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孔庙杏坛导游词 】是由【春天的小花】上传分享,文档一共【9】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孔庙杏坛导游词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孔庙杏坛导游词
孔子庙,又叫文庙,是纪念中国伟大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祠庙建筑,下边作者采集了孔庙杏坛导游词,供大家赏识。
篇1:孔庙导游词
敬爱的旅客朋友:你们好!“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欢迎你们抵达有名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孔子的故土-曲阜观光旅游,我是来自柯南旅游社的导游赵远,感谢你们选择我来为大家供给导游服务,让我们一同开启快乐的曲阜孔庙之旅。
孔庙是祭祀孔子的庙宇,它规模弘大、气派宏伟,与故宫、承德避暑山庄
并列为中国三大古建筑群,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相信今日你必定会不枉此行。
进入孔庙,你会看到古木参天,与宏伟的建筑群互相照映,特别是夏天,
上千只鹭鸟居住在古木之上,特别独到,鹭鸟已被曲阜市定为市鸟。我想给大家介绍最特其他是龙凤树,听闻,当年乾隆皇帝来孔庙参拜时,一时疲备就趁便靠在树旁歇息,没想到这棵树沾了皇帝的真龙气味后,出现了龙型树纹,因此叫作
龙树!有龙就有风,在这棵龙树旁的就是凤树。
整个孔庙建筑群以中间为界,左右对称,主次分明。顺着中间的主道,你会抵达杏坛,杏坛相传是孔子讲学的地方,四周杏树旺盛,活力盎然,孔子当初是在土台上大杏树下给弟子们讲学,站在这里,你可以想象到当年孔子教弟子的状况,孔子不胜其烦,学生学而不厌。
请跟从连续向前走,我们就抵达最有名的大成殿,它是孔庙的主殿,与太
和殿、天贶殿并称东方三大殿。四周有28根用整个石头雕成的龙柱,每根柱上
雕琢两条巨龙,上下环绕,二龙戏珠,形态传神。殿正中供奉着孔子的雕像,他
五官正直,眼光炯炯,让我们对他寂然起敬。每年的9月28日是孔子文化节,
世界各地的旅客齐集这里,举行浩荡的“祭孔大典”,希望你们到时间来参加。
现在是大家自由旅游的时间,请你们细细游赏。
旅客朋友们,今日的旅游孔庙到此结束,欢迎再次莅临,感谢旅游!
篇2:孔庙导游词_
孔庙最先建于孔子死后第二年,即公元前478年。当时只有三间茅草屋,
里面陈设着孔子生前穿过的衣、冠,用过的琴、车、书等物件。此后,跟着孔子
地位的不停高升,孔庙不停扩大和重建。在过去的2500年中,孔庙经过15次大修,31次中修,上百次小修。今日的孔庙占地22公顷,沿南北中轴线散布,三路布局,九进院落,有房子建筑466间。孔庙连同北京故宫、河北承德避暑山庄,并称中国三大古建筑群。
曲阜古城的南门是孔庙的起点。城门也叫“万仞宫墙”。“仞”是中国古
代的长度单位,一仞相当于现在的两米。但是不但曲阜的宫墙没有万仞高,惟恐
世界上没有一处宫墙能有这样高。那么这个名字是怎么得来的呢?这要追忆到春秋战国时期,孔子的学生子贡说到:假如把一个人的学识比作一道宫墙的话,我老师孔夫子的宫墙有数仞高。子贡的这类说法被后代沿用以表达人们对孔子的敬爱和赞叹,并且这道宫墙愈来愈高,直到清朝乾隆皇帝在曲阜城的南城门上刻上“万仞宫墙”4个字。
