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文学作品中的弘佛抑佛矛盾.doc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7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7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7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文学作品中的弘佛抑佛矛盾
摘要: 在旧时中国人的心目中,可望而不可及的佛教圣地是西天佛国,这种民俗性的宗教心理和朝山活动对宋元以来的取经故事有很大的影响,世本《西游记》就有显性的弘扬佛法的描述。而作者吴承恩是佛教、道教的教外作家,其思想既有进步的方面,也有刻着时代烙印的局限性,他在《西游记》里对佛教既弘又抑,为多元的中国古宗教提供了一个真实的横剖面。
关键词:西游记弘佛抑佛矛盾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6)12-0386-01
《西游记》这部“奇书”,被译成多种文字在国外流行。《大英百科全书》称:“十六世纪中》,即众所周知地被译成《猴》的这部书,是中国一部最珍贵的神奇小说。”而这部小说与佛教有着不无密切的关系。
一、佛教的重要观念――因果报应
《西游记》里西天取经的这个“西天”,实际指今天的中亚、南亚一带。印度当时分为东、西、南、北、中五个部分,称为五印度。中印度是佛教的中心,相传释迦牟尼就是在那儿悟道成佛的。佛教从汉代后期传入中国,借助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道”立足。后来,“势力壮大才正式定名为佛教”。
[1]
佛教最初形成时,释迦牟尼提倡按照佛教的道德修养作个人苦修。后来佛教中出现的一个新教派提出大慈大悲,广行善事,认为只要修行,人人都能成佛。在中国,善恶报应的观念主要来自佛教和道教。佛教主张“因果报应”,而且是“三世因果”,即前世造因,今世受果;今世造因,来世受果。这也是佛教最通俗的报应观念。而佛教,是《西游记》的主线。
二、《西游记》中的弘佛抑佛矛盾
《西游记》中的弘佛描写贯穿始终。全书充满了大量的颂佛赞僧的议论,展示了一个不同于神仙、妖魔系统的佛教系统:三千诸佛、五百罗汉、八大金刚、无边菩萨以及护法诸天等等,这个佛陀世界已成为“天下失望者之所归、一切众生超脱苦海的理想的彼岸了”。[2]如猴王出世就反映了“万物有灵”观念。后来孙悟空在大闹天宫时有许多惊世骇俗的主张和举动,但还是被如来佛祖压在五行山下,五百年后幡然悔悟,最终皈依神佛,保护唐僧西天取经,修成正果。对《西游记》故事的成型,起决定性影响的就是佛教的密宗,书的结尾唐僧师徒分别正果为佛、菩萨、罗汉,和密宗的“即身成佛义”有关。

《西游记》虽以佛教为主线,却处处有着抑佛的描写。“从《西游记》里显示的佛教世界既不是一片纯洁无邪的净土,也并非一个大慈大悲所在”。[3]如来佛、观音菩萨一味放任那些手下的妖魔鬼怪在人间作恶,不管其是谋害唐僧师徒,残害人间生灵,还是搅乱国家政治,都对他们极其纵容。妖魔云集之地不是如来说的“贪?岳只觯?多杀多争”的东土南赡部洲,而是如来说的“不贪不杀,养气潜灵”的西牛贺洲;在西天取经的路上,作恶的妖魔大多与神佛有亲;神佛虽然也对妖魔为害人间而不满,但当孙悟空要真的打杀妖魔时,他们就将天上下来的妖魔收回上界,还将一些土生土长的恶魔收登仙?;神佛对妖如此宽容,而对人却严苛得很,一罚就是三年不下雨。妖魔鬼怪与如来佛这样的特殊关系,再加上如来佛对他们的纵容放任,很容易让人联想到那些依势作恶的人间权贵,而这与佛门所标榜的慈悲为怀与普度众生是截然相反的。如来则说:“我管四大部州,无数众生瞻仰,凡做好事,我教他先祭汝口。”(七十七回)佛法教义是无力劝化

文学作品中的弘佛抑佛矛盾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7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cj83252951
  • 文件大小18 KB
  • 时间2017-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