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电连接器及连接器的制作方法.docx


文档分类:通信/电子 | 页数:约22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22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22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该【电连接器及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是由【开心果】上传分享,文档一共【22】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电连接器及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电连接器及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专利名称:电连接器及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一种连接器。更具体而言,本申请涉及一种电连接器,其用于将一板电连接于另一板。
背景技术
已知诸如板对板连接器之类的电连接器,所述电连接器将相互平行或者相互垂直布置的板电连接。板对板连接器设置有一对连接器,所述一对连接器固定在待连接的两个板上。所述一对连接器分别电连接于各自的板。通过所述一对连接器之间产生的电连接,一个板和另一个板相互电连接。所述一对板和所述一对连接器之间的电连接以及所述一对连接器之间的电连接是通过设于相应连接器上的多个接触件或接触端子(连接器端子)来完成。通过所述多个接触端子焊接于相应的板,所述一对板和所述一对连接器相互电连接。通过焊接到各自板上的所述多个接触端子之间产生的弹性接触,所述一对连接器相互电连接。如日本专利申请09-180829中所公开的,连接器之间的安装或对接通过如上所述的接触端子之间产生的弹性接触来固持。
连接器的壳体形成有用于附接所述接触端子的槽和通孔。连接器的壳体例如通过采用合成树脂等的绝缘材料来注塑成型。
当通过注塑成型来模制其内形成有通孔的壳体时,一熔接线出现在通孔附近。熔接线是一允许在注塑期间多个熔融树脂流在模具中融合在一起形成熔接或熔合的部位处出现的细线。与周围部分相比,熔接线的强度弱,于是担心可能产生裂纹等。注入到模具中的熔融树脂逐渐冷却,于是其粘度增加。因此,熔融树脂融合在一起的多个部分在所述多个树脂流的融合部处未充分相互溶解。熔融树脂的所述多个部分凝固同时引起相分离。该融合部产生所述熔接线。
针对通过注塑模制形成有通孔的连接器壳体的情况,参考图13说明树脂在模具中的流动。一插座连接器800具有一箱形的壳体811。壳体811包括一对横壁812a、812b,其相互平行延伸;一对纵壁826a(仅示出其中之一),其将横壁812a、812b的两端部相互连接;以及一底板817。底板817延伸以将所述一对横壁812a、812b和所述一对纵壁826a连接。多个通孔818沿横壁812a呈一列穿过底板817形成,如后所述,多个接触端子861强插或压入到所述多个通孔818中。在所述多个通孔818之间设有多个突起819a,所述多个突起819a形成为从两侧使压入的接触端子861插入其中,从而所述多个突起819a沿横壁812a的高度方向延伸。
当注塑形成具有如上所述结构的壳体811时,模具在与相应通孔818对应的位置处设置有多个成型针,以阻止熔融树脂流入。一水口(未示出)设于图13右上方向的部分处,熔融树脂经由所述水口引入到壳体
811的模具中。当参照图13时,注射到模具内的熔融树脂允许沿从壳体811的右侧到左侧的方向流动。在这种情形下,熔融树脂流在布置成型针的通孔818附近由于成型针的存在而被分流一次。所述分流绕过成型针随后又融合到一起。在树脂的熔合部处出现熔接线830。熔接线830出现在通孔818附近,而与用于将熔融树脂引入的所述水口的位置无关,这是因为在注塑时熔接线出现在熔融树脂的融合部处。
此外,如图14所示,当接触端子861压入或强插到通孔818中时,熔接线830由于压入时所产生的应力而被向上剥离。熔接线扩大或扩展后变成裂纹831。另一方面,耐化学性和耐热性优异的高功能性树脂被用作电连接器的壳体。然而,采用高功能性树脂成型相对困难,而且容易出现熔接线。例如,液晶树脂(液晶聚合物,LCP)具有优异的耐化学性和耐热性。然而,液晶树脂(液晶聚合物)具有高取向性而且液晶聚合物的熔融树脂在短时间内凝固。因此,趋于容易出现熔接线。
发明内容
