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doc


文档分类:医学/心理学 | 页数:约5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5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5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心内科,专业队伍实力雄厚。现有病床122张。下设5个病房、二个导管室和一个心血管病影像诊断中心。配备了国内最先进的医疗设备。医生33人(30
人具备硕士以上学历)。教授10人,副教授9人,其中22人有过出国研修和留学经历。6人为省级和国家级专业杂志编委,4人任省级或国家级专业学会委员、常务委员或副主任委员。4人获政府特殊津贴。近5年在国家核心刊物发表论著236篇,主编及参编专著17部,近几年完成或正在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课题4项(含参与)、省级课题10项。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排序第三名),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一项,二等奖5项、三等奖2项。1979年获硕士学位授予权,培养出硕士研究生91人。多次主办和承办了国际和全国性学术会议和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目前本学科在心律失常发生机理和治疗研究、心脏介入性治疗和影像学研究、高血压及动脉硬化的临床与基础研究三大领域中从基础到临床形成了自己的特色与优势。
一、心律失常发生机理和治疗研究
开展心律失常的心电生理基础与临床研究已30年,部分项目在国内一直居于领先地位,是国内有影响的心律失常研究中心之一。近十年来相继开展了包括心脏生理性起搏、双心室起搏、心内自动除颤器植入、导管射频消融治疗心动过速和大静脉电隔离治疗心房颤动等项技术。至今进行
心内电生理检查、导管射频消融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和心脏起搏等3500余例,各种指标均达到。2000年在国内率先开展了阵发性房颤的肺静脉电隔离治疗工作,并已对200余例患者进行了治疗,成功率达81%。2002年提出了“肌袖性心律失常”概念。2003年创建了国内第一家房颤的专业网站和创办了房颤通讯。目前进行的心房颤动的发生机制和非药物治疗的研究课题在。
二、心脏介入性治疗和影像学研究
1987年既开展了经皮经腔冠状动脉扩张成型术(PTCA术)、现每年完成各种冠脉介入治疗600-800余例。较早的用于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左主干病变的介入治疗。并进行了有关冠状动脉痉挛的激发试验及冠脉痉挛患者家族遗传基因分析的研究。1987年在东三省及大连市首先开展了“经皮球囊二尖瓣成形术”,现已完成500余例。相继又开展了经皮球囊肺动脉瓣成形术、动脉导管未闭封堵术、房间隔缺损封堵术、室间隔缺损封堵术、肺动脉取栓术、肥厚性心肌病室间隔消融术、主动脉缩窄扩张术。2004年参加了ExTRACT-TIMI 25全球性大型临床研究。目前整个学科的治疗和研究水平已经跨入了国内的先进行列。超声实验室以心功能和心力衰竭为研究主线,从心脏结构、运动、压力和电-机械运动等方面进行临床和基础研究。心血管CT诊断中心于2001年在全球较早开展了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三维成像技术,并率先将其规模化地应用于临床。现已完成4000例,成为全球最大的一组临床应用。在国内率先将头颈部血管、体部血管和四肢血管CT三维成像技术规模化地应用于临床。
二. 基地负责人介绍
杨延宗教授简介
血管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和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大连心电生理和起搏专科分会主任委员。担任《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等10余家国家级学术期刊的常务编委或编委。共发表国家级论文百余

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5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wz_198614
  • 文件大小18 KB
  • 时间2017-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