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昭通的贫困与贫困的昭通 】是由【hh思密达】上传分享,文档一共【15】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昭通的贫困与贫困的昭通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
昭通的贫困与贫困的昭通:.
昭通的贫困与贫困的昭通
周洪
解放思想要联系实际,昭通最大的实际是
“贫困”。面对昭通的贫困,前任共和国总理曾
为之潸然泪下。为了改变这两个字,几代昭通建
设者为之呕心沥血。昭通的贫困,是许多人心里
的痛,每一个企盼昭通早日改变面貌的昭通人每
次外出回家,都会增加一次这种隐隐的痛。
举证昭通贫困的数字和事例很多,这里随手
捡一些数字:2007年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只有1
704元,位列全省倒数第二;全市人均储蓄存款
余额2285元,位列全省倒数第一;到2007年4
月镇雄扶贫工作现场会时,全市仍有30多万绝
对贫困人口,我们的扶贫仍然任重道远。
贫困的昭通有目共睹,昭通的贫困原因却众
说纷纭。作为一个生于斯长于斯四十余年的昭通
人,在市委号召解放思想的大背景下,我也大胆
谈点自己的看法。
一、开发较早导致生态恶化:.
人是生态的天敌,开发是以掠夺生态为代价
的,开发越早生态破坏越严重,这已经成了定理,
昭通也没能逃脱这一历史宿命。辉煌的过去往往
成为现在的包袱,历史的荣耀往往成为今天的累
赘。昭通的过去已经在生态、心态等方面为我们
今天埋下了落后的种子。对生态的破坏越严重,
自然的报复越凶猛,现在已经到了为过去的破坏
买单的岁月,历史的繁荣埋下了我们今天落后的
种子。
二、人口基数过大导致人均占有资源过小
繁荣与人口众多是共存的,过去的繁荣带来
了昭通人口基数的巨大,巨大的基数繁衍到今
天,已远远超过了这片土地的承载能力。上海是
全
方公里776人。而我们昭通的一些农村人口密度
超过上海郊县,如镇雄县乌锋镇是每平方公里9
21人,泼机镇是每平方公里890人。在山高坡
陡,土地贫瘠的地方拥挤着这么多人口,是一个
奇异的现象,也是贫困的一个重要原因。昭通的
多数人口为农业人口,农业人口的主要生产资料
是土地。我们的土地一是面积少,十年前的人均:.
耕地就不足一亩;二是条件差,由于过去的过度
开垦致使缺乏水源涵养干旱板结,地力下降。在
现有农业生产力水平下,昭通的农民怎能不贫
穷?
三、文化贫困是昭通贫困的精神深处的原因
物质的贫穷会侵蚀人的精神文化,导致文化
的贫乏,文化的贫乏枯变又会进一步加剧物质贫
困。“仓廪实而知礼节”,文化的前提是温饱,
温饱都尚不能解决的社会,文化就只会是少数上
层人士拥有的奢侈品,昭通五百多万人的主体文
化是枯乏的。
从古至今饥民和流寇差不多就是同意词,于
是才有了“民不足而可治者,未尝闻之”的古训。
昆明一些人在埋怨“镇雄人现象”,其实这不能
全怪镇雄人,这是整个社会发展的若干社会性苦
果之一。一个县拥挤着130多万人,人多了肯定
要往外走,问题是,他们出去了会干什么?
过去的繁荣除了使生物资源枯竭、生态恶化
外,还使精神、心理背上包袱,古人云“富不过
五代”,极有哲理。富了就骄奢、就庸怠、就颓:.
