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电连接器组件的制作方法 】是由【421989820】上传分享,文档一共【12】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电连接器组件的制作方法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电连接器组件的制作方法
专利名称:电连接器组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连接器组件,尤其涉及一种整体高度较低且具有屏蔽功能的并排式电连接器组件。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工业的发展,使得消费性电子产品越来越多的进入了千家万户,小型化、集成化、多功能化成为当前消费性电子产品共同的发展趋势,小型化使各类电子装置的安装空间受到限制,各种电连接器的尺寸也在不断地减小,为了解决空间问题,堆叠式和并排式的电连接器组件便应运而生了,但是,当堆叠式类型的电连接器组件应用于较薄的电子产品(如笔记本电脑)上时,由于无法降低电连接器组件的高度,不能满足要求,此时,并排式的电连接器组件显得更为优越;现如今各种各样的电连接器已经被设计出来并应用在电子设备上,这些电连接器具有千姿百态的接口形状,由此带来的问题是使电连接器之间对接的准确度降低,给使用者带来了极大的不便;虽然有些电连接器(如USB、HDMI等)被规定了接口标准,这些接口的共同点是对接框口均为环绕的固定结构且对接框口不易变形,只有符合特定结构的接口才能与该类电连接器对接,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混乱的状况,然而对于并排式的电连接器组件,为了使其体积更小,遮蔽壳体通常为一体式结构,相邻两对接空间的距离也越来越小,往往只有一小片金属板将其隔开,如何减少错误插接及防止相邻的对接空间产生的相互干扰便成为该领域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与本发明电连接器组件相关的现有技术可参阅日本意匠第1146294号,该专利揭示了一种并排式电连接器组件,其包括绝缘本体、收容于绝缘本体的若干第一导电端子和第二导电端子及包覆于绝缘本体外围的遮蔽壳体,所述电连接器组件被分为第一、第二电连接器,所述第一、第二电连接器分别设有一对接框口及由对接框口围成的对接空间,所达遮蔽壳体由一金属片弯折而成,其设有一可将第一、第二对接空间隔开并具有屏蔽功能的隔板,然而该隔板未被可靠固持导致结构稳定性较差,当使用者误将其它类型的连接器(其尺寸较第一或第二对接空间稍大)插入该第一或第二对接空间时,所述隔板很容易因挤压发生变形,不能阻止非对接连接器的插入,导电端子易被损坏,同时两对接框口均会发生变形并相互影响,将低了该等电连接器组件的使用寿命。
因此,确有必要对现有的电连接器组件进行改进,使现有的并排式电连接器组件具有不易变形的对接框口,防止对接空间的相互干扰,进而降低不匹配的电连接器组件之间相互插接的可能性,保护对接框口及导电端子,延长电连接器组件的使用寿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紧凑、具有稳定且不易变形的对接框口以及具有屏蔽功能的电连接器组件。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制造电连接器组件的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连接器组件,包括绝缘本体、收容于绝缘本体内的若干导电端子及遮蔽壳体,其中遮蔽壳体设有一隔板可将遮蔽壳体分为第一、第二对接框口,所述第一、第二对接框口分别围成第一、第二对接空间,所述隔板自遮蔽壳体一体弯折延伸而成,且其自由末端可与遮蔽壳体的上表面稳定连接。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这样达成的一种制造电连接器组件的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成型绝缘本体;成型若干导电端子,并将其安装于绝缘本体内;成型一片状的遮蔽壳体,并将其弯折后安装于绝缘本体上,其中遮蔽壳体设有一上表面,自上表面向下并向内弯折形成两侧面及第一、第二底面,其中,遮蔽壳体于第一、第二底面之间处向上弯折延伸形成隔板,所述隔板可将遮蔽壳体分为第一、第二对接框口,且该隔板可与遮蔽壳体的上表面稳定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由于隔板与遮蔽壳体的上表面稳定地连接在一起从而使第一、第二对接框口结构稳固,从而具有固定的对接区域,当其它较大的连接器误插入该电连接器组件内时,由于所述固定框口不易变形从而可以阻止该等连接器的插入,保护了电连接器内的端子,进而增大了与对接连接器相对接时的可靠性,延长了
