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花非花
本文是关于 诗词名句 的,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
享。
《花非花》
作者:白居易
原文:
花非花,雾非雾。
夜半来,天明去。
来如春梦不多时,
去似朝云无觅处。
注释:
1 、 朝云: 白居易:花非花
本文是关于 诗词名句 的,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
享。
《花非花》
作者:白居易
原文:
花非花,雾非雾。
夜半来,天明去。
来如春梦不多时,
去似朝云无觅处。
注释:
1 、 朝云: 此借用楚襄王梦巫山神女之典故。 宋玉 《高唐赋》 序:
妾在巫山之阳,高丘之蛆,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
下。
翻译:
似花又不是花,似雾又不是雾,
半夜时到来,天明时离去。
来时仿佛短暂而美好的春梦,
离去时又像清晨的云彩无处寻觅。
赏析:
白居易诗不仅以语言浅近着称, 其意境亦多显露。 这首“花非花”
却颇有些“朦胧”味儿,在白诗中确乎是一个特例。
诗取前三字为题,近乎" 无题 " 。 首二句应读作“花——非花, 雾
——非雾”, 先就给人一种捉摸不定的感觉。 “非花”、 “非雾”均
系否定,却包含一个不言而喻的前提:似花、似雾。因此可以说,这
是两个灵巧的比喻。 苏东坡似从这里获得一丝灵感, 写出了“似花还
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 《水龙吟》 )的名句。苏词所咏为杨花柳
絮, 而白诗所咏何物未尝显言。 但是, 从“夜半来, 天明去”的叙写,
可知这里取喻于花与雾,在于比方所咏之物的短暂易逝,难持长久。
单看“夜半来, 天明去”, 颇使读者疑心是在说梦。 但从下句“来
如春梦”四字,可见又不然了。“梦”原来也是一比。这里“来”、
“去”二字,在音情上有承上启下作用,由此生发出两个新鲜比喻。
“夜半来”者春梦也,春梦虽美却短暂,于是引出一问:“来如春梦
几多时?”“天明”见者朝霞也, 云霞虽美却易幻灭, 于是引出一叹:
“去似朝云无觅处”。
诗由一连串比喻构成,这叫博喻。它们环环紧扣,如云行水流,
自然成文。 反复以鲜明的形象突出一个未曾说明的喻意。 诗词中善用
博喻者不乏其例, 如《古诗十九首》 (明月皎夜光) 之“南箕北有斗,
牵牛不负轭”,贺铸《青玉案》的“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
雨”。 但这些博喻都不过是诗词中一个组成部分, 象此诗通篇用博喻
构成则甚罕见。再者,前一例用南箕、北斗、牵牛等星象作比,喻在
“嘘名复何益”;后一例用烟草、风絮、梅雨等景象作比,喻在“借
问闲悉都几许”,其喻本(被喻之物)都是明确的。而此诗只见喻体
(用作比喻之物)而不知喻本,就象一个耐人寻思的谜。从而诗的意
境也就蒙上一层"朦胧 " 的色彩了。
虽说如此, 但此诗诗意却并不完全隐晦到不可捉摸。 它被作者编
在集中 "感伤 "之部,
白居易:花非花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