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将今论古和将古论今思想在地质学中的应用.pdf


文档分类:法律/法学 | 页数:约5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5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5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该【将今论古和将古论今思想在地质学中的应用 】是由【wawa】上传分享,文档一共【5】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将今论古和将古论今思想在地质学中的应用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将今论古和将古论今思想在地质学中的应用
将今论古和将古论今是地质学中的两种传统思维方法,地质学的现有成果的取得时间里
在这一思想方法论之上的。
1830年英国人莱伊尔(,1797~1875)《地质学原理》一书的出版,标志着地质学
的正式诞生,该书将当时各种地质知识和地质思想加以系统化,同时深入地论证了古代地
质作用与现代地质作用的相似性,确立了“将今论古”—“现在是认识过去的钥匙”这一地
质学的基本原理,为进行地质学研究工作找到了一条普遍运用的、也是最基本的方法
因为发生在历史时期的地质作用过程已不复存在,可以用现在进行着的地质作用来加以
解释在地质学研究的过程中,通过各种地质事件遗留下来的地质现象与结果,利用现今地质
作用的规律,反推古代地质事件发生的条件、过程及特点,这就是“历史比较法”,或称将
今论古。反之,利用地质历史时期的历史规律,来推断预测今天地质时间的发生的条件、过
程和特点,成为“讲古论今”的思想。在近200年来地质学发展过程中,莱伊尔倡导的“将
今论古”一直是其最根本的思维方式。因为在地质学创立的初期,人们对其所生存的地球的
演化历史还很不了解,有许多现象需要去认识,而人们对眼前所发生的各种地质现象认识起
来较为容易,尔后再根据“将今论古”的现实主义原则,去推断历史时期地球的演化规律,
这无疑是正确的和唯一可行的方法。地球上现今仍有许多未知的现象,还需要依此原则去研
究,这也正是地质学家今后重要的任务之一。
随着人们对客观现象认识的深入,已经发现不同地质时期内条件是不同的,地质作用的
规律也有相应的变化,现在并不是简单地重复着过去。因而不能将过去的地质作用规律和现
代正在进行的地质作用规律不加分析地机械地等同起来。
人类诞生的历史只有几百万年,人类在漫长的岁月中,还处于蒙昧状态,人类产生科学
认识的历史只有短短的一二千年。自然有着自己的历史,生命有着自己的昨天。认识远古的
历史,是人类认识的一个重要任务。认识事物的历史,才能更好地认识它的今天。
将今论古方法,是认识历史的一种重要方法,在人类产生以前的事件能够认识吗?在人
类早年发生的事件能够认识吗?
人类自身的童年和少年时代发生的故事,能够认识清楚吗?人类的认识,总是要冲破空
间的时间的种种障碍,它要认识世界的今天,也要认识世界的昨天和前天。
今日的宇宙,不是古代的宇宙。今日的人类,不是古代的人类,今日的生物,不是古代
的生物。
今天是认识昨天的钥匙。今天发生着作用的因素,也可能同样作用于昨天。还原这些因
素,我们可以恢复古代的面貌。
滚滚长江东流水,浪花淘尽英雄。长江夹带着泥沙滚滚东来,在长江口留下缓缓沉淀下
来。可以想见,长江的泥沙是一点一点沉积的,长江三角洲是一点一点冲积而成的。从变化
较少的某个参照物的今天,也可以认识事物的昨天。今天的地球,到处是生命的绿洲,是繁
华的都市。
原始的地球又是什么模样?它是完美的球体,还是满目疮痍?今天的月球是远古地球的
影子。它们在相似的年代里产生,有着相似的历史。但是,地球上有水,有风,有生命,生
命把原始地球上发生的种种故事侵蚀得形迹依稀。月球上没有水份,没有大气,没有生命,
它保持着原始的面貌。地球和月球,都曾受到天外小行星的接二连三的撞击,地球上曾经布
满了一个个“星伤”。岁月掩盖了地球上的这些星伤,但是,月球上却完整地留下了天外小
行星撞击的痕迹,从月球之今,可以认识地球之古。事物发展是不平衡的,有着相同历史的
某两种事物,一种事物迅速地发展着,变化着,不断地改变着自己的面貌;另一事物却很少
变化,保留着原始古老的面貌。那么,我们可以从变化较少的一种事物中认识另一事物的历
史面貌。
人类对自身起源的许多认识,就是用这种方法得来的。黑猩猩,是人类的近亲,它与人
类的亲缘关系是最近的。黑猩猩是变化相对较少的人类近亲,它可以看作是人类远古人类的
祖先。它是古代人类的影子,从它身上,可以揭示古代人类的许多秘密。
当第四纪冰川来临时,地球上发生了沧桑巨变,喜玛拉雅山横空出世,地质的变化引起了
生态的变化,地球上的热带雨林变成稀树林,植被的变化引起了灵长类命运的变化。森林古
猿面临着一场严峻的考验。某些森林古猿下了地,它在与自然的斗争中,逐步进化成为人;
从今天的黑猩猩身上,可以认识远古人类。
从北京猿人洞时的烧裂了的石头的水年骨,从厚达几米的灰烬,可以认识到北京猿人学
会了用火,学会了熟食。从原始人类制造的种种石器工具可以认识当时人类的效力水平,从
原始人类留下的颅骨的形状和脑量,可以认识原始人类的思维能力和思维特征。
莱斯大学(RiceUniversity)和路易斯安那大学(LouisianaStateUniversity)曾
经联合发布了南极冰盖的变化。科研成果指出1200万年前,南极大陆北部的半岛上是一片
苔原,现在这里已是冰雪茫茫,而苔原也就成了围绕南极大陆架的最后一点绿意。
项研究对南极的历史环境进行了最为详细的重建,最近几十年来,南极半岛正在迅速变
暖。半岛周边冰川的消融让我们不得不思考:面对全球变暖,南极大陆的冰盖将怎样变化?