使用寿命。
图1是本发明电连接器组件的立体组合图。
图2是本发明电连接器组件另一视角的立体组合图。
图3是本发明电连接器组件第三视角的立体组合图。
图4是本发明电连接器组件的立体分解图。
图5是本发明电连接器组件另一视角的立体分解图。
图6是本发明电连接器组件第三视角的立体分解图。
图7是本发明电连接器组件沿A-A方向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图2所示,本发明电连接器组件1包括绝缘本体10、收容于绝缘本体10内的若干第一导电端子20和第二导电端子30及遮蔽壳体40,其中,第一导电端子20和第二导电端子30均由金属片冲压成型,所述电连接器组件1被分为两相邻的第一电连接器50和第二电连接器60,所述第一电连接器50为通用串行总线型电连接器、所述第二电连接器60为电源连接器,第一、第二电连接器50、60分别设有一对接框口500、600及由对接框口500、600围成的第一、第二对接空间501、601,所述第一、第二对接空间501、601用于容纳对接连接器(未图示)。
所述绝缘本体10为将熔融的绝缘材料(如塑胶)自浇口注入模具形腔内而形成,请参阅图
4至图6所示,成型后的绝缘本体10包括第一基部11、自第一基部11一体延伸的位于第二对接空间601后端的第二基部13、自第一基部11向前延伸入第一对接空间501内的舌板12及与舌板12大致平行设置的固持板14,所述第一基部11包括第一前端面111、第一后端面112及贯穿第一前端面111、第一后端面112的若干第一端子收容通道113,所述第一后端面112向内凹陷形成有分别与前述第一端子收容通道113对应且垂直的第一槽道114;第二基部13包括第二前端面131、第二后端面132及贯穿第二前端面131、第二后端面132的上、下两排第二端子收容通道133,所述第二后端面132向内凹陷形成有分别与前述第二端子收容通道133对应且竖直的第二槽道134,第二槽道134内壁上设有若干凸肋1341;所述舌板12设有一下表面121,前述第一端子收容通道113自第一基部11的第一前端面111进一步向前延伸至舌板12下表面121的前端位置处;所述固持板14设有一倾斜状的顶面141及水平状的底面142,顶面141的前端比后端薄,于顶面141后端上方适当位置处向绝缘本体10内形成有两间隔排布的凹槽145、146,所述底面142中央适当位置处设有一“十字形”定位柱143及位于底面142四周的若干安装块144,所述定位柱143用于和对应电路板(未图示)上的孔(未图示)相固持而将该电连接器组件1固定在电路板上,安装块144抵靠于电路板上使电连接器组件
1与电路板平行设置;所述第一基部11及第二基部13之间设有一定位槽135及位于定位槽135后端的凸台136,所述定位槽135及凸台136均用于和遮蔽壳体40配合。
所述第一导电端子20包括第一固持部202、自第一固持部202前端向前延伸的圆弧状的第一接触部201及自第一固持部202后端向下垂直弯折的焊接部203,其中,第一固持部202及第一焊接部203上分别设有若干干涉体204,205,安装后,所述第一固持部202收容收容于第一端子收容通道113内,第一固持部202上的干涉体204与第一端子收容通道113抵触,第一接触部201延伸至舌板12下表面121的前端,第一焊接部203上的干涉体205与第一槽道114抵触配合,同时第一焊接部203延伸出第一槽道114用于焊接在电路板上。
所述第二导电端子30包括第二固持部302、自第二固持部302一端向前延伸的第二接触部301及自第二固持部302另一端垂直弯折延伸的第二焊接部303,所述第二导电端子30为弯折的长方体状以便能够传输较大的电流、第二固持部302上设有若干倒刺304用于和第二端子收容通道133配合、第二焊接部303可与第二槽道134内壁上的凸肋1341配合,安装后,所述第二接触部301延伸入第二对接空间601内用于和对应连接器(未图示)对接、第二焊接部303延伸出第二槽道
134以焊接于电路板上。
所述遮蔽壳体40由一金属片经冲压、环绕弯折而成,遮蔽壳体40设有一上表面41,自上表面41两端向下并向内弯折形成有两侧面43及第一、第二底面42、48,自第一底面42向遮蔽壳体40的上表面41还弯折设有一具有屏蔽功能的隔板44,所述隔板44将遮蔽壳体40分为第一、第二对接框口500、600且隔板44位于两侧面43之间,所述两对接框口500,600具有共同的上表面41,上述第一底面42、第二底面48分别设于第一、第二对接框口500,600,所述上表面41及第一对接框口500的第一底面42分别设有一对弹性臂45,所述弹性臂45包括一凸伸入第一对接空间501内的抵压部451,这些抵压部451用于和对接连接器配合使之与第一电连接器50稳固对接,遮蔽壳体40上表面41中间适当位置处设有前、后排布的两狭槽46,上表面41的后端设有一与绝缘本体10凸台136相卡合的开口47,所述第一底面42设有间隔排布的固持块421、422、第二底面48设有一凸块423,其中固持块421可与绝缘本体10凹槽145相扣合、另一固持块422和凸块423共同卡持于绝缘本体10另一凹槽146内;两侧面43后端分别设有一焊接脚431及凸片432,该凸片432可与绝缘本体10两侧的缺口15配合。为了减小本发明电连接器组件1的体积,两对接框口500,600共用一隔板44,所述隔板44的自由末端(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上端)设有用于和狭槽
