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原理与汇编语言
课程设计实验报告
一、课程设计的目的与任务
课程设计是计算机原理与汇编语言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本课程设计主要目的是使计算机专业学生深入学习计算机原理与汇编语言知识,进一步提高学生计算机原理与汇编语言综合能力和程序设计技能,锻炼运用计算机原理与汇编语言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设计的基本要求
,编写课程设计预习报告,独立完成设计任务,题目必须上机通过。
,独立思考,培养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调试程序的能力。
3. 严格遵守机房规章制度,按时上机,实验过程中听从老师安排和监督。
,按时完成课程设计,认真书写课程设计报告。
三、课程设计报告要求
1、课题分析,问题描述,解决的方法说明。
2、程序模块功能,程序设计组成框图、流程图。
3、调试与测试。调试方法,测试结果的分析与讨论,遇到的主要问题及采取的解决措施。
4、测试结果,用几组测试数据进行测试算法设计的正确性。
5、本次课程设计的心得体会。
6、附录:源程序清单和结果,源程序要加注释。
四、课程设计的内容
,根据具体年份(在1900-2100之间,要求对输入进行有效性检查),判断是否闰年,并给出相应的提示信息。
~30之间的任一数值,递归计算 i 数, 以十进制数输出。
,能够存储不少于50个用户信息。
提供操作菜单。能根据姓名进行模糊查询,查询结果以列表形式显示(序号,姓名, 电话号码);能一次添加一条或者多条记录;能根据查询结果更新相应的用户信息。
分析:
:如果一个年份后面是整百数,就用后面的数字去除400如果能被400整除就是闰年,如果不能整除就是平年,如果后面不是整百数就拿那个年份去除4,如果能被4整除就是闰年,如果不能整除就是平年。
输入20~30之间的任一数值,递归计算 i 数, 以十进制数输出:
i数列的递推规律,必须已知第n-1项和第n-2项之后,才可以计算出第n项以同时计算第n-1项和第n项序列的值。所需数据与算法如下。
数据要求
问题中的常量:无
问题的输入:int f1=1 /序列中第1项*/
int f2=1 /*序列中第2项*/
问题的输出:
unsigned long sum /*序列前20项之和*/
3,通讯录:
提供操作菜单。能根据姓名进行模糊查询,查询结果以列表形式显示(序号,姓名, 电话号码);能一次添加一条或者多条记录;能根据查询结果更新相应的用户信息。
:
第一题:判断闰年
datas segment
year db 50,?,50 dup(?)
input db 0dh,0ah,'Please input one year:$'
yes db 0dh,0ah,'The year is a leap year!$'
no db 0dh,0ah,'The year is not a leap year!$'
error db 0dh,0ah,'The year is illegal! $'
crlf db 0ah,0dh,'$'
datas ends
code segment
main proc far
assume cs:code,ds:datas
start:
push ds
sub ax,ax
push ax
mov ax,datas
mov ds,ax
lea dx,input
mov ah,9
int 21h
lea dx,year
mov ah,10
int 21h
lea dx,crlf
mov ah,9
int 21h
cmp year[1],4
jnz output3
lea si,year+2
mov dh,year[si]
mov dl,year[si+1]
cmp dh,31h
jz cmp1
cmp dh,32h
jz cmp2
jmp output3
cmp1:
cmp dl,39h
pare
jmp output3
cmp2:
cmp dl,30h
pare
cmp dl,31h
pare
jmp output3
compare:
mov ah,year[si+2]
cmp ah,39h
jg output3
cmp ah,30h
jl output3
mov al,year[si+3]
cmp al,39h
jg output3
cmp
计科班黎高杨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