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晋商宅院门墩石造型艺术特征与文化内涵.doc


文档分类:论文 | 页数:约5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5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5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晋商宅院门墩石造型艺术特征与文化内涵.doc晋商宅院门墩石造型艺术特征与文化内涵
〔摘要〕本文通过对晋商宅院门墩石类型的归纳整理,从门墩石各自的造型特色、装饰纹样、象征含义等方面探讨门墩石在造型、表现、象征方面的艺术特征,并结合独特的儒商文化和当地民俗,对其文化内涵进行了深入分析。门墩石不仅具有历史价值,而且还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在现代建筑装饰、景观设计、空间创新等领域都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晋商宅院门墩石艺术特征
门墩石作为中国传统住宅,特别是四合院的大门底部,是用来支撑门框和门轴的一个石质的构件。其外形为长方形状,一头设置在大门门坎内部,内部凿有凹槽,用于放置固定门轴,另一头明露在门坎两头的外侧,用来承受门板的重量,因此,露在门坎外的门墩自然就成了被关注的重点,也成为工匠们展露艺术才华的对象。追溯门墩石产生的时间,史料并无具体记载,但经考古发掘推测,门墩石早在汉代四合院形成的时期就已出现,经过历史演变才发展成为现在的形态,门墩石与独特的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逐渐将其实用性上升到审美性,使门墩石艺术在中国传统雕刻艺术中独树一帜。建造于明清时期的晋商宅院,门墩石随处可见,精湛的石雕技艺不仅在这些古老的明清宅院中有所体现,而且晋商民居装饰特有的气派也有所张扬,处处洋溢着浓厚的儒商文化气息。恰是这种深厚的历史积淀和与儒商文化的结合,才铸就了晋商宅院所特有的艺术魅力。
一、晋商宅院门墩石类型及造型艺术特征
由于在时间和地域上的不同,门墩石艺术在不同时期、不同地域上也有明显的差异。晋商宅院内部的门墩石在雕刻技艺、造型艺术等方面都是值得考究的,其艺术成就在中国石雕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晋商宅院的门墩石多用青石和砂石雕刻,其造型样式丰富,从内容和题材上对其归类主要分为以下几种:
1、石狮型。石狮型的门墩石多采用圆雕手法雕刻而成,狮子造型情态逼真,形态各异,跟山中狮子的兽性不同,多为形态乖巧的狮子。在刻画手法上有繁有简,底座上多采用线刻或浅浮雕的雕刻方式,图案为吉祥纹饰,或典故做为装饰,整体造型多取材于民间舞狮。一般是雄狮居左,雄狮右爪踩绣球,称“狮子滚绣球”,雌狮居右,雌狮左爪踩幼狮,称“太师少师”,寓意子嗣昌盛,世代高官,并且有驱邪的功效。如常家庄园常氏祠堂前、雍和堂门口的门墩石都为石狮型。特别之处体现在石狮的造型特征,多选取乖巧的狮子形态,头部偏大稍作倾斜状,面部眼睛圆睁,大张其口,一排整齐的牙齿被显露出来,毛发卷曲,颈部带有硕大铃铛。憨态可掬,活灵活现。在底座上雕刻有吉祥寓意的纹饰内容,多为孔子讲学、佛八宝等吉祥纹样,使其具有浓厚的“宗教文化”和儒家文化的内涵。
2、抱鼓型。抱鼓型的门墩石,造型相对较为简洁,在须弥座上只放置一鼓,偶尔有少数造型复杂者,在鼓上用浅浮雕的方式雕有装饰造型。材质以青石为主,雕刻手法多用圆雕、浅浮雕、线刻的方式,雕刻内容多为吉祥纹样或者吉祥瑞兽。如常家庄园静园门口、兰桂第门口的门墩石都是抱鼓型。造型特点体现在须弥座上放置鼓型,装饰可繁可简,多以浅浮雕的方式进行雕刻,配以圆雕和线刻的表现技法,装饰题材多为龙、凤、麒麟、狮子、鹤等祥禽瑞兽或者萱草纹、回纹等吉祥纹饰,表现出先民们对吉祥如意和美好生活的祈盼。
3、箱式型。箱式型的门墩石在晋商宅院中的数量偏少,造型更为简单,在底座上放置如箱子形状的石头,在箱子各面上多以线刻或浅浮雕的方式表现吉祥

晋商宅院门墩石造型艺术特征与文化内涵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5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ying_zhiguo02
  • 文件大小26 KB
  • 时间2017-1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