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文化的特色和意义
吴文化泛指吴地古今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所有成果,泛称吴地文化、江南文化、吴越文化、苏州文化等。其以先吴和吴国文化为基础,经战国、秦汉、魏晋南北朝的生长,及隋、唐、宋、元历代发育,至明代形成高峰。清代以降,随着中国封建社会的衰落和资本主义的萌芽,吴文化开始从传统文化定式向现代文化方向转型。
不同的区域文化,其间都蕴藏着一些生生不息的精神理念。要充分了解并发挥区域特色文化的作用,首先就必须探本求源,深刻揭示其本质内涵,全面把握其发展演进脉络。
从吴文化所处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来看,吴地中心位于长江下游的太湖流域,这里山明水秀、水网密布、河道纵横,气候温润,降水充沛,加之庞大的太湖水、长江水、运河水等水体,构成了吴人及其文化赖以生存的水乡泽国,成为吴地显著的地域特色。水成了吴地居民不可缺少的物质与精神元素。
自然环境在文化的生成过程中,对文化特征的培育与影响是真实的。吴文化以水为标识,是水的文化,其最直观的表象特征与水直接相关。一是秀美的水乡特色。谈起吴地,湖山、古镇、 1
小桥、流水、园林、曲径、荷池等精致小巧、优美典雅的自然文化景观就会自然浮现眼前。吴人的生活与水结下了不解之缘。水,是吴地居民不可缺少的物质与精神因素,对吴人的生产、生活以至性格特征都有着十分密切的影响。吴文化就其主导性、基础性特征来说,是具有水的清新气
息。吴人衣食住行中的蚕桑丝绸、稻米鱼虾、城和村、桥和船等,莫不与水相关。吴文化尽显江南水乡和谐秀美的特性。二是婉约的吴语文化。吴语是一种特色鲜明的方言。吴侬软语清秀斯文、谦逊温和。吴语文化突显其了细腻、灵动的特点。吴地居民用吴语交流,用吴语抒发感情,从事创作,产生了极富人文特色和情韵的吴语文化艺术。如:纯朴清新、温柔敦厚的吴歌、吴乐,委婉清丽、悠扬动听的锡剧、昆曲、评弹等,倍受人们喜爱并代代相传。三是温良的民风习性。天然的湖光山色,和谐的水乡环境,加之吴人长期偏安一隅,得以修养生息、修身养性。文化的生态化取向培养起了吴人温良、平和、安祥的性格。外柔内刚是吴地民风习性的典型性征。吴地民俗,清丽委婉。无锡泥人“大阿福”和“老寿星”,笑容可掬、和谐可亲,即是写照。
但凡文化,在不同的历史阶段,肯定呈现着一些不同的特点,但作为一个长期葆有文化稳定性的形态,其内核一定存有一以贯之的文化精神。吴文化的本质特征可以概括成这样几点:一是厚 2
德载物的和谐性。泰伯三让王位,赢得孔子“至德名邦”赞誉。厚德载物作为吴文化核心的道德内容,成了立身之本。从远古的泰伯到明代的东林党,从近代工商望族到当代的华西村,无锡在社会诸方面的发展中,无不体现出尚德和谐理念。二是兼容并蓄的开放性。吴文化是一个开放性文化系统,它的发展是不断吸纳异质文化的结果,显现出一种文化的包容性和开放性。对中原文化的引入吸收,显现了其包容性。临海型的地理区位,也使吴地很早以来就成为中外文化交流的碰撞磨合带。三是经世致用的务实性。经世致用的思想缘起吴地发达的工商业。工商的发展,带动了
经济的繁荣,孕育出了经世致用的实干思想。经世致用在近代主要表现为学、用结合,积极主张以实用的知识与科学技术促进社会变革和发展实业。无锡荣氏兄弟即是最为著名的代表之一。四是开拓进取的创造性。泰伯在荆野之地,开拓建起勾吴国,吴地自此涌动着一种不拘成规、敢想敢干的开拓
吴文化的特色和意义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