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溢洪道设计规范.doc


文档分类:建筑/环境 | 页数:约26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26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26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溢洪道设计规范
前言
本规范保留了原《规范》的章节结构,共分为总则,溢洪道布置,水力设计,建筑物结构设计,地基及边坡处理设计,安全监测设计等六章,并有五个附录.
本规范对原《规范》主要作了如下修改:
(1)明确本规范使用范围为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中岩基上的1,2,3级河岸式溢洪道,删去了原《规范》中"兼顾厂顶溢流,厂前挑流及泄洪隧洞出口的水力设计"的内容.
(2)充实了关于侧槽溢洪道的内容,,首末端底宽比,泄槽弯道半径等规定了具体数值.
(3)水力设计方面,在实用堰堰顶负压,WES堰,宽顶堰泄流能力,侧槽内横向水面差,边墙脉动压力,挑流鼻坎流速,泄槽收缩段,弯道及消力池等计算中,增加了若干系数的取值规定,补充了若干计算公式,,综合国内外近期研究成果,给出了若干常见体型的初生空化数,供不具备进行减压箱试验时判别能否发生空蚀.
(4)在"建筑物结构设计"一章中,混凝土的强度指标改用了强度等级体系;按照GB50287-99《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规范》改写了混凝土与基岩接触面以及软弱夹层的抗剪断强度指标表;删去了堰(闸)基抗剪(纯摩)计算公式;在控制段荷载组合中,增加了完建和施工两种工况;增加了闸后段边
墙的荷载组合表;增加了边墙抗倾及抗滑稳定的计算公式.
(5)在地基及边坡处理一章中,增写了在确定建基面时不宜只通过开挖手段,,采用了在传统基岩分类基础上,考虑岩层结构与边坡的几何关系的分类法,并将各类岩体可能失稳方式和常见处理措施一并列于附录D中.
(6)将观测设计更名为安全监测设计,且将巡视检查列入监测内容,将仪器监测分为必设和选设两类,不再沿用《原规范》中一般性,专门性观测的分类.
本规范的归口管理单位和解释单位:水利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
本规范修订的主编单位: 水利部天津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
本规范的主要起草人: 李启业郭竟章夏毓常牟广丞倪世生目次
1 总则
2 溢洪道布置
一般规定
进水渠
控制段
泄槽
消能防冲设施
出水渠
3 水力设计
一般规定
进水渠
控制段
泄槽
消能防冲
出水渠
防空蚀设计
4 建筑物结构设计
一般规定
进水渠衬护
控制段
泄槽底板
挑流鼻坎
消力池护坦
边墙
下游防冲
5 地基及边坡处理设计
一般规定
地基开挖
固结灌浆
地基防渗和排水
断层,软弱夹层及岩溶处理
边坡开挖及处理
6 安全监测设计
一般规定
监测项目
附录A 水力设计计算公式
附录B 控制堰(闸)基础,堰体抗滑稳定抗剪断参数
附录C 荷载计算公式
附录D 边坡岩体稳定性分类及处理措施
附录E 水力监测设计要求
本规范用词,用语的说明
1 总则
为了在溢洪道设计中贯彻执行国家的技术经济政策,做到安全适用,经济合理,技术先进,制定本规范.
本规范适用于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中岩基上的1,2,3级河岸式溢洪道的设计,4,5级溢洪道设计可参照使用.
溢洪道洪水标准应根据溢洪道的级别,按照SL 252-2000的规定确定.
设计溢洪道时,应充分掌握和认真分析气象,水文,泥沙,地形,地质,地震,建筑材料,生态与环境及坝址上下游河流规划要求等基本资料,.
大型工程或水力条件较复杂的中型工程的溢洪道,应进行水工模型试验,论证其布置及水力设计的合理性;并根据防洪规划要求,确定溢洪道运行和闸门启闭方式
.
溢洪道的设计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 溢洪道布置
一般规定
河岸式溢洪道布置可包括进水渠,控制段,泄槽,消能防冲设施及出水渠.
溢洪道的布置应根据地形,地质,工程特点,枢纽布置,坝型,施工及运用条件,经济指标等综合因素进行全面考虑.
当具备合适的地形,地质条件时,经技术经济比较论证,溢洪道可布置为正常溢洪道和非常溢洪道.
,需充分论证.
非常溢洪道宜采用开敞式,经论证亦可采用自溃坝式.

溢洪道设计规范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26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wz_198614
  • 文件大小36 KB
  • 时间2017-0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