预知冰盖未来变化的最好办法便是了解过去。他们成功重建了过去全球变冷时,南极冰
盖的累积情况。
在过去5500万年内最温暖的时段,南极没有冰雪,处处被森林覆盖。3800万年前,全
球变冷,南极才开始积累厚厚的冰雪——这些冰占据了全球淡水储量的2/3。南极半岛在大
陆北边,因此比较温暖,曾拥有南极最后一片绿色植被,当然现在也早已被冰雪覆盖了。同
时,南极半岛也最先受到全球变暖影响,它的年平均气温比全球其它地方的平均气温升高速
度快了6倍。
南极冰川化的速度到底有多快,目前还有争议,从化石记录来看,冰川的扩张无疑是缓
慢、渐进的过程。它在扩张时受到来自大气、海洋和构造运动的影响。
,它们的时间跨度长达3600
万年。花粉保存在海岸线周围的海床沉积里。
海床沉积物中的花粉非常丰富,保存良好,依靠花粉,我们便能重建出始新世晚期,森
林迅速萎缩的详细图景,还有中新世中期冰川迅速占据南极大陆的情景。”
采集沉积物样品可并非易事。含有花粉的沉积层藏在30多米深的沉积岩中,位于南极
半岛海岸附近。虽然大陆架附近水并不深,但那里常年结冰,还有巨大的冰山妨碍采集工作。
Anderson和他的同事们花了十多年才研制了一个可行的方案,使采样者能携带钻孔器安全
地在水下采样。
最初的几年并不顺利,他们总是一遍又一遍地在水下尝试,还总是被漂浮的冰山挡住去
路。后来他们的技术日趋成熟,有了技术更加精湛的钻孔技术人员,还有海洋地质学家
,研究者们得以顺利完成采样任务。
重建过去气候的全部细节是又一个难题。分析花粉便耗时3年,还要为每段岩芯准确定
年,并辨别它们是否形成于冰盖下,是在开放的海洋环境中形成,还是在冰川覆盖的海洋里
形成。研究小组的其他成员还要对花粉粒进行计数、分类和仔细观察。最后,研究小组才为
我们展示3600万年来南极半岛是怎样被冰川覆盖的。
这项研究首次为南极半岛的冰川化进程提供了可靠的时间表,多种地质历史材料和有机
物材料让我们对南极半岛气候变化的细节有了进一步了解。这些珍贵的信息能帮助我们预测
南极今后的变化。
这就是将古论今思想在自然科学研究中的应用。同样,在地质学中,将今论古的思想也
会经常被应用到科学研究中去。
在古爬行类的研究中,我们就利用了对现在鸟类的观察,来去推测恐龙的一些特征。
鸟类可能是由兽脚亚目恐龙进化而来。最早的鸟类表现出与恐龙中的驰龙科有明显的相似
性。鸟类新生代开始发展且于现代鸟类的结构无明显差别。在适应于多变环境条件的同时,
鸟类发生了对不同生活方式的适应辐射。
鸟类是由古爬行类进化而来的一支适应飞翔生活的高等脊椎动物。它们的形态结构除许
多同爬行类外,也有很多不同之处。这些不同之处一方面是在爬行类的基础上有了较大的发
展,具一系列比爬行类高级的进步性特征。如有高而恒定的体温,完善的双循环体系,发达
的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以及与此联系的各种复杂行为等;另一方面为适应飞翔生活而又有较
多的特化,如体呈流线型,体表被羽毛,前肢特化成翼,骨骼坚固、轻便而多有合,具气囊
和肺,气囊是供应鸟类在飞行时有足够氧气的构造。气囊的收缩和扩张跟翼的动作协调。两
翼举起,气囊扩张,外界空气一部分进入肺里进行气体交换。另外大部分空气迅速地经过肺
直接进入气囊,未进行气体交换,气囊就把大量含氧多的空气暂时贮存起来。两翼下垂,气
囊收缩,气囊里的空气经过肺再一次进行气体交换,最后排出体外。这样,鸟类每呼吸一次,
空气在肺里进行两次气体交换,可见,气囊没有气体交换的作用,它的功能是贮存空气,协
助肺完成呼吸作用。气囊还有减轻身体比重,散发热量,调节体温等作用。这一系列的特化,
使鸟类具有很强的飞翔能力,能进行特殊的飞行运动。
根据化石研究,史前时代的始祖鸟被认为是最早的飞行鸟类,它在许多方面已显现鸟的
