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溢洪道设计规范.doc


文档分类:建筑/环境 | 页数:约25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25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25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该【溢洪道设计规范 】是由【amikiri】上传分享,文档一共【25】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溢洪道设计规范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溢洪道设计规范
篇一:水利工程设计
水利工程设计(下)
安徽省设计院总工程师骆克斌
、泄水建筑物
《强制性条文》共引入《溢洪道设计规范》SL253-2000共5条,其中有关布置方面1条,水力学2条,边坡稳定1条,基础防渗1条。

1溢洪道布置
2水力学问题
3边坡稳定问题
4基础防渗处理
1溢洪道布置
SL253-,当溢洪道靠近坝肩布置时,其布置及泄流不得影响坝肩及岸坡的稳定。在土石坝枢纽中,当溢洪道靠近坝肩时,与大坝连接的接头、导墙、泄槽边墙等必须安全可靠。
2水力学问题
1
1)堰面压力设计标准
针对溢洪道中特殊的水力学问题,:
(1)对于常遇洪水闸门全开情况,堰面不应出现负压;
(2)对于设计洪水闸门全开情况,;
(3)对于校核洪水闸门全开情况,。
2水力学问题
2)水流空化数
SL253-,溢洪道各部位的水流空化数σ应大于该处体形的初生空化数σ1。
3边坡稳定问题
《强制性条文》,溢洪道的边坡必须保持稳定,对可能失稳的边坡应采取适当的处理措施。对地质条件复杂的高边坡尚应进行专门的研究及边坡监测设计。对易风化掉块,易软化或抗冲能力低的稳定边坡也应进行相应的防护。
4基础防渗处理
《强制性条文》,防渗和排水设施的布设应满足下列要求:
1)具有可靠的连续性和足够的耐久性。
2
2)防渗帷幕不得设置在建筑物底面的拉力区。

1综述
2隧洞布置
3洞内水流流态的要求
4水工模型试验问题
5高流速水工隧洞的空化
6水工隧洞衬砌与裂缝控制
7不衬砌和采用喷锚衬护的水工隧洞
8灌浆和防渗
1综述
水工隧洞包括发电引水隧洞、尾水隧洞、灌溉和供水隧洞、泄洪隧洞、排水隧洞、施工导流隧洞等。
《强制性条文》共从SD134-84摘录12条,内容包括:隧洞布置、洞内水流流态的要求、水工模型试验问题、高流速水工隧洞的空化问题、隧洞衬砌与裂缝控制、不衬砌与喷锚隧洞,以及灌浆和防渗七部分。
2隧洞布置
《强制性条文》:―中小型水电站泄洪与发电共用一条主洞布置时,必须保证各自的运用要求和较好的水力条件,即安全渲泄规定的泄洪流量、保证发电隧洞的压力状态及发电时的最小水头,并采用适当措施,以防
3
机组振动和分岔附近空蚀破坏‖。3洞内水流流态的要求
《强制性条文》中SD134-:―对高流速的泄水隧洞,在同一段内严禁采用明满流交替的运用方式‖。
4水工模型试验问题
《强制性条文》引入的SD134-:―对高流速、大流量、水流条件复杂的水工隧洞、应进行整体或局部的水工模型试验,验证其水力计算和建筑物布置的合理性。‖5高流速水工隧洞的空化
关于高流速水工隧洞的空化的要求,《强制性条文》引入了SD134-:―高流速的水工隧洞应根据试验选定各部位的体型。所选体型最低压力点(或可疑点)的‘初生空化数’应当小于该处的‘水流空化数’否则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
6水工隧洞衬砌与裂缝控制
1)衬砌厚度规定
《强制性条文》SD134-:―混凝土和钢筋混凝土的衬砌厚度(不包括围岩的超挖部分)应根据强度、抗渗和构造要求,并结合施工方法分析决定。单筋混凝土衬砌厚度不宜小于25cm;双筋钢筋混凝土衬砌厚度不宜小于30cm。‖
6水工隧洞衬砌与裂缝控制
2)衬砌抗裂和限裂设计
4
根据运用条件不同,有不同的要求,衬砌裂缝控制设计可分为抗裂、限裂设计两种,列入《强制性条文》的SD134-:―若隧洞衬砌开裂后,内水外渗将危及围岩和相邻建筑物的安全时,应按抗裂设计,否则可按限裂设计。按限裂设计时,,。水质有侵蚀性时,,‖。6水工隧洞衬砌与裂缝控制
3)衬砌的分缝
《强制性条文》引入的SD134-:―混凝土和钢筋混凝土衬砌,在地质条件明显变化处(如通过较大的断层,软弱破碎带等部位)和井、硐交会处或其他可能产生较大相对变位处,应设置变形缝,并采取相应的防渗措施。围岩条件比较均一的洞身段,只设施工缝。‖
6水工隧洞衬砌与裂缝控制
4)钢筋混凝土衬砌和钢板衬护的连接
对于不同洞段分别采用钢筋混凝土衬砌和钢板衬护的情况,《强制性条文》的SD134-84第
:―钢筋混凝土衬砌和钢板衬砌的连接应有一定搭接长度(按水头大小决定,最少不小于1m),并在钢板衬护上设置阻水环或其它防渗措施。对内水压力较高的有压隧洞,应研究在钢筋混凝土衬砌末端设置阻水帷幕和排水设施的必要性。
5
7不衬砌和采用喷锚衬护的水工隧洞
1)不衬砌隧洞
对于不衬砌隧洞,列入《强制性条文》的SD134-―不衬砌隧洞的底部,应用混凝土抹平。‖
7不衬砌和采用喷锚衬护的水工隧洞
2)喷锚衬护的水工隧洞
对喷锚衬护的水工隧洞,《强制性条文》仅引用了对喷混凝土力学指标作出规定的SD134-,条文规定:―喷混凝土的力学指标应符合下列要求:一、抗压强度不宜低于200kgf/cm2;二、抗拉强度不宜低于15kgf/cm2;三、抗渗标号不宜低于8kgf/cm2。‖8灌浆和防渗
1)洞顶衬砌回填灌浆
《强制性条文》SD134-:―混凝土、钢筋混凝土的顶部,必须回填灌浆‖。8灌浆和防渗
2)防渗处理
《强制性条文》引入的SD134-:―对于不衬砌和喷锚衬砌隧洞,在:1)有压隧洞的出口部位;2)?、?类围岩的洞段,洞顶以上围岩覆盖厚度小于1倍内水压力水头处;3),应采取必要的防渗措施,并应注意围岩及山坡的失稳问题。‖

