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与生态文明教育 .doc生态文明与生态文明教育
摘要: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的新发展,它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具有同样重要的地位,对于促进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有特别重要的意义。生态文明教育是新时期高校德育的必然选择。加强对大学生进行生态文明教育是高校德育的重要内容。必须采取对大学生加强生态世界观教育、加强生态文明道德观培养、加强环境教育、大力开展生态文化建设活动等措施,搞好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促进高校德育水平的提高。
关键词:生态文明;生态文明教育;德育;高校;大学生
党的十六大报告强调,我们要走的应该是一条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加,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1〕。这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它表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不仅要有高度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而且要有高度的生态文明。作为培养国家高级专门人才的高等学校,应该加强对大学生进行生态文明教育,培养具有良好生态文明观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生态文明教育与高校德育有着密切的联系,在培养目标上是一致的。所以,加强对大学生进行生态文明教育的这一关乎我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任务,高校德育应责无旁贷地承担起来。
一、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的新发展
(一)生态文明的产生
18世纪以来的工业文明像一把双刃剑。一方面是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物质财富空前增加,极大地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另一方面,也引发了一系列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存与发展,人们逐渐认识到粗放型利用自然资源是造成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的根本原因。由此,以追求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的生态文明应运而生,并必将取代工业文明。特别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面对工业文明给人类和自然带来的种种负面效应,众多的学者开始重新认识生态问题,并提出生态文明概念。所谓生态文明是指在工业文明已经取得成果的基础上,用更文明的态度对待自然,不野蛮开发,不粗暴对待大自然,努力改善和优化与自然的关系,认真保护和积极建设良好的生态环境〔2〕。生态文明强调要以尊重和维护生态环境为宗旨,以可持续发展为根据,以未来人类继续发展为着眼点,强调自然界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基础,人与自然环境应共处相融。生态文明反对人类中心论,也反对自然中心主义,它强调人与自然的整体和谐,致力实现人与自然的双赢式发展。在开发模式上,它主张以知识、信息生产为主的知识经济取代以消耗自然资源为主的工业经济;在资源的开发对象上,主张由自然资源转向人力资源。生态文明理念的出现是人类在认识、利用自然过程中的一次质的飞跃,必将促进人类社会以更快的速度持续健康地向前发展。
(二)生态文明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观点
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科学发展观。它是我国改革开放25年伟大实践的总结,也是今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指路明灯。生态文明在科学发展观上的体现主要是要求从宏观上把握经济发展与社会资源的关系,妥善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当代与后代的关系以及当代人之间的关系,在改造客观环境的同时达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现代与后代等诸关系的和谐与最优化。显然,生态文明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有着密切的联系,但又相对独立,是一个独立的文明形态。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全面协调可持续
生态文明与生态文明教育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