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冬季到三门峡看天鹅.doc


文档分类:行业资料 | 页数:约8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8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8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冬季到三门峡看天鹅
在秋风初起之时、在大雪纷飞之季,有一双双、一队队、一群群的白色大鸟,在豫西大峡谷翱翔徘徊,无论在旭日朝霞、夕阳余晖的暖色中,还是淡云闲散的蓝天下,这一群群白色的精灵,时而在苍穹飞舞、时而在水面呢喃、时而在冰上踏歌,为萧瑟的秋冬带来灵动,也为一城人带来自豪与爱的涌动。人们会大方地邀请远方的客人:“冬季,来我们这里吧!来这里看美丽的精灵!”
这个城市,就是因黄河而兴的小城――三门峡。
这些精灵,就是因季节而远途迁徙的美丽大鸟――白天鹅。
小城三门峡因黄河治理而兴起,又因美丽的天鹅前来安家落户而名声大噪。因此,三门峡人喜欢称自己的城市为“天鹅城”。
忆往昔陕州关险古道难
三门峡之地古称“陕州”,早期因西周时文王的两位儿子、中国古代圣贤――周公旦和召公?]分陕以治而得名,召公在陕地的甘棠树下教化民众、商议国事,所以这里又称“甘棠旧治”。
“陕”者,“山势四围曰陕”。陕州东临崤山,西依函谷关,南靠甘山,北隔黄河而望中条山,四面依山且一面临水,古代有崤函古道连通东西,是东去洛阳、西往长安、南去汾晋的交通咽喉,被视为“两京锁钥”“险关要塞”。
据考证,崤函古道有三条,两为陆路,一为水路,均是险境。南崤道为雁翎关一线,时称
“周秦古道”,已有3800余年的历史,据传有夏朝君王皋战死之后埋葬于此地的陵墓。北崤道在东崤,为东汉末年曹操感南道之险而重新开凿,故称“曹魏古道”。水路指黄河漕运,根据东汉和平元年重修栈道的石碑记载推算,此栈道也有2000余年的历史,峡谷现仍存有古栈道遗迹。栈道沿河岸而凿,上有陡峭山崖,下临汹涌洪涛。黄河纤夫在此逆水上行,艰难险阻,苦不堪言,歌曰:“身背纤绳手扒沙,千里滩河步步愁。”
在这历历古道上,有“硖石关”“函谷关”“潼关”三隘之险,为兵家必争之地。古道险关狼烟弥漫,号角呜咽,典故频出。
重重关隘险难度,行人抚膺长叹息。
古老的陕州,虽有哲人圣人辈出,但是美丽洁白的天鹅志在高远,怎会在这古道上驻足呢?
看今朝三门水面留倩影
黄河出晋陕峡谷的禹门口后,在晋陕平原上游走130余公里,遭遇中国地理分界线大秦岭的阻挡,用千年波涛触碰了一下潼关古城后,转了一个90度直角,径直向东奔去,穿越三门峡谷,开始华北大平原的横冲直撞。历史上,由于巨量泥沙以及水沙比例不协调造成的大淤积,挣脱最后一段峡谷后的黄河下游以“悬河”和决口泛滥著称,使之在华北大平原上形成的灾难和铸就的辉煌齐名。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三门峡因其地理地质的特点,成为“治理黄河水害、开发黄河水利”战略的首战之地。
但是,三门峡水利枢纽建成后产生的泥沙淤积问题,引起争论不断。争论中,三门峡大坝上下,以及旁边的一些支流,时有时无地形成了一片片清澈的水域。秋去冬来,人们似乎并没有特别在意这片片水域。
然而,天鹅来了!
天鹅,中国古人称之为“鸿鹄”或者“黄鹤”,天鹅无惑于人们的争论,只是按照自己生命的节律,排着整齐的队伍,随着秋风,一年一度,开始悄然滑翔于大坝上下的水面上。
对于白天鹅来说,最初停歇的时光是艰难的。它们只是在从寒冷的西伯利亚飞往南亚上万里的路途中,偶然发现了这一片水域,悄然落下歇歇脚然后继续疲惫飞行、去赶往温暖的南方而已。当夜幕降临后,它们还需要派出专门的“哨兵”站岗放哨,因为除了动物

冬季到三门峡看天鹅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8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redkcbx064
  • 文件大小30 KB
  • 时间2017-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