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校内校外手拉手炫舞民族情韵浓”舞蹈案例再实践
宣武少年宫李崧岩
★活动依据: 在民族艺术中,每一首民歌、每一段舞蹈都是一种文化象征,蕴涵着一种生命的力量。其中渗透着勇敢、抗争的民族精神,散发着质朴、热情、诙谐、生动、活泼的生活情趣。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民族国家,各民族用自己的劳动和智慧,共同创造了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其中包括丰富多彩的音乐、舞蹈。古老的民歌涌动着他们的心声,奔放的舞蹈,洋溢着他们的激情。透过这些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展示了中华民族淳朴、善良、勇敢的民族精神。
这次活动是即上一次活动之后的再一次社会实践活动,教学目的是联系旧知,让学生关注身边的民族民间艺术,通过合作训练和表演,提高学生的动作协调性和动作美感,通过参与民间舞蹈艺术活动,增强弘扬民间文化的意识,培养热爱中华民族的文化情结。同时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和审美教育,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群体意识。
★学生分析: 中级班学生已经开始对身边所发生的一切事情有了探索和思考的欲望,古老的民歌、神秘的民俗也是她们想了解的内容之一。学生们从小学的音乐及生活中的电视节目中接触到了一些民歌、舞蹈,有一些分辨各地的民歌、舞蹈的能力,但没有认识到这些艺术作品与人民的生活息息相关,这些作品是表现生活、反映生活的
一种艺术形式,学生也不了解各民族的民歌、舞蹈有其不同的分类及其基本特征,以及如果更准确运用这些艺术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中级班学生心理和认知发展的规律要求在教学中要充分调动激情。她们不喜欢被动接受,不喜欢、不满足简单的临摹、模仿,通常乐于参与,喜欢用自己的方式表达情感,所以我会布置发挥她们想象力和表达自我的作业,为她们提供一个适合个性发展的空间,这样才能激发和培养其创造性。通过学生自身主动参与,激发热爱民族民意艺术的情感。
★设计思路:
1、活动设计摆脱旧的教学模式,不再是单纯的教授一个民间舞蹈组合,而是在教学内容上综合了舞蹈、文学诗歌、人文地理以及其他学科的知识,充分体现新课程的学科整合和关联。
2、在指导学生学习民族歌舞、民间音乐和的同时,既检测了学生对已学舞蹈知识技能的掌握,并为下面的动作创编打下了基础,并提供给学生感受音乐、表现音乐、创造音乐的机会,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舞蹈实践活动之中。培养她们从发现美、表现美到创造美和追求美的能力及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即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位一体的课程目标。
3、课程设计以围绕人文主题的学习和活动教学方式为主,通过形式活泼、内容丰富的活动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在满足学生表现欲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力求在整个课堂教学中体现艺术课程的人文性、综合性、创造性和愉悦性。
★教学目标:
1、通过对民族歌舞的学习,体会歌舞所表达的情感,初步感知艺术与生活的关系。
2、初步了解民歌的分类及其基本特征,感受运用舞蹈形式表
感受民族风舞蹈案例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