该【白居易《花非花》 】是由【江湖故人】上传分享,文档一共【2】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白居易《花非花》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白居易《花非花》
花非花
白居易〔唐代〕
花非花,雾非雾。
夜半来,天明去。
来如春梦几多时?
去似朝云无觅处。
译文
像花而不是花,似雾而不是雾。
半夜时到来,天明时离去。
来时仿佛美好的春梦能有多少时间呢?
离去时又像清晨的云彩散去无处寻觅。
注释
花非花:《花非花》之成为词牌始于此诗。
来如:来时。
几多时:没有多少时间。
去似:去了以后,如早晨飘散的云彩,无处寻觅。
朝(zh百0)云:此借用楚襄王梦巫山神女之典故。
《花非花》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杂言古诗(也可看作是一首词)。此诗表达了对人生如梦幻泡影,如雾亦如电的感慨,表现出一种对于生活中存在过,而又消逝了的美好的人与物的追念、惋惜之情。全诗由一连串的比喻构成,描述隐晦而又真实,朦胧中又有节律整饬与错综之美,是情诗中的佳作。同时,全诗语意双关,雾、春梦、朝云这几个意象都是朦胧缥缈的,意象之间又有意省略了衔接,显现出较大的跳跃性,文字空灵精练,使人咀嚼不尽。后人曾将此诗谱为曲子,广为流传。
花非花
唐■白居易花非花,雾非雾,夜半来,天明去,来如春梦几多时?去似朝云无觅处,
白居易的《花非花》知名度很高,后世多有化用或直接引用。如北宋张先《御街行•夭非花艳轻非雾》:
“夭非花艳轻非雾。来夜半、天明去。来如春梦不多时,去似朝云何处。”晏殊《木兰花•燕鸿过后莺归去》:"长于春梦几多时,散似秋云无觅处。”欧阳修《玉楼春•燕鸿过后春归去》:“来如春梦几多时,去似朝云无觅处。”苏轼《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南宋毛开《玉楼春•曲房小院匆匆过》:"来如春梦几多时,去似朝云无觅处。”从形式上看,此诗前四个短句皆三言,是由七言绝句折腰而成,后两个长句仍为七言。后人竟采此诗句法为词调,以“花非花”为调名,单调二十六字,六句三仄韵,谱为曲子,广为流传。1933年,作曲家黄自将《花非花》谱写成艺术歌曲。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醉吟先生。祖籍太原(今属山西),后迁居下邽(今陕西渭南)。贞元进士,授秘书省校书郎。元和年间任左拾遗及左赞善大夫。后因上表请求严缉刺死宰相武元衡的凶手,得罪权贵,贬为江州司马。长庆初年任杭州刺史,宝历初年任苏州刺史,后官至刑部尚书。在文学上,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其诗语言通俗,相传老妪也能听懂。与元稹常唱和,世称"元白”。有《白氏长庆集》。
白居易《花非花》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