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政府组织在社会治理中的伦理功能.doc


文档分类:论文 | 页数:约7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7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7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非政府组织在社会治理中的伦理功能
摘要:公共组织作为管理社会公共事务,协调社会公共利益关系的的组织。按照其组织管理的权力性质可分为政府组织和非政府组织。非政府组织不是非法组织,是指以增进公共利益为组织目标,以社会公共事务为管理对象,以非权力手段为运作基础的公共组织。它又被称作“非盈利性组织”、“民间组织”、“第三组织”等,是致力于公共事业的、包含志愿意识的组织。它既是政府组织管理的对象,又是政府组织的帮手,在社会治理中发挥着巨大的伦理作用。
关键词:非政府组织;社会;社会治理;伦理功能
非政府组织一词最早出现在联合国成立时,主要指一些非官方机构,这些机构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中立作用。是Non-anizations 的英文译意,缩写为NGO。后来成为一种官方用语被广泛的运用,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非政府组织和非营利组织被广泛的提到。与1995年在北京举办的第四届世界妇女大会同时举办的“世界妇女非政府组织论坛”,使得非政府组织这一词汇在中国推广开来。
非政府组织是指除了企业等营利性的社会组织、家庭等亲缘性的社会组织、政党、教会等政治性、宗教性的社会组织以及政府之外的社会公共组织。具有公共性、民主性、开放性和社会价值导向作用。
一、非政府组织体现的伦理精神
非政府组织的伦理精神是指其在长期的活动中形成的有共识的价值观念和原则。非政府组织作为与政府、市场并立的三大社会管理主体之一,具有较为丰富的伦理精神和浓厚的道德色彩。[1]这种伦理精神和道德色彩源于非政府组织的道德责任感和利他主义、人道主义的伦理关怀,并体现它的社会公益性、志愿性、非营利性、组织纯洁性等方面:
第一、非政府组织的伦理精神表现为社会公益和利他主义精神。非政府组织以利他主义为原则、以无私奉献为价值理念,积极为社会弱势群体提供各方面保障,维护社会整体利益乃至全人类的共同利益。如由李连杰发起成立的“壹基金”公益组织,致力于搭建专业透明的壹基金公益平台,专注于灾害救助、儿童关怀、公益人才培养三大公益领域。非政府组织的公益性、利他性、奉献精神及人道主义精神正是道德的伦理崇高性所在。
第二、非政府组织的伦理精神表现为志愿服务精神。志愿服务是非政府组织章程的一条基本原则。非政府组织成员不以追求个人利益为目标,而是为了实现全人类共同的理想信念和奋斗目标。在良知和责任的激励下,自觉自愿的付出自己的努力以实现社会公共利益。志愿性体现了非政府组织的道德觉悟,体现了其自主性和能动性。它是社会良知的自觉回归,是非政府组织内在的伦理基础。
第三、非政府组织的伦理精神表现在非营利性。非营利性是非政府组织的特殊伦理属性,是其组织纯洁性的伦理基础。作为一种非营利性组织,非政府组织不为组织成员积累利润,不以组织和活动作金钱交易,不进行投资和利润分配。非政府组织的非营利性是极其重要的伦理属性,在非盈利性的鞭策下,使非政府组织成员能够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的腐蚀,以保持清廉、独立、纯洁,从而真正成为一种公益性、道义性的组织。
非政府组织的伦理精神最后表现为组织纯洁性。首先,非政府组织的非营利性特征构成了其组织纯洁性的伦理基础。其次,非政府组织是一种正规的社会组织,它通过向政府管理部门登记注册而具有独立法人地位。在成立之初便接受了有关部门对其宗旨、目标、性质、组织机构、人员构成、经

非政府组织在社会治理中的伦理功能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7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jiaxidong_01
  • 文件大小28 KB
  • 时间2017-1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