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编杜公卓
副主编罗国振童祖光
编委郭为禄朱小怡
朱杰人阮光页
仲立新汤涛
图书在版编目(悦陨孕)数据
辕援
丽娃河畔逸事圆园园员郾员园杜公卓主编—上海:华东师范大学
出版社,陨杂月晕苑缘远员苑圆苑远猿员
郾郾郾
丽⋯杜⋯华东师范大学史料
Ⅰ郾郧远缘怨郾圆愿缘郾员ⅡⅢ
Ⅳ
悦陨孕圆园园员园远怨员圆源
中国版本图书馆数据核字( )第号
丽娃河畔逸事
主编杜公卓
责任编辑沈舟
版式设计蒋克
封面题签沃兴华
出版发行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园圆员远圆愿远缘缘猿苑
市场部电话园圆员远圆愿远园源员园
澡贼贼责辕辕憎憎憎援藻糟灶怎责则藻传真泽泽援糟燥皂援糟灶
: 猿远远猿
社址上海市中山北路圆园园园远圆号
邮编
印刷者愿华东师范大学印刷厂怨园伊员圆源园猿圆
开本员圆郾缘开
印张猿圆缘
字数圆园园员千字员园
版次圆园园员年员园月第一版
印次圆圆园园年月第一次
印数陨杂月晕苑缘远员苑圆苑远猿员辕陨圆缘苑
书号圆圆援园园·
定价元
出版人朱杰人
(如发现本版图书有印订质量问题,请寄回本社市场部调换或电话
园圆员远圆愿远缘缘猿苑
联系)
序
王铁仙
一所大学的地位、声望,在于它所拥有的教授、学者;而教授、学
者的地位、声望,在于他们的学术建树和道德风范。我们在社会上、学
术界遇到一位同行报出自己校名时,他常常会问:贵校的某某先生现
芽芽
在好吗或者问:某某教授是你们学校的吗当然,一所大学的校舍校
园、仪器设备、体育场馆、图书馆和网络中心等等,是很重要的,但人
们最重视的,还是著名的教授、学者。华东师大的丽娃河畔风景,闻名
遐迩。这固然是因为它的自然景色秀丽宜人,但实际上更因为这里有
许多师大学人的身影;还曾有不少令人景仰的学界前辈在这里走过,
他们虽已如缕缕清风,悄然离去,却给这里的流水草木,平添一种风
韵意味。丽娃河是师大才有的,这风韵意味也是这里才有的。
感谢编者编写了这本书,让我们看到师大许多前辈和师友的遗
闻逸事,想见他们的音容笑貌,并且还似能从中领悟到我们这个学校
自己的传统,以及为何形成的原因。
师大的首任校长孟宪承是一位著名的资深教育家。孟校长面容
清癯,讲话声音宏亮而语调平和,说理要言不烦,条理非常清楚。他虽
最后学成于美国,而服膺中国的文化传统。据说他讲授教育史,讲述
孔子,到动情处竟然流下两行清泪。对于教学,他最强调的是,要端正
学风,要实事求是。他一再对师生说:“静下心来读书”,“读第一手文
圆园缘园
献资料”。对这两句话, 世纪年代的师大师生都有很深的记忆。
员
后来,人们常说师大人的特点是踏实严谨,基本功好。我想师大人这
种特点的形成,与孟宪承校长的教育思想和提倡的学风,不可能没有
关系。说到踏实严谨的风气的形成,还不能不说到任期最长的党委书
记常溪萍,他兼任副校长,实际主持日常校务。常校长来自山东革命
老区,在当时是有较高文化水平的党的领导干部,写一手秀丽的字,
还颇具文学素养。而最突出的品质是艰苦朴素,深入实际,凡事一抓
到底,务求抓出实效,并且以身作则,重视“身教”。有一次,我和一位
同学在文史楼教室里,望见他一个人经过文史楼前在我们看去是非
穴雪
常清洁的路上,弯腰捡起一个小小的纸团也许是一小截粉笔,心里
不由得感动。这不是学术行为,然而是与严谨的学风、踏实的做人之
道相通的。但愿这种学风、作风,能与师大同在,历久远而永存。
踏实严谨的学风、作风的形成,当然并不只因为校长的提倡和身
教。真正的学者,都是踏实严谨的,而师大的学者更是如此。例如,在
缘园穴
年代初,国际知名的地理学家李春芬教授认为陈吉余现在是中
雪
国工程院院士的一篇论文的前言写得不够挈领要点,要他重写。陈
吉余反复改写了九次才获得通过。后来的陈吉余院士说:“这不说千
锤百炼,也是九锤九炼了。”另一位接受过李春芬教授指导的现中科
院院士陈述彭,至今还在感谢李春芬对自己的“赠言”:“自强不息”。
“自强不息”,是“踏实严谨”的弟兄,同是真正的学者的品性,也是他
们走向卓越的推动力。哲学家冯契教授,早年已经成名,晚年著作等
身,仍然是勤奋踏实,锲而不舍,殚精竭虑地思考自己的观点,不断提
升自己成果的水平。他晚年写的《逻辑思维的辩证法》,长期作为自己
研究生的教材,油印了几次,始终不肯正式成书。直到他逝世前的一
穴雪
年已近八十岁,才以“智慧说三篇”为题,交付出版。
著名的古典文学兼文学理论专家徐中玉教授,也是自强不息的
典范。徐先生现在已是八十五岁高龄,依然天天在学术园地耕作不
丽娃河畔逸事--青少年知识科普教育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