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
(2001 年 2 月 17 日江苏省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批准)
序言
《江苏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是我省进入新世纪的第一个五年计
划,是我省开始由小康向现代化迈进时期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
建立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
本纲要依据《中共江苏省委关于制定江苏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
议》编制,明确年期间江苏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奋斗目标、发展重点、主要
任务,是“十五”期间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是组织和动员全省人民奋发努力、把
江苏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全面推向前进的行动纲领。
本纲要体现正确分析形势、立足省情实际、坚持加快发展、发挥比较优势的要求,着重
解决关系全局、影响深远的重大问题,主要明确政府工作重点,引导市场主体行为方向,提
出预测性、指导性指标,是宏观性、战略性和政策性的计划。
第一章发展形势和目标
第一节发展基础
.“九五”期间,全省人民在邓小平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指引下,在以江泽民同志为核
心的党中央正确领导下,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较好地完成了“九五”计
划确定的目标,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绩。全省总体上达到以县为单位全面实现小
康的目标,实现了由温饱向小康的历史性跨越,苏南及沿江部分地区已提前向第三步战略目
标迈进。
国民经济综合实力明显增强。全省国内生产总值年在年基础上实现翻三番,
年达到亿元,“九五”年均递增;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年在年基础
上实现翻三番, 年达到元;财政收入年达到亿元,“九五”年均递增
,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比年提高个百分点。
结构调整取得实质性进展。到年,三次产业增加值结构调整为∶∶;
三次产业从业人员结构调整为∶∶;城市化水平达到。
经济体制改革逐步深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机制初步建立,市场化程度逐步提高,
国有企业改革与脱困三年目标基本实现,混合所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快速发展,政府调
节能力有所增强,社会保障体系框架初步建立。
对外开放不断扩大。到年,外贸进出口总额达到亿美元,“九五”年均递增
。五年累计实际利用外资亿美元;对外承包工程劳务合作合同额亿美元,
营业额亿美元。全省已开放各类口岸个,建成各类国家级和省级开发区个。
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显著。全省高速公路通车里程突破公里,公路网密度居全国第
一。兴建了一大批防洪骨干工程和重点水源工程,防洪保安和水源供给能力大大增强。局用
交换机总容量达到万门,信息港湾工程全面建成。电力装机容量突破万千瓦,供
求基本平衡。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城乡面貌发生很大变化。
科技教育和各项社会事业发展加快。科学研究与开发取得明显成效。人民群众受教育程
度不断提高,在全国率先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高中阶段教育普及
程度提高,普通高校在校生人数居全国第一。文化大省建设积极推进,卫生保健事业和群众
体育得到较大发展。
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到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
别达到元和元,实际年均递增和。城市居民人均居住面积增加到
平方米,农民人均生活用房面积增加到平方米。人均期望寿命达到岁。
可持续发展得到推进。人口自然增长率降到‰以内。全社会保护自然资源的意识逐步
增强,生态环境恶化的状况初步得到遏制。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部分国有企业经营机制转换不快,市场
化程度不够高,所有制结构不够合理,阻碍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性因素仍较突出;高新技术产
业比重偏低,产业层次和集中度不高,企业整体竞争能力不强;城市化滞后于工业化,地区
之间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加大;农民和城镇部分居民收入增长缓慢,收入差距扩大,城镇下
岗职工、失业人员较多,社会保障制度尚不完善;人口、资源压力依然较大,治理环境污染
的任务仍很繁重;一些影响社会稳定的矛盾尚待化解,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面临新的问
题。
第二节阶段特征和指导思想
.“十五”期间,是我省全面建设宽裕的小康社会,为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奠定坚实基
础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市场化、信息化、城市化、国际化并进互动,形成推动改革开放
和现代化建设的强大动力。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将跨入新的阶段,呈现新的特点。
经济发展进入以提高效益为中心的新阶段。全球经济将在波动中保持较快增长。国内买
方市场基本形成,市场需求上升为经济增长的主导因素,经济发展进入新的成长期。我省将
由工业化中期向工业化中后期迈进。为了适应国内外经济竞争的新态势,将紧紧抓住机遇,
加快经济发展。不但要进一步扩大经济总量,而且要着力提高
江苏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