废、就出纨绔子弟、就没落、就败家,这几乎成
了一种历史的宿命,不幸的是我们也没能逃出这
一宿命。大家在乡下都会有一些亲戚,他们都会
希望我们给谋个差事,他们的希望和我们所能提
供的帮助,其间往往有较大的差距,往往会出现
他们大事干不了,小事不愿干的尴尬。这个尴尬
来自于他们的思想深处不屑于做小事。特别是一
些生活在城区底层的昭通人,生活已很拮据,处
境已很艰难,但他们张嘴就是“爹们……”言语
之间,仍透露着狂傲和自大,这种狂傲和自大又
进一步恶化为封闭、仇外、漠视迎面而来的发展
机遇,轻易与一次次机遇擦肩而过。
在1998年11月的地委扩大会上,就提出过
昭通的落后是文化的落后,已经找准了昭通的问
题所在,但针对这一问题开的药方缺乏公众的广
泛参与和讨论,执行层没能坚持按药方服药,结
果是问题早已提出了,问题依然严重地存在。
在计划经济体制时期,多数地方都穷,但人
家是体制性的贫困,它有求富的心理预期和准
备,它有致富的措施和路径。只要限制稍一松动,
只要政策有空可钻,这些地方就立即迸发出经济:.
增长的生机与活力。我们昭通在当时与人家的差
距不大,差距的拉大是在改革开放以后,而且随
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们与别人的差距越来
越大。
四、比较恶劣的人文环境影响了外部对昭通
的投资
昭通有一些以告状为乐的人,我给他们的形
容是:关心别人胜过关心自己,与人斗其乐无穷。
落后者往往自卑,伴随自卑而来的是过度的
脆弱、神经质和很强的报复心理,一小点事就容
易被激怒,尤其难以容忍比自己能力强的人,这
是昭通人好告状的原因之一;昭通人出去的机会
较少,对外部世界认知的偏少导致心胸狭隘和缺
少包容,这也许是很多官员貌合神离、关系不甚
融洽的原因之一。我国改革的一个偏差是效率优
先过了头,兼顾公平做得不够,这一结果在地方
政治中的体现就是,落后地方难以很好地吸引上
级眼球的关注度,能被上级提拔任用出去的干部
偏少,由于整体的贫困,能用于去向上争取职位
的实力也不足,于是只好争圈子内的份额,圈内:.
的争斗激烈也就不难理解,一到班子调整之际,
上级收到的告状信多得成堆。
其实我们昭通人也不容易,多给大家一些调
昆明的机会,谁又会去与同伴争斗呢?我曾在贫
困的山村里听到过兄弟之间为价值二三百元的
财产而刀斧相向,也曾亲眼见到因为肉食太少而
趁老母外出时,夫妇俩把家里仅有的一块肉煮来
狼吞虎咽的场景。物质匮乏到一定程度,人性的
良知会极度萎缩,人性中的邪恶便会肆意膨胀。
这样的道理,其实也可以用来解释昭通官场告状
多的现象。我们不难发现,在一个地方,往上走、
往外走的人多,腾出的官位多,竞争就会良性些,
相互说好话的就多些;反之,出不去、升不了,
能人都窝在一个地方,竞争就自然残酷。在这一
层人中,物质倒不匮乏,但官位是匮乏的。山村
里食品匮乏了可以连老母都不顾,城市里官位匮
乏了又能顾得了什么呢?
窝里斗的同时还目光短浅。在海楼路中段有
昭通电信大楼,整个院落占地不过十来亩,楼高
五层,普普通通一幢楼。但这样的电信大楼,在
红河、玉溪、思茅等地却是动辄十多层,豪华气:.
