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中国的战略文化传统.ppt


文档分类:行业资料 | 页数:约17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7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7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第八章
中国的战略文化传统
什么是战略文化?
战略文化,指的是一个民族或政治共同体的世界观、战争与和平观中带有的长期性和根本性理念。广义的文化是一个等作用下长期形成的精神财富与物质财富的总和。思想文化以人对自然、人对人的态度,人的生存方式及其生命意义为主要内容。它的发展虽然总体上与历史的发展是并行的,但是,思想文化有时是可逆的,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发生畸变或倒退。战略服从和服务于当时的国家政治,但战略又深刻地反映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历史文化和哲学传统。
中国的战略文化
作为一个有悠久历史的国家,中国会表现出特有的战略偏好与对外行为模式,因为这种根植于中国社会的对外关系的根本看法和交往习惯,会长久的存在。并以潜在、复杂的方式影响国家的战略决策。
一、文明模式的对比:西方的世界主义与中国的天下主义
中西两种文明都具有世界性,但却表现为迥然不同的世界主义(cosmopolitanism)
西方的世界主义作为一种文明发展模式,其主要表现形式是资本主义以欧洲为中心向世界扩张。这一扩张受经济利益为驱动,而在过程中往往以暴力为手段。
西方世界主义
西方世界主义的发端:始于15、16世纪的地理发现。
在长达几个世纪的时间里,面对西方世界主义,一大批落后的国家付出沉重的代价,其中包括有悠久文明历史的中国。
西方世界主义对人类文明有两大影响:一是推动工业文明;二是创造现代国家。
中国的天下主义
“天下”是一个模糊而稳定的概念
“以天子为中心,以诸侯为外围”是天下主义概念的核心。
“天下”概念虽然不是地理意义和政治意义,但其主要内涵是文化,是古代中国人民族国家意识淡薄和对礼仪推崇的产物。
在中华文明漫长的发展过程中,文化主义的天下观一直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按照古代中国人的眼界,“中国”与周边部族是共处于“天下”的关系。“孔子之作春秋也,诸侯用夷礼则夷之,进于中国则中国之。”
在中国古代文明的发展过程中,正是这样一种以文化互动给模式的世界主义,最大限度地促进了民族融合。就“中国”与周边民族的关系来说,由于前者的文明发展程度远高于后者,因此对后者产生了无处不在的强大吸引力。哪怕是入主中原的少数民族,是否接受中原文化,也成为他们能否在中原站住脚的关键。
对比上述中西两种不同的世界主义,其演进模式有很大差异:中国文明是先有一个边缘不定的“天下”,再以华夏文明的教化力量吸引周边的文化不断内聚,而西方文明则是由中心点即西欧向外扩张。中国文明的内聚主要靠非宗教的精神力量,而西方文明的扩张既要靠宗教力量,又要靠物质力量。
二、中华文明中的和平观和战争观
和平观念至上
“和平”一词出自“圣人感人心而天下和平”,在道、墨、儒家理念中都曾出现“天下大同”“平天下”等理想。墨、孔、老提倡“非攻”、“仁政”、“无为之治”。
“梯级和平”是中时“天人合一”的外化,世界和平与国家安定,与个体和谐息息相关。

中国的战略文化传统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7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xwhan100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5-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