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中药茯苓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终稿 】是由【niuww】上传分享,文档一共【28】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中药茯苓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终稿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中药茯苓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终稿
第1页/共28页
目录
茯苓资源利用的本草记载
1
茯苓资源开发与利用现状
2
4
3
茯苓开发利用展望
第2页/共28页
茯苓资源利用的本草记载
1
第3页/共28页
《本草图经》
茯苓
相传,有一对夫妻名为小伏和小苓。小苓患有风湿病,小伏心急如焚,于是去深山老林里采草药。山神感受到了他的虔诚之心,引导他在一颗古松树底下找到了一颗黑色团块状物,小伏如获至宝,十分开心,于是回去将这块神药煎煮,小苓服下后,风湿立消,为感山神之恩他俩将其命名为“茯苓”,使其流传后世。
《淮南子》曰:“千年古松,下有茯苓,上有菟丝。”
1、引文
一、茯苓本草记载
第4页/共28页
清
元
宋
唐
《辨茯神文》:“茯神之神,在于疏肝愉心解积化滞,
······”
苏东坡
柳
宗
元
成吉思汗
慈
禧
茯苓饼的制作与功效:“以酒蒸胡麻······百病自去。”
在中原作战期间患有风湿病,服食茯苓治愈。
常食茯苓饼,享年74岁。(1834-1908)
2、历代名人故事
一、茯苓本草记载
第5页/共28页
生长环境:茯苓多分布于海拔700~1000米的地方,茯苓孢子萌发的最适温度为22℃,菌丝生长最适温度为22~23℃,湿度70%为宜,要求疏松通气,保温保湿的偏酸性土壤。
茯苓为多孔菌科真菌茯苓Poriacocos(Schw.)Wolf的干燥菌核。
功效:利水渗湿,健脾,宁心。
[J].安徽林业,2005,04:27
3、茯苓简介
一、茯苓本草记载
第6页/共28页
《神农本草经》
《本草图经》
《本草纲目》
《植物名实图考》
始载
4、茯苓的本草记载
一、茯苓本草记载
第7页/共28页
赤茯苓偏入血分,偏利
茯苓皮走表,长于利肌表之水肿
白茯苓偏入气分,偏补
茯神偏于安神
4、茯苓的运用
一、茯苓本草记载
第8页/共28页
木香
杏仁
半
夏
升麻
猪苓
白术
1+1>2
燥湿祛痰
健脾利水
淡渗利水
升阳利水
宣肺利水
行气利水
5、茯苓的配伍
一、茯苓本草记载
第9页/共28页
《大观本草》中载:“茯苓酒浸,合光亮朱砂同用,能秘真。”
“白茯苓合甘草、防风。芍药、紫石英。麦门冬,共疗五脏。”
:《大观本草》中载:取白茯苓五斤······于三斗米下蒸之······取牛乳二斗和合······微火煮如膏,收之。每食以竹刀割取,随性任饱服之,则不饥。
:《大观本草》中载:暴干筛末,用酒三石······掠取之,其味极甘美。
:《本草纲目》中载:用削如枣大方块,安新翁内,好酒浸之,纸封三重,百日乃开,······可日食一块,······延年耐老,面若童颜。
用茯苓、松脂各二斤,淳酒浸之,和以白蜜。日三服之,久久通灵。
:《大观本草》中载:白茯苓为末,合蜜和,傅面上,疗面颇皰及产妇黑皰如雀卵。
★治疗作用:
★作主食
★酿酒
★保健品
★护肤品
6、茯苓的古代本草运用
一、茯苓本草记载
第10页/共28页
中药茯苓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终稿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