派的地标性建筑。据说昭通这幢也并不是一开始
就只想如此,而是省公司在昭通征地中感觉门槛
太高、协调艰难、受气多多,于是只好如此。想
想也是,上面的钱又不是只能投在昭通,昭通不
好协调,投给别处便是了。
思想观念的保守让我们错失了许多发展的
良机。内昆路建设中昭通境内少修了四十来公
里,被四川攻关取消了一个楼坝站,变成了四川
境内的横江站。当时许诺,修一座跨江大桥让楼
坝人民也享受火车的便捷,现在火车机车都跑旧
了,还不见大桥的影子,楼坝人民要坐火车还得
先坐小木船过江。二个大电站建设中,也被四川
争去不少利益。
五、交通干线变迁让昭通变得交通相对落后
昭通历史上的繁荣,根本的原因是交通。五
尺道现在看来虽只是马帮路,但当时可是重要官
道,因为有了这条通道,才形成了昭通这样的通
道上的城市,才造就了这些城市的相对繁荣。进
入现代社会后,交通工具发生了巨大变化。昭通
在四十多年前与铁路大动脉曾经相遇过:五十年
代苏联援建的内昆铁路施工已进入昭通,由于中:.
苏关系恶化,连电线支架都已装好的铁路桥墩在
关河水里一泡就是四十年。等火车汽笛在关河峡
谷响起时,已经是四十余年后的事。铁路这一现
代经济的动脉血管,四十余年没流经昭通,没有
动脉的昭通经济,贫血就自然是一种常态。
昭通作为一个重要交通枢纽的地位日渐弱
化甚至成为被遗忘的角落,领导来得少,项目上
得少。就连八十年代的省长许诺来昭通开省长办
公会,都是以机场通航为前提条件。结果是,这
次省长办公会直到省长退休后才由新任省长到
昭通召开,时间被推迟了四年。四年也许并不长,
但它却是一个人青春年华的五分之一,以致昭通
错失许多良好的发展机遇。昭通交通的落后让我
们失去的太多太多,看着玉溪县与县之间宽阔平
坦的公路上稀稀拉拉的车辆,再看看我们的国道
上连绵成串、颠簸摇曳、缓慢爬行的车辆和时通
时堵的情况,你会感觉到交通投资的不公和浪
费。全省交通投资“十五”期间为700亿元,昭
通占40亿元,%。一个人口占全省总
人口11%多,处于三省交界处,又是出省的一
条重要通道的地方,得到这点可怜的投入,的确:.
是一件怪事。如果真讲科学决策,不管以什么样
的数学模型来计算,都应当远远大于这个数字。
交通线路走向的调整、交通工具的多元化,
使昭通不再成为云南与中原交流的最重要通道,
昭通因交通的发达而促成的各种繁荣日渐衰落
是一种必然,近二三十年人为的投入减少加剧了
这一进程。电视里已经在念叨村要通柏油路、水
泥路,我们到有的县去都还不得不走一段土路。
交通要道与经济繁荣常常联姻,交通闭塞也
往往与贫穷落后如影随形,交通闭塞不仅直接带
来物资、人员进出的不便、运输成本的增加,还
带来信息交流的不畅、投资机遇的缺失、思想观
念的落后。昭通的交通对我们的贫困的形成是决
定性的、全方位的。它同文化的落后一道,影响
着我们昭通的方方面面。
六、摇摆不定的民族政策阻碍昭通生产力发
展
昭通的历史充斥着中原文化与土著文化争
斗的过程,这种争斗到现在也还能看到一些遗
存;在政治模式上,昭通有过朝廷委派官员的时:.
期,也有土司头人自治的时期。世界政治史早已
证明,土人自治是一种落后的政治,是特定历史
阶段不得已而为之的阶段性政治措施。这些措施
在一定条件下对保护弱小民族有好处,但有时会
阻滞文明的进程和生产力的发展。小国寡民思维
往往会伴生狭隘民族主义,而狭隘民族主义不论
是对本民族还是对其他民族都是有害的、消极
的。昭通这种脱胎于土司头人制度的狭隘民族主
义若隐若现,时不时影响着、干扰着我们的发展。
特殊一些的民族政策是必要的,但民族政策
往往成为少数民族头人手中的牌,个人利益往往
掺和甚至裹胁着民族利益。过去在少数地方我们
会讲稳定压倒一切,稳定第一,发展第二。为了
稳定,我们抛弃了许多政策规定、牺牲了原则、
牺牲了发展。
七、教育投入不足导致昭通建设人才匮乏
分点,,人均受教育年限
比全省少一年,专业技术和经营管理人才紧缺,
具有中专以上学历和初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的
%。:.