6
《强制性条文》的―、泄水建筑物‖一节中,从《水闸设计规范》SD133-84引入有关闸室布置,水力设计,防渗排水设计,地基处理等方面内容条款共8条。

1闸室布置
2防渗排水
3水力设计
4地基处理
1闸室布置
《强制性条文》引入SD133-:闸室的总净宽必须根据在允许的单宽流量条件下,能安全通过设计和校核流量的要求确定。闸室的总宽度,应与上、下游河(渠)道相适应。
2防渗排水
1)防渗排水布置
《强制性条文》引入SD133-:
防渗排水布置应根据闸基地质条件和水闸上下游水位差等因素,结合闸室、消能和两岸布置综合考虑,构成完整的防渗排水系统。
2防渗排水
2)防渗排水设计
水闸的防渗排水设计内容包括渗透压力计算;抗渗稳定性
7
验算;反滤层设计;永久缝的止水设施和构造设计。
2防渗排水
(1)抗渗稳定性验算
对闸基抗渗稳定性问题,《强制性条文》引入SD133-:
验算闸基抗渗稳定性时,。
2防渗排水
2防渗排水
(2)永久缝止水
对永久缝止水设施和构造要求,《强制性条文》引入SD133-,位于防渗范围内的永久缝必须设一道止水。重要的大型水闸应设两道止水。
止水的型式应能适应不均匀沉降和温度变化的要求,止水材料应耐久。
垂直止水与水平止水相交处必须构成密封系统。
3水力设计
水闸的水力设计内容包括:计算闸孔净宽;确定消能防冲设施;拟定闸门控制运行方式。3水力设计
(1)过闸水位差
《强制性条文》引入SD133-,计算闸孔总净宽时,其上、下游水位差应根据上游淹没影响、允许
8
的过闸单宽流量和水闸工程造价等因素综合比较选定,~。
3水力设计
(2)要考虑淤积和冲刷的影响
《强制性条文》引入SD133-,应考虑到水闸建成后上、下游河床可能发生淤积或冲刷,闸下水位变动,对过水能力和消能防冲设施产生不利影响。3水力设计
(3)关于水工模型试验
《强制性条文》引入SD133-,大型水闸的水力设计,在初步设计阶段,应进行水工模型试验验证。
4地基处理
SD133-,水闸应避免建造在半岩半土地基上;否则,必须采取严格的工程措施,以防止不均匀沉降。对于半硬半软的土基,也应填重对待。

《强制性条文》―、泄水建筑物‖一节中,从《泵站设计规范》GB/TS5025-97引入条文11条,其中泵站总体布置2条,泵房设计6条,进、出口建筑物设计3条。

1总体布置
2泵房设计
9
3进、出水口建筑物
1总体布置
篇二:溢洪道设计规范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
SL253-2000
溢洪道设计规范
Designcodeforspillwey
2000-07-13发布
2000-08-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
溢洪道设计规范
Designcodeforspillway
SL253-2000
主编单位:水利部天津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
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
施行日期:2000年8月1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
关于批准发布《溢洪道设计规范》
SL253-2000的通知
水国科,2000,285号
根据部水利水电技术标准制定,修订计划,由水利水电规划
10
设计总院主持,以水利部天津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为主编单位修订的《溢洪道设计规范》,经审查批准为水利行业标准,:
《溢洪道设计规范》SL253-2000.
本标准实施后取代《溢洪道设计规范》SDJ341-89.
,请各单位注意总结经验,如有问题请函告主持部门,并由其负责解释.
标准文本由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出版发行.
二OOO年七月十三日
前言
本规范是根据水利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管理局水规局技[1997]7号文《关于印发水利水电勘测设计技术标准修订工作会议有关文件的通知》,对SDJ341-89《溢洪道设计规范》(以下简称原《规范》)修订而成.
本规范保留了原《规范》的章节结构,共分为总则,溢洪道布置,水力设计,建筑物结构设计,地基及边坡处理设计,安全监测设计等六章,并有五个附录.
本规范对原《规范》主要作了如下修改:
(1)明确本规范使用范围为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中岩基上的1,2,3级河岸式溢洪道,删去了原《规范》中兼顾厂顶溢流,厂前挑流及泄洪隧洞出口的水力设计的内容.
(2)充实了关于侧槽溢洪道的内容,并增加了关于面流戽流

溢洪道设计规范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25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amikiri
  • 文件大小44 KB
  • 时间2023-0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