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
24.«诗词五首»导学案
课型
新授
课时安排
2课时
备课时间
2015-1-5
执笔
郑学化
审核
刘祯辰
上课时间
2015-1-8
学习
目标
1、调动学生古诗朗读技巧方面的积累,恰当划分诗词曲的朗读停顿。
2、反复诵读,领会诗情,品味诗韵。
3、在学习中感受古代诗歌的艺术魅力
学习重点
在熟读的基础上,揣摩诗歌表达的情感,并有感情地朗读。
学习难点
反复诵读,领会诗情,品味诗韵。
学习过程
学习内容
学习活动
二备
《十五从军征》
【问题探讨】
1、在诗的题目中,从哪儿可以看出是与战争有关的?
2、 通过预习,你知道这首诗主要写的是一件什么事呢?
3、 他服了多少年的兵役?体会一下,此时的他心情怎么样?
4、 80岁的老兵回到家乡,道逢乡里人,便向乡里人打听“家中有阿谁?”乡里人是怎么告诉他的?假如你就是老人,听到乡里人的话,这时候的你会是什么反应,什么心情?
5、 可是,这样的打击才刚刚开始。80岁的老人拄着拐杖,一步一步,由远及近,走进自家小院,看到的是什么呢?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发挥你的想象,你看到了什么样的景象?
6、 65年前他离家时,他的家,可能会是怎样的一番景象呢?
7、 在这样的一个家中,80岁的老人是怎么生活的呢?这样的饭菜,吃起来是什么味儿呀?
8、 失去亲人,失去家园,无依无靠,面对这一切,这位80岁的老人又能怎么样呢?
《诉衷情》
【问题探讨】
(一)“梦”
“梦”字,仅仅指诗人夜里做的梦吗?
“当年万里觅封候,匹马戍梁州。”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陆游?
3.“鬓先秋,泪空流”你又看到了一个怎样的陆游?
好,老态龙钟也好,唯一不变的是什么?
(二)“泪”
实现了吗?
2.“泪”包含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南乡子》
【问题探讨】
(1)首句有何弦外之音?
(2)感叹历史兴亡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3)下片,作者为什么极力称赞孙权?
(4)用了什么典故?作者在这里想表达什么意思?
《满江红》
【作者简介】
秋瑾(1875-1907),近代民主革命志士,原名秋闺瑾,字璇卿,号旦吾,乳名玉姑,东渡后改名瑾,易字(或作别号)竞雄,自称“鉴湖女侠”,笔名秋千,曾用笔名白萍,祖籍浙江山阴(今绍兴),生于福建闽县(今福州),其蔑视封建礼法,提倡男女平等,常以花木兰、秦良玉自喻,性豪侠,习文练武,曾自费东渡日本留学。积极投身革命,先后参加过三合会、光复会、同盟会等革命组织,联络会党计划响应萍浏醴起义未果。1907年,她与徐锡麟等组织光复军,拟于7月6日在浙江、安徽同时起义,事泄被捕。7月15日从容就义于绍兴轩亭口。
秋瑾出生在没落的官僚地主家庭,自幼虽然受到封建礼教的束缚,但她性格豪放,秉性聪慧,少时就喜舞剑,善骑马,蔑视封建礼教,具有反抗精神。
秋瑾18岁时,嫁给湖南人王子芳。王子芳,名子芳,字廷钧,是一个暴发户的浮荡子弟。1898年前后王
《诗词五首》学生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