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小企业在组织文化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韦厚华
经济论丛
一、中小企业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中小企业由于其自身的特点,主要关注企业自身的赢利能力,于是物质领域比精神价值更受到更多重视。虽然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有许多中小企业已经意识到企业发展和文化建设关系的重要性,可是从何入手? 又交予哪个部门负责? 又如何建设? 很多企业却并不完全清楚。整个文化建设工作似乎落在了企业家身上,很少有中小企业成立文化建设专业部门,实际上这样的企业文化是没有广泛征求群众意见,企业员工只有全盘接受的义务,并没有参与制定权,所以也不可能发自内心严格加以遵守,且企业家又无分身乏术,没有太多的精力和时间去思考和落实到位,自然而然企业的文化建设受到冷落。
,重短期利益、轻长远发展。中小企业的成长道路一般都比较曲折,大部分企业家是从小规模的生产发展到有规模的、多元化或专业的经营生产。因此,从一开始就没有制定一定的战略规划,更不必说长远的文化建设定位了。尽管每个中小企业,无论是自然成长或依据战略建设的,都有其自身发展的文化情况。只要真正形成推动企业文化进步的资本,就需要企业家和员工将现存的文化“片断”整合而提升,形成有其自身特点的核心文化———即文化定位。反之,支离破碎的企业文化对其发展的推动作用就十分有限。
,轻创新。我国有不少中小企业都很崇尚国外企业的成功管理模式,但在借鉴时又忽视其与我国传统文化的相容性,反而弄巧成拙。激进性是西方企业文化的主要表现特征之一,他们这种激进的文化特征渗透到企业管理中,突出表现为勇于竞争、鼓励创新和拼搏的企业精神。但中国的文化则比较传统,即稳中求全,这种文化特征表现在企业管理过程则谨慎从事及考虑问题比较周全,但也会产生因循守旧、墨守成规的保守的文化环境。西方文化的不同,直接影响企业管理中人们不同的管理方式和方法、价值观。如果我们不注意二者的相容性,盲目地去模仿,最终会导致企业文化建设的失败。
,轻核心文化建设。企业文化建设的核心应是支配和指导企业经营行为的企业精神和企业价值观。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一些中小企业文化建设最常见的培育方式是培训和宣讲,挂几幅标语,喊几句口号,统一一套员工制服和谱一首企业歌曲,或举行几次卡拉 OK比赛,开展几次郊游活动、书评和影评等。至于企业理念、企业精神、创新精神以及企业价值观等则根本无人问津。最后只是形式上热闹、内涵上空洞,根本达不到实际的效果。完全忽视了完善内部管理机制,忽视了对企业核心文化的建设,使企业文化建设表现于形式,不能真正从价值理念上增强员工对企业的归属感和共同实现企业目标的工积极性,在推进和改善组织绩效的作用十分有限。
。我国有很多中小企业由家族式管理。由于中小企业的注资方式和资本结构形式等原因,在企业的最高层即所有者层中,其文化形式是以家族文化为主。因此,其利润分配和重要部门的负责人安排上带有很强的家族性。企业中层,即一些重要的企业骨干和管理人员,通常是企业最高层的亲戚朋友,这些人与企业最高层关系密切,但他们之间毕竟不能像直接亲属那样占有主要控制权,因此在这一层次主要是受泛家族文化的影响。一般的中小企业都有初步的管理制度,理性化制度文化构成企业的基层文化。由于家族式企业的所有制结构形式注定了这三类文化并存的现象,因此,在企业上中下层不可避免的出现文化沟通和文化摩擦障碍。当家族式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就必须改变这种分散的文化体系境况。
二、中小企业文化建设的对策
。
1. 1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是在管理中关心人、重视人、爱护人、激励人、培养人的方法和理念。把员工看作是公司的财富,培养、吸引和挖掘出类拔萃的人才,给予他们及其家属真诚的关怀,让员工感觉到工作的乐趣,能真正体会到人格被尊重,员工就能表现出敬职、敬业的精神,才能为公司创造更大的财富。
1. 2顾客至上的经营理念。优秀、成功的企业把顾客当作自身赖以生存的“衣食父母”,顾客是“上帝”的理念,当作是企业革新智慧的源泉,以优秀的产品和服务维持企业的优势。优秀企业“顾客至上”的经营理念表现在对质量的执着、对服务的执着、倾听用户的意见和开拓合适的市场四个方面。
1. 3诚实守信,追求卓越的价值观。企业伦理、企业商誉、企业信用是企业不可或缺的基本要素。企业只有诚信至上,才能百年不衰。追求卓越就是“求好”。企业组织文化的一切工作都应以追求卓越的信念来完成。成功的企业都培养出追求卓越的精神,这就是不断求变求新,更上一层楼的精神。
。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如道家学说、儒家学说、易经、孙子兵法、道德经等,早已经应用于美国、日本、
组织文化论文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