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兆华的戏剧流水席
如果说戏剧也有贺岁档,林兆华戏剧邀请展一定是这个档期内最无法忽略的演出。
把自己喜欢、希望让更多人看到的戏邀请到首都剧场的舞台,
同时也奉上自己的经典作品和新作,人称“大导”的林兆华攒的这出戏剧流水席,
不歌颂爱情,不刻意搞笑,他所执着的是一种追问,对自己和对戏剧的追问。
“这其实应该是国家干的事儿。”无论是去年第一次举办林兆华戏剧邀请展,还是今年渐入佳境的第二届,林兆华都保持这个态度,他所说的这件事,往大说,是文化交流,说小点儿,就是让更多形式和形态的戏剧作品展示给更多的人看。合作多年的濮存昕太了解他,“什么是林兆华戏剧邀请展?就是林兆华的戏和他想让大家看到的戏。”
2010年12月,第一届林兆华戏剧邀请展在首都剧场上演,一年之后,第二届如约而至。
实至名归的“邀请展”
一部林兆华的新戏,两部林兆华的经典作品,三部曾经的完美搭档的作品,还有一部最能体现“邀请”二字的德国塔利亚剧院的作品,这些构成了第一届林兆华戏剧邀请展的阵容。时隔一年之后,邀请展也变得更加切题,最直观的表现是更多国外戏剧作品的亮相,还有更丰富的舞台艺术形式的展现,再加上自己照例送出的新戏和经典作品,林兆华说,他其实是在玩,而这一次,他显然玩得更加过瘾。
德国塔利亚剧院两年都获邀,这个剧院的作品也是最初促成戏剧邀请展的重要原因之一。无论是艺术成就上还是经济效益,塔利亚剧院都是德国的一流剧院。而林兆华和它的缘分则要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末双方共同合作排练的《野人》。当时,在香港布莱希特研讨交流会上,林兆华的作品《二战中的帅克》打动了一位来自德国的著名戏剧评论家,随即受邀前往德国排戏。起初,德国方面要求重排布莱希特的戏剧,但被林兆华断然拒绝,“英国人可以排莎士比亚,德国人可以排布莱希特,我是中国导演为什么不能排中国的戏?”最终,林兆华在塔利亚剧院奉上的是由德国人出演的中国戏剧《野人》,艳惊四座。
随后,双方互有往来,直到去年林兆华在德国看到了塔利亚剧院的《哈姆雷特》,“它太顽强,太先锋了!我那个再怎么说也是传统的,”于是,作为同样以《哈姆雷特》为代表作的中国戏剧导演,在以自己的戏剧邀请展上,冒着“有可能打自己脸”的风险请来了德国客人。
这次邀请展,塔利亚剧团带来的是新作《在大门外》,这部戏被称为西德战后“废墟文学”的代表作,今年4月刚刚在德国首演,舞台上设置的巨大镜子、德国摇滚乐队“黑暗之心”现场演出、还有6名患有唐氏综合症的孩子扮演“天使”,塔利亚剧院要做的就是把去年《哈姆雷特》带给中国观众的震撼再次放大。
除了塔利亚剧院,德国慕尼黑室内剧院也在本次的邀请之列,他们此次参展的剧目是德国剧作家洛特?威克曼的代表作《毒》,导演约翰?西蒙斯是欧洲重量级的戏剧导演。一对因丧子而离婚的夫妇在儿子的墓前再次相遇,整场演出只有两个演员,风格细腻感人。
在最初同塔利亚剧院合作《野人》的时候,林兆华找到的是一种独特的“力量感”,而在波兰的戏剧作品中,他也找到过同样的感受,因此,此次戏剧邀请展也有两部波兰的先锋之作亮相。其中,《洛尼亚》改编自波兰哲学家柯拉柯夫斯基的《关于洛尼亚王国的十三个童话故事》,而《为四位男演员写的情感戏》则是一出无声的肢体戏剧。
除此之外,林兆华还借这次邀请展的机会搞了一次完成自己“粉
林兆华的戏剧流水席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