全市每年有数以千计的学生考起各类大学,
但他们当中,越是优秀的学生,学成后越不愿回
家乡效力;由于机制等各种的原因,学成回到家
乡的大学生并不受欢迎,更谈不上“重用”;在
外面学成归来的学生反而不适应昭通的各种“气
候”,而“水土不服”,几年过去,与在别处工
作的同学相比,倒真的是“虚度光阴,一事无成”
了。
许多地方,一方面是山区严重缺乏合格教
师,只能就地聘请不具备教师资格的农民代课上
岗,另一方面是经过正规师范院校培训的合格教
师又进不去。几年前,为了落实师范专业的几十
名学生到山区任教,有关部门与一些县领导反复
协调,但却困难重重。直接的原因是供养一个正
式教师的成本是一个代课教师的三到十倍。在财
政吃紧的县,自然就选择继续使用更多的代课教
师。代课教师在一些县一度占了小学教师的三分
之一。基础教育的基础,三分之一不合格,这样
的基础教育的质量也就可想而知了。
昭通人一边说人才匮乏,一边又是学成归来
的学子被大量埋没;一边是高喊“再穷不能穷教:.
育,在苦不能苦孩子”,一边是基础教育和职业
教育却在艰难前行。这是黑色幽默,更是昭通的
悲哀。
八、科技投入不足导致科技成为昭通发展的
一根软肋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国与国之间的竞争是科
技的竞争,地区之间的竞争亦然。
昭通科技三项费、科普经费的投入长期达不
到省规定的比例,长期低于全省平均水平,投入
与获得是正相关系,投入低的结果是工业技术含
量低、科技对经济的贡献率低。
九、基层干部文化素养、执政水平、工作责
任感有待提高
我在与宜宾相邻的一个区工作过,明显感觉
得出宜宾的干部整体素养高过我们。我走过许多
村、办,在村级干部中,普遍存在的一个现象是
偏远村的当家人素质低下的较多,要完成我们希
望他完成的任务很困难;相对发达一点的村、办,
特别是郊区村、办,当家人素质较高,但一些人
的心思又不在真正带领农民致富上。他们的社交:.
取向和他们政治价值取向,让人觉得要完成我们
希望他完成的任务同样很困难。
十、工业基础薄弱,支柱产业单一,财政增
长缺乏持续性
虽然这几年昭通工业有了较快发展,但工业
经济总量严重不足。2007年昭通市工业增加值
与邻近州市区曲靖市、宜宾市、泸州市、凉山州、
六盘水市、毕节地区相比,、
、、、
,工业基础不如邻近州市区,增速
也慢于大部分相邻州市区。工业经济的结构性矛
盾还比较突出,我市工业企业主要以昭通烟厂、
云天化、昊龙集团和侨通公司四户大企业支撑,
2007年实现工业增加值39亿元,占全市工业增
%。在规模以上企业中,煤炭开采企
业就占了近一半。总体上我市工业企业技术设备
落后、技术创新能力差、产品附加值低、市场竞
争力弱,工业经济外向程度低,工业企业实力普
遍弱小。要实现工业强市,我们同样任重道远。
以上是我个人对昭通贫困问题的思考,讲的
尽是问题。其实昭通的成绩和进步也是有目共睹:.
的,昭通人的日子是越过越好的,这一不争的事
实就是昭通成绩和进步的明证。市委布置的解放
思想大讨论正深入进行,解放思想的出发点就是
认真摆问题、找差距、讲真话。但限于个人的水
平和角度,自己认为的真话不一定正确,难免有
以偏概全、失之偏颇的地方,敬请批评指正。
昭通的贫困与贫困的昭通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