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两岸经贸合作新纪元
6月29日,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与台湾海峡交流基金会在重庆签署《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这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进程中的又一重大进展,也是两岸关系史上又一座里程碑,将为两岸经济发展带来新契机。
ECFA硕果累累
虽然ECFA协议文本仅2900余字、五章十六条,却堪称一份“沉甸甸的协议”。文本基本涵盖了两岸间的主要经济活动,包括了对现有机制的补充与完善,对未来合作的展望与开拓,以及对可能出现的风险的防范和争端解决。
ECFA的签署对两岸经济发展有重要意义,需要从全方位来分析其影响。从大陆方面来看,台湾将对267项原产于大陆的产品实施降税,产品包括石化产品、机械产品、纺织产品及其他产品等四类。这对于大陆相关产业竞争力的提升是毫无疑问的。从台湾方面来看,大陆将对10类539项原产于台湾的产品实施降税,这无疑将促进台湾相关产业的发展。提升其竞争力。台商在大陆投资约有7万多个项目,协议的实施,将会大大降低在大陆投资的台湾企业的成本。
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对大陆和台湾各自的经济转型都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有专家分析指出,台湾有很多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都值得大陆学习,这就为大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高新产业发展等方面提供了机遇。
另一方面,对台湾经济转型的作用也很明显。目前台湾面临产业结构、产品结构、产值结构“三大结构调整”。具体来说。台湾已经进入后工业化时代,服务业占GDP比重约3/4,但是服务业对就业的带动作用不强,成为龙头产业还有待发展。而制造业处于技术密集型向知识密集型转型的过程中,对经济的带动作用也不明显。也就是说,台湾缺少经济发展的强劲引擎,产业结构调整迫在眉睫。
推动台湾经济转型,市场的作用最为明显。因为经济转型需要大量资金,资金来源于企业利润,而企业利润的增加最终还要靠市场来支撑。大陆无疑为台湾提供了广阔的市场。
框架协议内容基本涵盖了两岸间的主要经济活动,充分体现了两岸经贸关系的现状和特点,为两岸经济关系正常化、制度化和自由化提供了重要的保障机制。
协商成果为两岸同胞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有利于深化经济合作,有利于实现两岸经济优势互补、互利共赢,有利于共同应对区域经济一体化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提升两岸经济的活力和竞争力。
经贸关系不断深化
近年来。两岸经贸关系已迈向深入合作的紧密化阶段。全面直接
“三通”不断扩大深化,从“节日包机”到“定期航班”,两岸空中客运历史性地实现了正常化,空中直航的目标也顺利达成,商业运作与管理趋于成熟、规范。以空中客运正常化为突破口的“大三通”,为两岸“大交流”的新时代提供了强大支撑。它不仅扫除了横亘在台湾海峡的人为障碍,有效降低两岸交易成本。增加两岸人员、商品及资金流量,提升两岸经济的世界竞争力,而且有助于进一步扩大两岸同胞的交往面,使相互之间的联系更加密切,互动更为频繁。
实现双向投资是两岸经济往来的必然要求,有利于两岸经济的共同发展。在“两会”南京商谈达成陆资人岛共识的基础上,台湾方面于2009年6月底宣布开放大陆企业赴台投资,第一阶段开放包括制造业、服务业和公共建设在内的192个项目,正式开启了两岸双向投资的新时代。尽管受到资讯不足、开放项目缺乏吸引力、大陆商务人员人岛不便及岛内政治纷扰等因素的影响,目前陆资人
开启两岸经贸合作新纪元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