金声玉振坊是孔庙门前的第一道门坊。从前演奏一首音乐的时候以敲钟开
始,击磬结束。这里的意思是说孔子的思想学说特别圆满,像演奏一首圆满的乐
曲相同。
金声玉振坊后边是櫺星门。櫺星是天上大熊星座的一颗星,依据传统,古
代祭天要先祭櫺星,在这里建櫺星门意为尊孔忧如尊天。“櫺星门”3个大字为乾隆手书,这是进入孔庙的第一道大门。
穿过太和元气坊和至圣庙坊,我们抵达孔庙的第二道大门“圣时门”。圣时门意思是说在众多先圣先贤的哲学系统中,孔子的思想学说是最合适合不时代的。
弘道门赞叹孔子学说影响之深远。这道门得名于《论语》,“人能弘道,非道弘人”。
穿过弘道门,我们抵达大中门。这是金代孔庙的大门,五门并立。“大中”得名于孔子的学说,赞叹孔子的中庸之道。大中门的东北方有块巨碑叫成化碑,是明宪宗朱见深所立。这块碑在中国特别有名,主要有两个原由。一是书法好,碑文全用正楷书写;二是碑文的内容对孔子极尽赞叹之词。碑文中讲到,孔子的思想学说忧如吃饭穿衣相同,没有它,人们一日都不可以够活下去。
同文门的北边高高耸立的建筑是拥有独到建筑风格、举世有名的奎文阁。
奎文阁高23米,宽30米,进深17米,是孔庙中有名的高大建筑。这座装修华丽的三层楼阁,三重飞檐,显示了孔家的权利和影响。我们看到的奎文阁建
于1504年,最先是孔庙的图书馆,专为珍藏历代皇帝的御赐书本而建。
奎文阁是特别牢固的木构造建筑,自从明朝弘治皇帝1504年重建以来,已
经经历了几百年的风雨,更别说几次地震了。清康熙年间(1654-1722),曲阜发生了一场大地震,绝大多数城市建筑被毁,但是奎文阁稳如盘石,保留圆满。
奎文阁北是十三碑亭。这是一个又窄又长的院落,院中有两列碑亭,南边8个,北边5个。十三碑亭是专为保留历代皇帝为孔庙所立的石碑而建的,因此
称作“御碑亭”。十三碑亭保留石碑55块,最早的石碑是唐朝立的,还有宋、金、元、明、清以及民录了历代皇帝到曲阜祭孔,捐资重建孔庙,或许对孔子及此后代的加封,赏给土地等内容。
连续北行,我们抵达了大成门。大成门5门并立,大成门居中。大成门之名根源于孟子,战国时期伟大的儒学家。他夸赞孔子的学说集先圣、先贤之大成。此后门开始,孔庙分为东中西三路布局。东路崇圣门进去,里面是祭祀孔子上五代先人的崇圣祠;西路启圣门里是祭祀孔子父亲母亲的启圣殿;中路是祭祀孔子夫妻的各样建筑。
进入大成门,右手边石栏内是一棵高大的桧树。听闻这棵树是孔子亲手所植,因此称作“先师手植桧”。事实上,孔子在世时亲手栽种过一棵桧树,但是
几百年前死掉了。我们看到的桧树是清朝雍正年间树根上萌生的新芽长成的。过去,它是孔子学说的象征,它的长势旺盛与否预示着孔家以致整个国家的繁华与衰落。
大成门北边古松柏丛中耸立着一座朱红色柱子的高大亭阁。听闻是孔子当年讲学的地方,名叫杏坛。
孔子致力于讲课,从前在杏坛设教。遗憾的是,本来杏坛的详细地点书上
没有记录。我们看到的杏坛建于1018年,宋天禧年间,当孔子的45世孙孔道辅重建孔庙时,把大成殿北移。旧址建坛,四周栽种杏树,名曰杏坛。此后这里被
认为是孔子讲学的地方。金代时,在坛上建亭,亭内立石碑,上刻“杏坛”2字,是由有名文人党怀英手书。现在的亭子是1569年明朝隆庆年间修建的。1724年,一场大火席卷孔庙,烧毁了很多建筑。但是,杏坛在这场大火中幸存下来,巍然
耸立直到今日。
杏坛的北面是孔庙的主殿——大成殿。大成殿,檐下宽廊环绕,高米,宽
米,进深米。大成殿重檐九脊,黄琉璃瓦覆顶,雕梁画栋。大成殿连同北京故宫
的太和殿、泰山岱庙的天贶殿,并称为东方三大殿。
