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影说理
《癫佬正传》观后感
翻开《社会工作概论》,饱满的方块字,充盈的理论,空洞又烦躁。“社会工作”,这么大的内容,在小小的教室怎么能够完成?还好任课老师明智,带我们观赏了电影--《颠佬正传》,使我们对社会工作概论有更进一步的认识以及反思。
社工,英文 Social Work 翻译而来,从事非盈利的、服务于他人和社会的专业化、职业化的活动的工作者。随着社会的发展,社工不但持有利他主义的价值,而且应该受过一定的科学训练,掌握科学有效的工作方法。看似枯燥无味的电影,其内容确不容小视。同学们都很认真地把电影看完了,不仅仅因为著名的演员和精湛的表演,还因为电影反映出的社工问题及启示。
社工紧缺,供不应求。
从电影中徐sir一个人接触了社会里各色各样的受困群众,有拾荒为生的三姑婆,有精神分裂的阿全,有爱子疯掉的“周润发”,有疯狂菜刀的阿狗…按我的理解来说,重点受困群众,一对一帮扶;其他受困群众一对二或一对三帮扶。然而徐sir一个人帮扶不下四人。
这部电影给我的第一印象也是这儿,社工短缺,尤其是在我国东部沿海的发达城市。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工作发展很快,可是还有很大的缺口,根据《天下财经》报道 我国社会工作者有近20万人,但是我国还需要180万社会工作者。
社工太苦,安全不定。
徐sir的死是我万万没想到了,我觉得这样一个为社会默默奉献的人不应该是这样的结局,况且这是在中国,这是一部八十年代的电影,按道理应该是圆满的结局才对。但结果万万不尽人意。想他徐sir二十多年的社工生涯,每三个月就去看一次患有精神疾病的街头流浪汉,关心他们的生活和近况,引导他们走向康复,此等大好人,放下尊严面子接触社会底层人民,怎么这般悲哀,命丧颠佬之手。悲呼,把酒问天,为何不公,英雄如此气短?
虽然我国的社工有了初步的发展,但是各方面的保障措施还不够完善,社工的很多地方得不到切实的保障。社工的工作苦也就算了,命都得不到有效的保障。
社工悲惨,半途而废。
徐sir的一个同事,也是一个社工,就是帮扶“周润发”的那位。“发哥”儿子的死离不开他的失职。但是,他也是有难言之隐。不然到最后都放弃社工。徐sir到后来也是要准备辞职的,多亏那个小记者,他才继续工作。其实这有回到第二个问题去了,
社工工作太苦,很难见成效。徐sir好不容帮阿全恢复了, 结果后来受刺激有复发了,还造成了许多伤亡。对于这件事,徐sir心里面其实是非常不好
《癫佬正传》观后感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