46相卡扣的突出部(未标号),隔板44的收缩尾端443可与定位槽135配合;另外,所述隔板44的板体中间适当位置处形成有一水平状的撕折部442,该撕折部442延伸至第二对接框口600,所述第二对接框口600的第二底面48具有一与撕折部442形状相同的对接槽(未标号),该撕折部442可与底板48的对接槽相铆扣,由于撕折部442的中部比末端狭窄,因此可以防止其它类型的电连接器插入第二对接空间601时,底板48与隔板44发生相对运动而导致第二对接框口600的变形。
请参阅图1至图7所示,装配时,首先将第一、第二导电端子20、30自绝缘本体10的第一、第二后端面112、132插入相对应的第一、第二端子收容通道113、133中,其中,第一导电端子20的第一接触部201延伸至舌板12下表面121的前端处、第二导电端子30的第二接触部301延伸出第二基部13的第二前端面131;其次,将遮蔽壳体40自绝缘本体10的前端套接于绝缘本体10上,其中,固持块421插入凹槽145中、另一固持块422和凸块423共同卡持于绝缘本体10另一凹槽146内、开口47卡扣于绝缘本体10的凸台136、隔板44的尾端443与定位槽135紧密配合、遮蔽壳体40两侧面43后端的凸片432卡合于绝缘本体10两侧的缺口15内,同时,固持板14的后端抵压遮蔽壳体40的第一底面42、第二底面48,通过以上结构使遮蔽壳体40与绝缘本体
10牢固结合;另外,舌板12延伸入第一对接空间501内、第二导电端子30的第二接触部301延伸入第二对接空间601内,由于固持板14的顶面141为倾斜状结构且前端比后端薄,因此遮蔽壳体40第一底面42的一对弹性臂45与顶面141前端之间留有一定的间隙,可以保证对接连接器在插入第一对接空间501内时,弹性臂45有足够的弹性变形空间。
组装完成后,本发明电连接器组件1为一个通用串型总线连接器50与一个电源连接器60的左右并排组合,同时隔板44位于两电连接器50、60之间,可以起到屏蔽作用使两电连接器50、60之间不产生相互干扰,通过隔板44的突出部与狭槽46相卡合、隔板44的收缩尾端443与定位槽135配合以及隔板44的撕折部442与底板48的对接槽紧密配合,使隔板44能够承受一定的外力而不会变形,从而保证了对接框口500、600的形状,延长了本发明电连接器组件1的使用寿命;另外,当通用串型总线连接器50本身提供的电力不足以支持对应设备所需时,可以借助于电源连接器60以保证足够的电力,从而提高了通用串型总线连接器50的工作稳定性,具有较强的实用性。
权利要求
,包括绝缘本体、收容于绝缘本体内的若干导电端子及遮蔽壳体,其中遮蔽壳体设有一隔板可将遮蔽壳体分为第一、第二对接框口,所述第一、第二对接框口分别围成第一、第二对接空间,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自遮蔽壳体一体弯折延伸而成,且隔板的自由末端可与遮蔽壳体的上表面稳定连接。
1所述的电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遮蔽壳体上表面内设有狭槽,所述隔板的自由末端设有可与遮蔽壳体上表面的狭槽相卡合的突出部。
1所述的电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具有一水平状的撕折部且撕折部的中部比末端狭窄,所述第二对接框口设有一第二底面,第二底面具有一与上述撕折部形状相同并能与之相卡合的对接槽。
1所述的电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包括一收缩尾端,绝缘本体设有一卡固收缩尾端的定位槽。
1所述的电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第二对接框口对应设有第一、第二底面,遮蔽壳体的上表面及第一底面均设有一对弹性臂,每个弹性臂包括一延伸入第一对接空间内的抵压部;所述绝缘本体还设有一固持板,该固持板包括一倾斜状的顶面且顶面的前端比后端薄;所述顶面的后端抵压上述第一、第二底面,同时顶面的前端与第二底面的弹性臂之间有间隙。
电连接器组件的制作方法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