大成殿不可以是规模大,和太和殿以及天贶殿比起来,最吸引人的是檐下
28
根石雕龙柱。龙柱端坐在石雕复莲柱础上。石柱由整块石头雕琢而成,高近
6
米,直径81厘米。石柱是明朝弘治十三年(1500年)雕琢的。殿后以及两边的十八根龙柱是浅浮雕二龙戏珠,每根龙柱八个面,每面九条龙,每条柱子72条龙,18根柱子总合1296条龙。
前檐下是10根深浮雕二龙戏珠龙柱,二龙对翔,直抵屋檐。龙柱下部雕琢的是江崖海水。它们是曲阜雕琢艺术的独到珍宝。固然北京太和殿建筑华丽,象征皇家无上的权益。但是太和殿下10根巨大的木头柱子和大成殿这10根龙柱比起来要逊色得多。由于这样,每次皇帝到曲阜来的时候,这些龙柱就用黄绸包裹起来,免得惹起皇帝的忌妒和不满。
大成殿中孔子以及四配(颜回、曾参、孔伋、孟子)十二哲的雕像在*中所有被毁掉了。1984年,政府筹集资本重建雕像。1984年9月22日,在大成殿举行浩荡仪式,从头部署了孔子以及四配十二哲的雕像。
经过大成殿广阔的围廊抵达大殿后边,我们看到了寝殿。寝殿是祭祀孔子夫人亓官氏的殿堂。殿宽9间,进深4间,仿大成殿而建。檐下廊柱上以及彩绘的天花板上用凤凰装修,凤凰在古代中常是女性的象征。
亓官氏来自宋国,19岁时嫁给孔子,一年后生下儿子孔鲤,先于孔子七年
逝世。当后代封孔子为“至圣先师”时,她同时被封为“至圣先师夫人”。
当孔
庙仍是三间茅草屋的时候,她和孔子在一同享受祭祀。宋天禧年间(1018)
年,单
独建了寝殿来供奉她。
在孔庙的最后一进院落,又一座巨大的建筑名叫圣迹殿。圣迹殿得名于殿
内保留的嵌于墙内的120幅石刻画,这些画描绘的是孔子生前有名的事件。
每幅
画长60厘米,宽38厘米,记录的事件从孔子的母亲颜征在祷于尼山生孔子,
到
孔子死后众弟子为他守墓为止。这些石刻画刻于明朝,拥有重要的历史和艺术价值。
除了中路祭孔的院落外,孔庙还有东路和西路。
东路的孔子旧居夹在孔庙和孔府之间。听闻孔子死后,鲁哀公让孔子的后
代每年在这里祭祀孔子。这口井是孔子在世时的饮水井。井的东边这堵独立院中,四周不接墙垣的墙叫鲁壁,它记录着鲁壁藏书的故事。中国第一个皇帝秦始皇焚书坑儒。孔子的九世孙孔鲋得悉秦始皇派来的人快到的时候,把孔子的主要著作藏在旧居的夹墙里面,此后逃到嵩山做了隐士。为了纪念这一事件,孔家后代建了这堵墙。鲁壁的前面是诗礼堂。听闻是为了纪念孔子教他的儿子学诗学礼而建的
篇3:孔庙导游词
敬爱的旅客朋友,女士们,先生们,你们好!欢迎各位抵达孔子的家乡曲阜
观光旅游,同时也感谢您选择我作为您此次旅游的导游。我是XX旅游社的导游员张某,大家可以叫我小li或许li导。孔子有句名言:“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下边就让我怀着结纳新朋友的惊喜心情,为大家供给导游服务。
孔庙是祭祀孔子的礼法庙宇。孔子是我国春秋末期有名的思想家、教育家,被尊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据记录,孔子生而首上圩顶,似尼丘山之形,故因名丘,字仲尼。
孔子在一世艰辛研究的社会实践中,深入认识和认识了当时社会,逐渐创办了儒家思想的基本系统,成为当时有名的政治理论家、教育家、思想家。他创
立的儒学思想在中国以致世界历史上都有着很大的影响。孔子死后第二年(公元
前478年),鲁哀公将孔子生前所居之堂改做“寿堂”,房子三间,里面陈设着孔子使用过的“衣、冠、琴、车、书”,“因认为庙,岁时奉祀”,即每年准时
祭祀。只管当时孔子已经是相当有名的学术大师,但儒家还但是一个学派,孔子的地位不高,因此最先的孔庙也但是是孔子的旧居。汉代此后,孔子及儒学地位逐