一些雏形,例如全身长有羽毛和翅膀、具有明显的叉骨等。这些证据表明,鸟类的飞行能力
应该是伴随着一系列亲缘动物的进化发展而逐渐形成的。
同时对现代爬行类的研究,我们同样可以去推测古爬行类的生活习性以及体态特征。此
外,通过对现代生物的研究,我们可以对采集的化石进行恢复,从而展现古生物的原始面貌。
总而言之,将今论古和将古论今这两种思想方法是地质学研究乃至整个自然科学研究中
不可或缺的。
参考文献
[1];邓清录,将今论古新解——板块构造是认识过去的模式,地质科学译丛,
1994-02-15。
[2]陈国能,大陆地质学研究的若干问题思考,高校地质学报,1997-08-30。
[3]周尚哲;何兴;李吉均,中国东部第四纪冰川问题,自然杂志,1986-07-30。
[4]吴泰然;郭召杰,“将古论今”——环境科学研究中的历史地质学方法,高校地质学
报,1999-02-28。
[5]郭召杰,地质学研究的新思维──历史地质学方法,地球科学进展,1996-02-15。
[6]周明镇,中国的古脊椎动物学研究(1949—1979),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1979-12-31。
[7]董枝明,中国恐龙研究五十年,科技日报,2000-07-14。
物业安保培训方案
为规范保安工作,使保安工作系统化/规范化,最终使保安具备满足工作需要的知识和技能,特制定本教学教材大纲。
一、课程设置及内容全部课程分为专业理论知识和技能训练两大科目。
其中专业理论知识内容包括:保安理论知识、消防业务知识、职业道德、法律常识、保安礼仪、救护知识。作技能训练内容包括:岗位操作指引、勤务技能、消防技能、军事
技能。

1)保安人员培训应以保安理论知识、消防知识、法律常识教学为主,在教学过程中,应要求学员全面熟知保安理论知识及消防专业知识,在工作中的操作与运用,并基本掌握现场
保护及处理知识2)职业道德课程的教学应根据不同的岗位元而予以不同的内容,使保安在各自不同的工作岗位上都能养成具有本职业特点的良好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法律
常识教学是理论课的主要内容之一,要求所有保安都应熟知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成为懂法、知法、守法的公民,运用法律这一有力武器与违法犯罪分子作斗争。工作入口门
卫守护,定点守卫及区域巡逻为主要内容,在日常管理和发生突发事件时能够运用所学的技能保护公司财产以及自身安全。
2、培训要求
1)保安理论培训
通过培训使保安熟知保安工作性质、地位、任务、及工作职责权限,同时全面掌握保安专业知识以及在具体工作中应注意的事项及一般情况处置的原则和方法。
2)消防知识及消防器材的使用
通过培训使保安熟知掌握消防工作的方针任务和意义,熟知各种防火的措施和消防器材设施的操作及使用方法,做到防患于未燃,保护公司财产和员工生命财产的安全。
3)法律常识及职业道德教育
通过法律常识及职业道德教育,使保安树立法律意识和良好的职业道德观念,能够运用法律知识正确处理工作中发生的各种问题;增强保安人员爱岗敬业、无私奉献更好的为公司
服务的精神。
4)工作技能培训

将今论古和将古论今思想在地质学中的应用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5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wawa
  • 文件大小279 KB
  • 时间2023-0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