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地震与建筑抗震刘 】是由【niuww】上传分享,文档一共【27】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地震与建筑抗震刘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地震与建筑抗震刘
第1页/共27页
2
摘要
1
地震的成因
2
“”的特点和震害调查
3
建筑抗震知识介绍
第2页/共27页
3
一、地震的成因
什么是地震?
地震是一种自然现象,据统计,地球每年发生5级以上的强烈地震约1000次左右;地震通常分为诱发地震和天然地震两大类。
诱发地震主要是由于人工爆破、矿山开采及水库蓄水所引发的地震,一般不太强烈;
天然地震主要有火山地震与构造地震,前者由火山爆发引起,后者由地壳构造运动所产生;前者发生次数少,震级小;后者发生次数多(约占90%),引起大破坏的地震主要是构造地震,这次“”属于构造地震。
构造地震地壳(有一些巨大的板块组成,与地核之间为流动的地幔)的构造运动使岩石发生变形,当这种变形积聚到超过岩石所能承受的程度时,该处岩石就会发生断裂或错动从而引起地震。
第3页/共27页
4
2、什么叫震中、震源?
震源
震中
震源深度
“”
地球内部断层错动并引起周围介质振动的部位称为震源
震源正上方的地面位置叫震中。
浅源地震多发生在地表以下70公里深度以上的范围,发震频率高、强度大(占地震总数的70%以上,地震总能量的85%)。
发生在地壳脆—韧性转换带,震源深度为10公里左右,属典型的浅源地震(唐山地震约为12公里)。
这次地震的震中就在汶川县的映秀镇附近。
可分为浅源地震、中源地震和深源地震
一、地震的成因
第4页/共27页
5
地震发生时,先上下颠簸,后左右摇晃。
体波有纵波和横波两种形式;
纵波是压缩波,周期短、振幅小、传播速度快,引起上下颠簸运动;
横波是剪切波,周期长、振幅大,引起地面水平方向的运动;
面波是引起地面晃动的主要原因,
地震时,地下岩体断裂、错动产生振动,并以波的形式从震源向外传播,叫地震波
3、地震的能量是如何传播的?
其中在地球内部传播的波称为体波,沿地球表面传播的波叫面波。
特点是周期长、振幅大、传播速度慢,由于面波比体波衰减慢,故能传播到很远的地方。
一、地震的成因
第5页/共27页
6
4、震级和烈度有何关系?
震级是表示地震释放能量的大小;logE=+
烈度反映地震对地面产生的影响和破坏程度的大小;
——每增加一级,能量约增加30倍;
——一次地震,震级只有一个,但随着离震中距离的变化有不同的烈度;
——震中烈度=(震级-1)*
一、地震的成因
第6页/共27页
7
5、“”是如何发生的?
从大的方面来说,汶川处于中国一个大的断裂带——南北断裂带上包括从宁夏经甘肃东部、四川西部直至云南,都为地震密集带;
具体的机制是印度洋板块由南向北碰撞欧亚板块,造成青藏高原快速隆升;高原物质向东缓慢流动,在高原东缘沿龙门山构造带向东积压,遇到四川盆地下刚性地块的顽强阻挡,造成构造应力能量的长期积累,最终在龙门山——映秀地区突然释放。发震构造是龙门山构造带中央断裂带,在挤压应力作用下,由南西向北东逆冲运动,属单向破裂地震,致使余震向北东方向扩张;挤压型逆冲断层地震在主震之后,应力传播和释放过程比较缓慢,可能导致余震强度较大,持续时间较长。
东京大学地震研究所的专家认为,四川地震的规模是有史以来,全球最大规模的一次,释放的能量和1995年日本阪神地震相比,超过了大约30倍,震源所在的龙门山断层在这次强震中所波及的长度为300公里,宽达40公里
一、地震的成因
第7页/共27页
8
第8页/共27页
9
第9页/共27页
10
本次地震是千年不遇的特大地震,其显著特点是:
震级高——;
波及范围广——台湾、上海、北京都有震感;
1、这次地震的特点有哪些?
震源浅——约10公里;
持续时间长——震中超过2分钟,成都超过3分钟;
震前无预报——没有明显预兆;
二、“”的特点和震害调查
第10页/共27页
地震与建筑抗震刘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