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把栏杆拍遍(辛弃疾) 】是由【秋江孤影】上传分享,文档一共【3】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把栏杆拍遍(辛弃疾)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把栏杆拍遍梁衡
①中国历史上由行伍出身,以武起事,而最终以文为业,成为大诗词作家的
只有一人,这就是辛弃疾。这也注定了他的词及他这个人在文人中的唯一性和在
历史上的独特地位。
②在我看到的资料里,辛弃疾至少是快刀利剑地杀过几次人的。他天生孔武
高大,从小苦修剑法。他又生于金宋乱世,不满金人的侵略蹂躏,22岁时他就
拉起了一支数千人的义军,后又与耿京为首的义军合并,并兼任书记长,掌管印
信。一次义军中出了叛徒,将印信偷走,准备投金。辛弃疾手提利剑单人独马追
贼两日,第三天提回一颗人头。为了光复大业,他又说服耿京南归,南下临安亲
自联络。不想就这几天之内又变生肘腋,当他完成任务返回时,部将叛变,耿京
被杀。辛大怒,跃马横刀,只率数骑突入敌营生擒叛将,又奔突千里,将其押解
至临安正法,并率万人南下归宋。说来,他干这场壮举时还只是一个英雄少年,
正血气方刚,欲为朝廷痛杀贼寇,收复失地。
③但世上的事并不能心想事成。南归之后,他手里立即失去了钢刀利剑,就
只剩下一支羊毫软笔。他也再没有机会奔走沙场,血溅战袍,而只能笔走龙蛇,
泪洒宣纸,为历史留下一声声悲壮的呼喊、遗憾的叹息和无奈的自嘲。
④应该说,辛弃疾的词不是用笔写成,而是用刀和剑刻成的。他是以一个沙
场英雄和爱国将军的形象留存在历史上和自己的诗词中。时隔千年,当今天我们
重读他的作品时,仍感到一种凛然杀气和磅礴之势。比如这首著名的《破阵子》: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
点兵。
马做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
发生。
⑤我敢大胆说一句,这首词除了武圣岳飞的《满江红》可与之媲美外,在中
国上下五千年的文人堆里,再难找出第二首这样有金戈之声的力作。虽然杜甫也
写过:“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军旅诗人王昌龄也写过:“欲将轻骑逐,
大雪满弓刀”。但这些都是旁观式的想象、抒发和描述,哪一个诗人曾有他这样
亲身在刀刃剑尖上滚过来的经历?“列舰层楼”、“投鞭飞渡”、“剑指三秦”、
“西风塞马”,他的诗词简直是一部军事辞典。他本来是以身许国,准备血洒大
漠,马革裹尸的。但是南渡后他被迫脱离战场,再无用武之地。像屈原那样仰问
苍天,像共工那样怒撞不周,他临江水,望长安,登危楼,拍栏杆,只能热泪横
流。
⑥“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
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水龙吟》)谁能懂得他这个游子,实际上是亡国浪子的悲愤之心呢?这是他
登临建康城赏心亭时所作。此亭遥对古秦淮河,是历代文人墨客赏心雅兴之所,
但辛弃疾在这里发出的却是一声悲怆的呼喊。他痛拍栏杆时一定想起过当年的拍
刀催马,驰骋沙场,但今天空有一身力,一腔志,又能向何处使呢?我曾专门到
南京寻找过这个辛公拍栏杆处,但人去楼毁,早已了无痕迹,唯有江水悠悠,似
词人的长叹,东流不息。
⑦辛词比其他文人更深一层的不同,是他的词不是用墨来写,而是蘸着血和
泪涂抹而成的。我们今天读其词,总是清清楚楚地听到一个爱国臣子,一遍一遍
地哭诉,一次一次地表白;总忘不了他那在夕阳中扶栏远眺、望眼欲穿的形象。
⑧辛弃疾南归后为什么这样不为朝廷喜欢呢?他在一首《戒酒》的戏作中说:
“怨无大小,生于所爱;物无美恶,过则成灾”。这首小品正好刻画出他的政治
苦闷。他因爱国而生怨,因尽职而招灾。他太爱国家、爱百姓、爱朝廷了。但是
朝廷怕他,烦他,忌用他。他作为南宋臣民共生活了40年,倒有近20年的时间
被闲置一旁,而在断断续续被使用的20多年间又有37次频繁调动。但是,每当
他得到一次效力的机会,就特别认真,特别执著地去工作。本来有碗饭吃便不该
再多事,可是那颗炽热的爱国心烧得他浑身发热。40年间无论在何地何时任何
职,甚至赋闲期间,他都不停地上书,不停地唠叨,一有机会还要真抓实干,练
兵、筹款,整饬政务,时刻摆出一副要冲上前线的样子。你想这能不让主和苟安
的朝廷心烦?皇帝对他也就时用时弃。国有危时招难来用几天;朝有谤言,又弃
而闲几年,这就是他的基本生活节奏,也是他一生最大的悲剧。别看他饱读诗书,
在词中到处用典,甚至被后人讥为“掉书袋”。但他至死,也没有弄懂南宋小朝
廷为什么只图苟安而不愿去收复失地。(文章有删改)
1.“南归之后,他手里立即失去了钢刀利剑,就只剩下一支羊毫软笔。”
结合上下文,说说这句话在文中的含义。(4分)
答:
?请简要分析。(6分)
答:
“把栏杆拍遍”,文中也多次写到拍栏杆,请简述辛弃疾“拍
栏杆”的含义。(4分)
答:
,作者认为辛弃疾的词有哪些特点?请简要概括。(6分)答:
答:
《把栏杆拍遍》参考答案
,由于赵宋王朝主和苟安,他不被重用,反而被剥夺了抗金的权力,
因而只能借填词作赋来表达报国之志和爱国之心。
解析:本题考查重点语句的理解。结合下文,揭示出比喻的含义即可答出本题。
。此段对比衬托有三处:一是《破阵子》可与岳飞的《满江红》相比美;
二是杜甫王昌龄等人的作品,只是旁观式的想像和描述,而辛弃疾是对自己参战经历的记述;
三是用屈原和共工衬托辛弃疾的悲愤之。情
解析:本题考查表达技巧的鉴赏。分析段内的层次,抓住联想到的其他历史人物来思考
作答。
评分要求:答出“对比或衬托”得2分,后面的三条答出两条即可得4分。
3.“拍栏杆”是一个极具包蕴性的动作。一方面表现他渴望率兵过江、收复失地的决
心;一方面表现他报国无门、不被重用的愤慨。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理解鉴赏能力。结合全文五处“拍栏杆”的描述和文章里对辛弃疾
的分析评价得出结论。评分要求:两层含义,每层2分。
,辛词给人一种凛然杀气和磅礴之势;(气势);第二,辛词充满金戈之声,
仿佛是一部军事词典;(内容);第三,辛词表现了渴望杀敌和呼喊、报国无门的叹息和无
可奈何的自嘲。(内容);第四,辛词是血与泪的汇集,是爱国臣子的哭诉表白;(内容);
第五,辛词表现了辛弃疾作为一个亡国浪子的悲愤之;情(情感);解析:本题考查筛选和
概括能力。应结合文中的分析评论作答。
把栏杆拍遍(辛弃疾)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