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科学技术广播 第一册-农业科学技术普及.pdf


文档分类:论文 | 页数:约47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47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47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土壤基本知识讲话
北京农业大学土化系土壤教研组
第一讲土壤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
在农业“八字宪法”中,“土”字是个基础。为什么
“土”占有这么重要的地位呢?大家都知道,庄稼是长在地
里的,各种各样的农业措施,无论是施肥、灌水,还是耕耙
锄耪,都是在调理土壤或者通过土壤来对庄稼起作用。甚至
防虫除草,也有不少措施是用到土壤上的。广大农民在长期
的生产实践中体会到:土是根,肥是劲,水是命;万物土中
生,有土斯有粮。这简单的几句话,十分生动而恰当地总结
了土壤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作用。
如果我们把眼光放得更开阔一些,对农业、林业、牧业
这些生物生产的三个环节作些全面的研究,就会进一步认识
到,农业和林业既以土地为基地,它们又是畜牧业的基础,
牲畜的饲草饲料都要靠农业林业来提供;牲畜粪肥反过来又
可以用来培肥土壤,促进庄稼和林木的生长。所以,我们在
安排农业生产的时候,必须全面考虑农业、林业、牧业的综
合经营,做到相互促进,全面发展。
什么是土壤?简单地说,土壤是地球陆地表面疏松的表
层,它的埐根本的特征是具有肥力。土壤是由三相物质组
的。“三相”就是固体、液体、气体这三种状态。细分起
来,土壤的固体包括有机体、有机质和矿物质;液体是土壤
隙中的水,它实际上是含各种矿物质的溶液;气体就是土
壤中的空气。从表面上看,土壤好象是静止不变的。实际
上,土壤的三相物质之间,在不断地相互作用,无时无刻不
在发生物理的、化学的和生物学的变化。
土壤最根本的特征是具有肥力,这是它和石头等东西不
同的地方。什么是肥力呢?庄稼生长需要水分、养分、空气
和热量等等,这些都是土壤提供的。肥力就是土壤供给植物
生长发育所需要的水分、养分、空气和热量的能力。肥力高
的土壤,不但含有比较丰富的养分,而且抗旱耐涝,保水力
强而又有适当的通气性,土层是上暄下实,适于作物生长。
植物生长在土壤上,依靠它的根系分布在土壤里吸收水
分和养分。根系也要呼吸,吸进氧气,呼出二氧化碳。各种
植物种子的发芽、生长,又都要求一定的水分、空气和土壤
温度条件。果土壤水分太多了,大多数庄稼就会受涝,因
为土壤孔隙都被水占满了,缺乏空气,根系呼吸受到障碍,
不能吸收养分,所以庄稼叶子就发黄。如果土壤水分太少,
庄稼吸不到充足的水分,也会发黄干枯。土壤养分包括植物
要吸收的多种元素。植物吸收得很多,而土壤里的含量往往
不足的元素是氮、磷和钾,所以要用施肥的办法来补充。不
同的庄稼,或同一庄稼在不同生育期,对养分也有不同的需
要。所以土壤养分条件好不好,不但要看各种养分的绝对含
量多不多,还要看养分的肥效快慢,各种养分之间是否平
衡,以及能不能满足庄稼一生中各个时期的需要等等。
从上面所谈的可以知道,所谓土壤肥力,是指综合的植
物生长的土壤条件。它是多方面的条件,而不是单一的条
件。这些条件之间又彼此互相联系,互相制约,而不是孤立
地对植物起作用。
土壤肥力不是一成不变的,它可以经过人们的加工而肥
沃,可以随着社会经济制度的发展而不断提高。在我国社会
主义制度下,广大农民的社会主义积极性大发扬,土壤肥力
不断得到培育,农业生产也不断得到提高。
现在简单地介绍一下我国土壤科学的发展史。
我国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国家之一。我们的祖先从事
农业生产有悠久的历史。我国劳动人民在几千年的农业生产
实践中,对认土、用土和改土积累了极其丰富的经验,为建
立和发展土壤科学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记录我国古代劳动人
民关于土壤科学知识的书籍,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农业技术书
籍之一,是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远在两千多年以前战国时
期的《禹贡》一书,为适应国家逐渐统一的形势需要,根据
土壤的颜色、土质粗细,同时考虑地形和水文条件来分辨我
国九州的土壤(当时的九州,指的是黄河、长江中下游地
区),并且按生产特性和肥力高低把它划分为九等,以便于
因地种植和按土壤肥力等级收税。管子的《地员篇》,是春
秋战国时期管仲写的,书中谈到了土质的粗细和各自适宜种
植什么庄稼,并把土壤分为十八类,肥力较高的地应该种什
么,潮湿而肥力低的地应该种什么,都讲得很清楚。《氾胜
之书》总结了群众的耕作经验,指出,种地最根本的问题在
于及时,整好地,施足肥,早锄草就可以获得丰收。并且认
为,无论什么土壤,都可以人工培肥。后魏贾思的《齐民
要术》一书,系统地总结了我国农民丰富的生产经验,是世
界上最早、最完整的农业科学著作。它总结了我国以深耕为
中心,耙、耱、镇压、中耕相结合的耕作制度;提倡深耕,
还明确提出了用绿肥改良土壤的方法;举出了多种轮作方
式,总结了扩大复种面积和一年多作的经验

农业科学技术广播 第一册-农业科学技术普及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47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Q+1243595614
  • 文件大小219 KB
  • 时间2017-10-11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