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给孩子的诗 】是由【芝士酒是力量】上传分享,文档一共【3】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给孩子的诗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给孩子的诗
孩子是一个家庭幸福的源泉,是生命的延续,是生活的希望,是母亲的精神象征。把自己当成小朋友。爱他们,像爱自己一样,甚至是忘记自己。完全和他们一样。一样的想法,一样的玩。那才能带动他们,影响他们。那个开心,是可以分享的。把孩子看成什么,孩子就会成为什么,80%看大人怎样引导。
很多家长都会把孩子当作什么也不懂的小屁孩,因为从一出生的头三年,家长已经习惯事事包办。而孩子长大了,家长的思想没跟上来,总是认为孩子什么也不懂,要多唠叨几句才放心。
一、抓住孩子的成长“关键期”,孩子不再永远是孩子
大人的爱子心切,会延续婴儿时期的育儿观念:孩子太小了,他需要我;没有我,他干不了这件事的;我必须出手了,我看他自己过不去这坎。
2岁,是孩子自理能力的关键期。可以自己吃饭、自己如厕、知道哪些可以碰,哪些不可以碰。很多大人总是没有耐心,他太慢了,自己吃饭,得吃到什么时候啊。
我见过很多孩子,在7、8岁时,大人一看孩子不喜欢吃,拿起饭碗就喂饭。这就是把孩子当作孩子,没有意识到孩子一直是在成长的。他完全可以自己吃饭,不喜欢吃,可以自己做点别的。4岁的孩子就可以自己煎鸡蛋了。
6岁,是孩子独自解决问题、与人交谈的关键期。家长总是不放心孩子自己解决问题。
比如:孩子把别人东西弄洒了,大人总是第一反应,跟小朋友说:阿姨在帮你买一杯。其实孩子完全可以自己去说,自己承认失误:对不起,我不是故意的,下次我会注意的,现在我去给你再买一杯新的。
孩子自己解决问题,才会印象更深刻。下次再遇到问题,也会更有信心。
错过了成长的关键期,孩子以后就会懒得做这些事。孩子没得到成长,所以在大人心理,总是把孩子看作长不大的孩子。
二、告别幼稚的“孩子”标签,需要学会独立思考
现在的家长更注重孩子的成绩,于是孩子缺少实践活动。而当成年后,却无法自己解决问题,还是事事问父母,父母会第一出手相救,但也有些无奈:还是孩子呢,刚进入社会得帮帮他。
这是因为孩子已经习惯事事依赖父母,缺乏独立思考能力。而独立思考能力其实在十几岁就能锻炼出来。
比如:去旅游时,让他当小导游,规划路线及景点,他就会思考几个人去,安排几个房间,需要走哪个路线?去什么饭店吃饭?这就锻炼他考虑问题的全面些,而如果遇到路线图走错了,就会思考走哪个路线返回?大人要耐心等待,孩子自己可以解决所有旅途中的问题。
如果和老师有了矛盾,自己去和老师解释,他会思考该怎么去说,以及老师可能会怎样回复。也许他会得到新的发现:原来老师没有想象中的那么严厉。
家里的事情也可以请孩子参加意见:比如要不要购买新车或搬到离学校近的地方;要不要利用假期出去打工贴补家用;父母遇到瓶颈期,尝试给父母做人生职业生涯规划。
三、学会放手,让孩子自己经营自己的人生
如果有一天家长年老,与社会慢慢脱离,对孩子的生活工作,不能提供帮助时,孩子能够独立应对这一切吗?
阿德勒心理学认为:孩子的人生需要孩子自己去经历。
过了三周岁,孩子的吃饭、穿衣、社交活动都可以自己解决。对于大人来说,这些信手拈来,而孩子把孩子的锻炼机会剥夺了。
小学就养成作业、完成作业,准备明天的衣物。
中学时期:大人更要退出孩子的生活,让他自己经历。遇到问题,咨询时,也不要立马给出建议,先听听他的解决办法,再给出合适的方案。
大学时期,完全可以自己去考虑人生方向该怎样走。
只要家长能放开手,不要总是怕这怕那,孩子会自己学会独立飞翔。孩子不再是孩子,而是一个可以独自面对所有问题的成年人。
给孩子的诗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