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相色谱法测定盐酸赖氨酸中的残留溶剂
海南医学院本科毕业论文
前言
药品中的残留溶剂是指在合成原料,辅料或制剂生产过程中使用或产生的挥发性有机化学物质[1]。残留溶剂对人体有毒性和致癌作用,在近年来的药物研究中越来越受到重视。
国际上关于残留溶剂的研究较早,1994年ICH(人用药物技术要求国际协调会议)开始组织关于残留溶剂的指导原则的研究工作,随后美国FDA正式发布了关于残留溶剂的指导原则(草案)。
我国对于残留溶剂的研究起步较晚。在1995年版药典中开始规定了7种限制溶剂残留项;在随后的2000年版药典中根据ICH的限度要求对这7种溶剂残留量进行了调整。我国在2004年才正式出台了化学药物有机残留量研究技术的指导原则,明确了有机残留溶剂研究工作的原则和方法,这给科研工作者从事残留溶剂研究工作带来了很大的方便。天津药物研究院的张俊伟[2]于2004年发表了药物中有机残留溶剂的测定方法概述一文,总结了关于药物残留溶剂含量测定的最新方法,我国关于残留溶剂的研究逐渐走向定量。2005年版药典明确了残留溶剂含量的测定方法,规定用气相色谱测定药物中的残留溶剂;我国对于残留溶剂的控制越来越严格,2005年以后相继有关于原料药残留溶剂的含量测定方法论文发表,如氟他胺,盐酸帕罗西汀,盐酸头孢吡肟,氟虫腈等约二十几种原料药的残留溶剂含量测定方法被建立起来,我国在这方面的研究取得了不小的进步
[3-5]。
药物中残留溶剂可能会增加药物的毒副作用、影响药物的稳定性,故应尽可能除去,并需对药品生产过程中引入的有机溶剂残留量进行检测。
盐酸赖氨酸是治疗颅脑外伤,慢性脑组织缺血,缺氧性疾病的脑保护剂[6]。工业上多通过生物发酵法制得粗品,而用于药品生产则需要进一步的精制。精制的方法离子交换法,结晶法等[7-9],其中结晶法运用得最为广泛。其精制的基本过程是用水将粗品溶解,通过控制温度及加入乙醇来使盐酸赖氨酸结晶析出。这样制得的盐酸赖氨酸中会有乙醇残留,当乙醇残留量过大时便会对人体产生毒性作用。本研究目的在于建立盐酸赖氨酸中残留乙醇含量测定方法;控制乙醇含量,提高药品质量,保证用药安全。
海南医学院本科毕业论文
实验部分
1 试药与仪器
试药:盐酸赖氨酸(海南省通用康力制药有限公司精制,批号100701,100702,100801),无水乙醇(北京化学试剂公司分析纯),正丙醇(北京化学试剂公司),纯化水()。
仪器:GC-2010气相色谱仪(为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日本岛津),GC-Solution工作站,AB135-S型电子天平(上海梅特勒-脱力多仪器有限公司,万分之一),BS223S型电子分析天平(北京赛多利斯天平有限公司,万分之一)。 2 方法与结果
溶液配制
乙醇对照品储备液的配制取无水乙醇适量,,先用少量水稀释再定容至刻度,摇匀放置备用。
乙醇对照溶液的制备精密量取储备液 1ml于100ml容量瓶中,加水稀释到刻度,摇匀。。
内标液的配制取正丙醇适量,,先用少量水稀释再定容至刻度,摇匀放置备用。精密量取内标储备液 1ml于100ml容量瓶中,加水稀释到刻度,摇匀。。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内标法) 取无水乙醇适量,,先用少量内标液稀释再定容至刻度,精密量取1ml于100ml容量瓶中,加内标液稀释到刻度,摇匀即得。
,置于100 ml容量瓶中,加水稀释到刻度,摇匀,即得。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
色谱柱:DB-624毛细管柱 30m××;气化室:190℃;起始温度为50℃,维持7分钟,再以每分钟10℃的速率升温至110℃;进样口温度190℃;检测器温度220℃;载气:高纯氮气;进样量:1μl。
,先用少量水稀释再定容至刻度, 精密量取1ml于100ml容量瓶中,加水稀释到刻度,摇匀。即得到浓度为50μg/ml的对照溶液。取1μl注入气相色谱仪,记录色谱图,结果见图
1、表
海南医学院本科毕业论文
1。
μV(x10,000)℃
图1 外标法系统适用性试验色谱图
表1 外标法系统适用性试验数据
对称性良好
分离度
理论塔板数 9786
结果表明:峰的对称性良好,,理论塔板数大于5000,故适用性良好。
气相色谱法测定盐酸赖氨酸中的残留溶剂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