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孔庙杏坛导游词.docx


文档分类:行业资料 | 页数:约34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34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34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5 页 共 34 页






弘道门赞扬孔子学说影响之深远。这道门得名于《论语》,“人能弘道,非道弘人”。
穿过弘道门,我们来到大中门。这是金代孔庙的大门,五门并立。“大中”得名于孔子的学说,赞扬孔子的中庸之道。大中门的东北方有块巨碑叫成化碑,是明宪宗朱见深所立。这块碑在中国特别出名,主要有两个缘由。一是书法好,碑文全用正楷书写;二是碑文的内容对孔子极尽赞美之词。碑文中讲到,孔子的思想学说犹如吃饭穿衣一样,没有它,人们一日都不行以活下去。
同文门的北边高高挺立的建筑是具有独特建筑风格、闻名遐迩的奎文阁。
奎文阁高23米,宽30米,进深17米,是孔庙中闻名的高大建筑。这座装饰华丽的三层楼阁,三重飞檐,显示了孔家的权势和影响。我们看到的奎文阁建于1504年,最初是孔庙的藏书楼,专为保藏历代皇帝的御赐书籍而建。
奎文阁是特别坚实的木结构建筑,自从明代弘治皇帝1504年重修以来,已经经验了几百年的风雨,更别说几次地震了。清康熙年间(1654-1722),曲阜发生了一场大地震,绝大部分城市建筑被毁,但是奎文阁稳如磐石,保存完好。










奎文阁北是十三碑亭。这是一个又窄又长的院落,院中有两列碑亭,南边8个,北边5个。十三碑亭是专为保存历代皇帝为孔庙所立的石碑而建的,因而称作“御碑亭”。十三碑亭保存石碑55块,最早的石碑是唐代立的,还有宋、金、元、明、清以及民载了历代皇帝到曲阜祭孔,捐资重修孔庙,或者对孔子及其后代的加封,赐给土地等内容。
接着北行,我们来到了大成门。大成门5门并立,大成门居中。大成门之名来源于孟子,战国时期宏大的儒学家。他赞扬孔子的学说集先圣、先贤之大成。从今门起先,孔庙分为东中西三路布局。东路崇圣门进去,里面是祭祀孔子上五代祖先的崇圣祠;西路启圣门里是祭祀孔子父母的启圣殿;中路是祭祀孔子夫妇的各种建筑。
进入大成门,右手边石栏内是一棵高大的桧树。据说这棵树是孔子亲自所植,因此称作“先师手植桧”。事实上,孔子在世时亲自种植过一棵桧树,但是几百年前死掉了。我们看到的桧树是清朝雍正年间树根上萌发的新芽长成的。过去,它是孔子学说的象征,它的长势繁茂与否预示着孔家乃至整个国家的旺盛与衰败。










大成门北边古松柏丛中耸立着一座朱红色柱子的高大亭阁。据说是孔子当年讲学的地方,名叫杏坛。
孔子致力于教学,曾经在杏坛设教。缺憾的是,原来杏坛的详细位置书上没有记载。我们看到的杏坛建于1018年,宋天禧年间,当孔子的45世孙孔道辅重修孔庙时,把大成殿北移。原址建坛,四周种植杏树,名曰杏坛。从今这里被认为是孔子讲学的地方。金代时,在坛上建亭,亭内立石碑,上刻“杏坛”2字,是由闻名文人党怀英手书。如今的亭子是1569年明朝隆庆年间修建的。1724年,一场大火席卷孔庙,烧毁了许多建筑。然而,杏坛在这场大火中幸存下来,巍然挺立直到今日。
杏坛的北面是孔庙的主殿——大成殿。大成殿,檐下宽廊围绕,,,。大成殿重檐九脊,黄琉璃瓦覆顶,雕梁画栋。大成殿连同北京故宫的太和殿、泰山岱庙的天贶殿,并称为东方三大殿。
大成殿不只是规模大,和太和殿以及天贶殿比起来,最吸引人的是檐下28根石雕龙柱。龙柱端坐在石雕复莲柱础上。石柱由整块石头雕刻而成,高近6米,直径81厘米。石柱是明朝弘治十三年(1500年)雕刻的。殿后以及两边的十八根龙柱是浅浮雕二龙戏珠,每根龙柱八个面,每面九条

孔庙杏坛导游词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34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lajie
  • 文件大小38 KB
  • 时间2022-0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