渐提升。
据记录,从公元220年到解放前,孔庙先后重建扩建七十多次:历经两千余年的历代重建扩大,便得曲阜孔庙形成了规模弘大的古代建筑群。共占地约
14万平方米,殿堂阁庑466间,门坊54座,碑亭17座。规模之大,与北京故
宫、承德避暑山庄并称为全国三大古建筑群。
孔庙的整体布局是由孔子当年的旧居长久发展而来的,到现在已有二千四百
余年的历史。孔庙建筑发展追求的建筑见效是经过建筑群整体所造成的环境去衬托孔子的功名盖世和儒学圣教的高妙广博来达成的。因此,孔庙建筑的艺术表现力第一是它的整体布局及建筑序列的圆满性;其次是它的个体建筑的办理及每道
院落的格局,每个殿、堂、楼、门、亭都充分显示出了各自的重要作用;第三是
个体建筑的细微方面,充分表现了我国古代建筑家们在设计和施工方面的无与伦
比的建筑艺术成就。在整体建筑方面,孔庙采纳古代传统的宫庭式建筑形式。但
它经过历史上的多次重建扩建,每当重建扩建的时候,它必定要遇到前代孔庙建
筑形制、规模等要素限制,但是,孔庙的建筑集体最后成功地利用了先代遗产,既表现了历史遗产的连续,又保持了它的整体的圆满性。这类独到的建筑形制是由多种要素促成的。第一,孔庙是孔子旧居扩建而成的,它保留了很多相关孔子
的遗迹,如旧居井、诗礼堂、鲁壁、金丝堂以及为纪念孔子讲学建筑的杏坛等;
其次是王者宗庙要素,如门戟之制,前殿后寝之制等;第三是宫庭要素,如天子
五门之制,王城角楼之制,东、西华门等;第四是宗族家庙要素,如启圣殿、崇
圣祠、家庙等;第五是祭祀要素,在孔庙被祭祀者除孔子、四配、十二哲外,还
有先贤先儒、先人等总数达二百余人,这样为容纳大量的从祀者神位,就须得设
立廊庑,由此便形成了廊庑院落。除以上几个要素外,还突出地表现了孔子的圣
人地位及孔孟之道的神圣性,如泮池、璧水、牌楼等,并以书楼象征孔子在学术
方面的伟大成就。孔庙成功地运用了传统的庭院组合与环境衬托相联合的表现手
法,达到了衬着孔子在学术上、教育上的优秀贡献和在古代社会中高尚地位的目
的,是中国古代建筑群中别出心裁的建筑形制。
孔庙内现有古树一千二百余棵,与宏伟的建筑群互相辉映,特别是夏天,
上千只鹭鸟居住在古木之上,形成了孔庙又一独到的景观,鹭鸟已被曲阜市定为
市鸟。
万仞宫墙
“万仞宫墙”原名仰圣门,是明朝曲阜城的正南门。明武宗正德七年(公元1512年),孔庙为刘
六、刘七领导的农民起义师所毁,正德皇帝命令建城卫庙、于是以孔庙、
孔府为中心修建了明曲阜城墙,明世宗嘉靖元年(公元1522年)完工。在与孔庙
正南门相对处建立城正南门。因正南门为孔庙而设,因此应视正南门与孔庙为一
体。明朝学者胡缵宗为表达对孔子的敬爱和赞叹,亲书“万仞宫墙”石额镶于门上,其意出自《论语》子贡语。鲁医生叔孙武叔从前对医生们说:“子贡的学识很深,比孔子还要强些。”子贡听闻后就给叔孙武叔说:“人的学识好似宫墙,我的这道墙不足肩头高,他人很简单看到里面有多少东西,我老师这道墙有好几仞高(仞:测量单位,一仞约等于八尺),他人是看不到里面的东西的,只有找到
门,走进去,才能看到这墙内宏伟的建筑,可找到门的人太少了!”胡缵宗认为数仞宫墙仍不可以表达他对孔子的赞叹,于是将其改为“万仞宫墙”。到了清朝,
乾隆皇帝到曲阜来,为了显示他对孔子的仰募,把胡缵宗书写的石额换下,自己亲笔书写了相同四个字镶于城门。现在看到的“万仞宫墙”石额,即乾隆皇帝的御笔题写。
金声玉振坊
金声玉振坊建于明朝嘉靖十七年(公元1538年),“金声玉振”四字为明朝学者胡缵宗手迹,坊上有平面浅雕云龙戏珠,柱顶各设圆雕“辟邪”一只,俗称“朝天吼”,坊后有一座单孔石桥,上设龙陛,名曰“泮水桥”,桥下泮水原上
