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90后的车间 1200字.docx


文档分类:办公文档 | 页数:约7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7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7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该【90后的车间 1200字 】是由【wsh309048309】上传分享,文档一共【7】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90后的车间 1200字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
90后的车间_1200字
我是出生于90后那一代,从离开校园的那刻起,我便暗自发誓一定会再继续学习的,因为我不想被这样的社会所淘汰,只有充实自我,才能够融入社会的的大家庭。
从中专出去,那时我刚刚走进18岁的花季年龄,带着期待,梦想,未来的畅想,一步步的从校园出来,曾几时自己多么得想从校园出去,可以挣钱,不用再向家里拿钱了,因为那时的我已经知道18岁就象征着成年,在向家人拿钱,那是一种不懂事了,慢慢地自己学会成长。
在技校的三年里,曾有两年是在校园里度过的,也曾有过不高兴地、愉快的、难忘的……;还依稀记得,那年离校的场景,是由校长亲自送我们离开那个生活,学习两年的地方。
在校的第二年下学期,就知道了我们可以出去实习了,有可能就要结束学习生涯,那学期的我们考完了专业课的证书后,学校就开始联系实习单位来面试了,有远点的,也有近一点,在我家人看来,远点的非广东,近点的那就是乘车只要三个小时的芜湖;班里那年有去广东的,说去远点的地方可以多见见外面的世界,相对于去近点的那是很多人了。我也是其中的一份子,在家人的支持下,离开那所学校,来到实习地芜湖市;在那我做了三个月,三个月里,从什么都不会到慢慢适应环境,在到离开那刻,我的生活又开始了变化,曾今的欢笑、无忧无虑一下子不会在曾在了吧?慢慢地我也开始去适应不同的环境,慢慢地走进这个社会大家庭里,面对过不同的眼神,嘲笑,挨骂………,慢慢地到不再犯错,慢慢去接受这些眼神,是生活所迫也好,还是现实就是这要也罢,我们还是一样要去面对的。
离校的那天,我们是最先走的那批,宿友帮忙把该带的东西都搬到接送我们的车的地方,在几次的来回搬运中,终于是把东西都搬完了,在于宿友们交谈了几句,便被班主任叫到班级集合,离别是不舍得,没有什么能说出我们此刻的心,但现实就是这样的,没办法改变的,我们依旧终要离开的。
在教室里,便能听见来接我们的车来了,教室里老师说了最后的几句祝福话,便让我们出去把自己的物品送到车上去,在半个小时的过程中,我们便把各自的物品放好,和宿友说了几句便各自上车上坐下,校长让我们各自做好,确认好人数后边和司机说了几句话,车便要出发了,还在后面放了礼花和鞭炮表示
送行,在几个小时的路程中,一路的往外看,看看着看看那,看见什么都觉得好奇,也许是第一次离开
家门,第一次离开故乡吧,不管未来怎样我们终究是要离开这片土地,过就是要离开家人,随着车慢慢的离开这片可爱的土地。
几个小时的路程,我们便到了芜湖市,我的人生第一份工作,也从这里开始了。第一次走进场门,第一次住进六楼宿舍,第一次参加集体培训,第一次进车间,第一次的第一次,让我慢慢的离开那从今的无忧无虑生活,慢慢地长大,慢慢地走进社会,去品尝各种辛酸苦辣,各种人情世故,不在那般天真无暇,心也随着触动。虽然人的本性依旧在,可不知什么时候自己已经开始陷下去,社会教会我们如何成长,也让我们明白人生不是那般的一路风顺,有苦也有难,有笑也有泪。品味生活,品味人生,人生百态,只有慢慢地去体验、享受、面对、挑战。
生活是一本永远也读不完的书,书中自有美之处,也有忧之处。
安徽巢湖市鲲鹏职业学校高三:李三月
尊敬老人_1200字
老人,是我们的长辈。他们辛勤劳动了一辈子,为社会作出了一定的贡献,并在长期的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知识和经验。所以,尊敬老人既是对老人的关心和照顾,又是继承前辈们“财富”的需要。所以我们要尊敬老人。
我们敬爱的毛泽东主席就是尊老敬老助老的楷模。在1959年的时候,毛泽东主席回到了离别多年的故乡一一湖南韶山。在这些短暂逗留的日子里,他特地请家乡的老人吃饭。他在向一位70岁的老人敬酒时,那位老人说:“主席敬酒,岂敢岂敢。”毛主席说:“敬老尊贤,应该应该。”这件事一时被传为佳话。全心全意的照顾孤独的老人,用毛主席的话说:“一个人做一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这句话的意思是要要求自己多为别人做好事。
为老人多做好事这很简单,方式也有很多种。例如:乘坐公共汽车时,主动给老年人让座;早晨起床,放学回家,见到长辈主动向他们问好;爷爷奶奶有困难时,主动帮助他们。还有很多。
‘敬老’‘爱老’‘助老’‘尊老’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先辈们传承下来的宝贵精神财富。在我们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中,重视人伦道德,讲究家庭和睦是我们传统文化的精华,也是中华民族那种强大的凝聚力与亲和力的具体体现。中国古代就有“卧冰求鲤”、“亲尝汤药”等24篇关于孝顺的故事。“老吾老以及人之老”这句话成为我们做人的一个准侧。因为老年人是为我们国家,为这个社会作出了一定贡献的人,在他们有能力的时候,他们把自己的青春年华献给了国家,共和国大厦使用它们的辛勤劳动甚至生命建起来的。今天,他们年纪大了,没有劳动能力了,全社会就应该关心他们,爱护他们。“家家都有老,人人都敬老会老,人人都敬老,社会更美好。”
所以,我要告诉大家,敬老爱老的美德是黑夜里的一盏灯;是寒冬里的一把火;是沙漠中的一汪泉水;久旱时的一场甘雨。美德,其实就是别人需要帮助时,伸过来的一只温暖的手;需要谈心时,递上来的一颗火热的心;需要关心时,一句亲切的慰问……只有在这种世界中生活的老人,才能感觉到社会中的温
馨与美好;才能欣慰的走完属于他们的人生旅途;才能使整个世界充满欢声笑语;才能……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让新世纪少年的我们高举敬老爱老的旗帜,献出我们全部的爱心与孝心,抛下“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的自私观念,弘扬尊老爱老的优良传统,为老年人安度晚年创造良好的条件,让世界处处充满阳光,充满爱心。
说到老年人,我们不禁想起一个节日一一一重阳节。重阳节已经过去了,这个节日虽然我们知道,但对我们来说还是比较陌生的,不向‘六·一’、国庆那样熟悉。只有一些老年人还有以前的老习惯。不知大家听没听过这样一首诗: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这首诗是诗人王维写的,表达了自己思念亲人的情感。
让我们大家一起行动起来,做到敬老、爱老、助老、尊老。这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90后的车间 1200字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7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wsh309048309
  • 文件大小18 KB
  • 时间2023-0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