游接古泮池,下游流经明城正南门西水门入护城河。此桥建于清康熙十六年(公
元1677年)。
“金声玉振”四字出自《孟子·万章下》,孟子说:“孔子之谓集大成。集大成也者,金声而玉振之也。金声也者,始条理也,玉振之也者,终条理也。”意思是说孔子集圣贤之大成,素来而一。“金声”原意是指我国古代乐器“钟”发出的声音,“玉振”原意是指我国古代乐器“磬”发出的声音,在古代奏乐时以击“钟”为始,击“磬”为终,金声玉振的原意为一首圆满的乐曲。孟子将孔子思想比喻为一首圆满无缺的乐曲,在这里借用孟子语意,是说孔子思想圆满无缺,集古圣贤之大成,以达到绝顶的意思。
棂星门
棂星门建于明朝永乐十三年(公元1415年),原为木质构造,清朝乾隆十九
年(公元1754年),衍圣公孔昭焕重建孔庙时,换成石柱铁梁。四根石柱顶端为四大天将,中间平梁上是火焰宝珠,以象征此门由天将保卫而成为参天立地的天门。
棂星,即天田星,最早见于史料的有汉高祖命祀灵星,凡祭天先祭灵星,先人
认为灵星“主得士之庆”,专门管官的星。宋仁宗天圣六年(公元1028年),筑郊台外垣置灵星门,即在祭天之台的外墙置灵星门,形如窗棂,故曰“棂”。孔
庙设棂星门,意为祀孔如祀天,此见于宋《景定建康志》、《金陵新志》所记。其他,孔庙有碑记:置棂星门“取其开导之意,以纳天下士”,不论任何地方,只
要设有棂星门,那么它的门扇必定是由棂子构造而成,因此有开导之意,孔庙取此意,以招引天下的文人学士都来学于此。
棂星门外东西双侧,各有一幢下马碑,上刻“官员人等至此下马”,在封
建社会,所有来曲阜祭孔的官员,不论职位高低,抵达孔庙前见到此碑,须文官
下轿,武官下马,以示对孔子的敬爱之意。此碑始立于金明昌二年
(公元1191
年),现仅存东面一幢。太和元气坊
太和元气坊建于明朝嘉靖二十三年(公元1544年),全为石质构造。“太和
元气”四字为当时山东巡抚曾铣手书。
“太和”指天地、日月、阴阳会集之气,“元气”原意为形成世界的原始物质,此后,一些唯心主义者将“金、木、水、火、土”这五行称为“原气”,世界上万事、万物都是由五行组成。在这里,“元气”为天地、日月、阴阳会集之气,是生长万物的根本。“太和元气”也就是说孔子思想表现了整个人类思想最精髓、最尊贵的一面,忧如天地生育万物一般,能令人类思想抵达一种至高无上的境地。
太和元气坊后为“至圣庙”坊,原名为“宣圣庙”坊,始建年月未查到记
载,明弘治十六年(公元1503年)的庙图上已有“宣圣庙”坊。清雍正七年(公元1729年)改“宣圣庙”为“至圣庙”。此坊为汉白玉石质。“至”即至高无上的意思。
太和元气坊位处孔庙第一进院落。此院东西各有一座木坊,东为“德侔天
地”,西为“道冠古今”。此二坊建于明朝永乐十三年(公元1415年),清雍正
七年(公元1729年)重建,三间四柱,上边是牌楼,六重四拱,坊下各饰有八只
石雕怪兽,中间四只为“天禄”,两旁四只为“辟邪”,异样古拙。
“德侔天地、道冠古今”意思是说孔子对人类做出的贡献如天地相同大,
孔子思想是并世无双,不论古今仍是未来,都是至高无上的。
圣时门
圣时门原为孔庙正门,建于明朝永乐十三年(公元1415年),弘治十二年(公
元1499年)扩建,清雍正八年(公元1730年)清世宗赐名为“圣时门”。此门建于高台之上,前后御道上各有浮雕云龙戏珠石陛,系明朝雕琢。“圣时门”三字为骄横宗乾隆手书。
孔庙杏坛导游词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