考虑到前述情形而提出本申请,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连接器,所述电连接器具有这样一种结构,即,通过抑制在压入接触端子的通孔附近出现熔接线,从而即使在接触端子压入通孔时也不会出现任何裂纹。
根据本申请的第一方案,提供一种电连接器3,包括一第一连接器I,具有一第一壳体11;一第二连接器2,其与所述第一连接器I对接,以电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器;多个第一连接器端子61a,其连接于所述第一壳体11;多个通孔18a,其形成于所述第一壳体11,以沿预定方向布置且所述多个第一连接器端子61a插入到所述多个通孔中;以及一凹部21,邻近所述多个通孔形成于所述第一壳体11。
所述第一壳体具有一对相互对立的第一壁、一对相互对立的第二壁以及一底板,所述底板分别连接所述一对相互对立的第一壁和所述一对相互对立的第二壁,从而所述一对相互对立的第一壁、所述一对相互对立的第二壁、以及所述底板限定一空间。
所述多个通孔形成在所述底板的处于所述一对相互对立的第一壁和所述一对相互对立的第二壁中的至少一个壁附近的部分,以沿所述一对相互对立的第一壁和所述一对相互对立的第二壁中的所述至少一个壁设置。
所述凹部形成在所述底板的限定所述空间的一表面上。
所述凹部是邻近于所述多个通孔的布置沿预定方向延伸的一凹槽。
所述凹部形成在所述第一壳体的一壳体表面上,所述多个第一连接器端子通过从所述第一壳体的所述壳体表面的一相对表面的一侧插入到所述多个通孔中而附接于所述第一壳体。
所述多个第一连接器端子通过压插到所述多个通孔中而附接于所述第一壳体。
根据本申请的第二方案,提供一种连接器1,所述连接器与另一连接器2对接而与所述另一连接器电连接,所述连接器I包括一壳体11;多个连接器端子61a,其附接于所述壳体11;多个通孔18a,其形成于所述壳体11,以沿预定方向布置且所述多个连接器端子61a插入到所述多个通孔中;以及一凹部21,邻近所述多个通孔18a形成于所述壳体11。[0019]在本申请所述的电连接器的壳体中,通过沿所述多个通孔的布置而形成凹槽,熔接线出现的范围被限制所述凹槽内。与现有壳体相比,熔接线出现的范围减小。这样,熔接线视觉上几乎不明显。结果,通孔附近的强度和耐久度提高,同时也提升了美感。此外,当接触件(连接器端子)压入到通孔中时,可能由熔接线引起的裂纹的出现能够被抑制。本申请对于难成型的诸如液晶树脂之类的功能性树脂也是有效的。
通过结合附图参考下面的具体说明,可以最好地理解本申请在结构和实施上的组织及方式及其更多的目的和优点,其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的部件,并且在附图中
图I示出一电连接器的一立体图,其中一插头连接器和一插座连接器对接在一起,该视图是从插头连接器的一侧看到的视图;
图2示出图I的插座连接器的一立体图,该视图是从插座连接器安装在一板上的表面一侧且从相对插头连接器的对接侧看到的视图;·
图3示出图I的插座连接器的一立体图,该视图是从与插座连接器安装在所述板上的表面相对的一侧且从相对插头连接器的对接侧看到的视图;
图4示出图I的插座连接器的一立体图,该视图是从与插座连接器安装在所述板上的表面相对的一侧且从与相对插头连接器的对接侧相对的一侧看到的视图;
图5示出图I的插座连接器的一剖视图;
图6示出图I的插座连接器的一视图,该视图是从相对插头连接器的对接侧看到的视图,该视图是示出设于通孔18a和横槽21附近的那些部件的放大图;
图7示出图I的插座连接器的一分解图,该视图是从与插座连接器安装在所述板上的表面相对的一侧且从与相对插头连接器的对接侧相对的一侧看到的视图;
图8示出图I的插座连接器的一分解图,该视图是从插座连接器安装在所述板上的表面的一侧且从与相对插头连接器的对接侧相对的一侧看到的视图;
图9示出图I的插头连接器的一立体图,该视图是从相对插座连接器的对接侧看到的视图;
图10示出图I的插头连接器的一立体图,该视图是从插头连接器安装在板上的安装侧看到的视图;
图11示出图I的插头连接器的一剖视图;
图12示出本申请的插座连接器和插头连接器的一剖视图;
图13示出一现有插座连接器的壳体的一视图,该视图是从相对插头连接器的对接侧看到的视图,该视图是示出设于通孔818附近的那些部件的一放大图;以及
图14示出现有插座连接器的一视图,该视图是从相对插头连接器的对接侧看到的视图,该视图是示出设于通孔818附近的那些部件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尽管本申请很容易具有多种不同形式的实施例,但示出在附图中且本文将详细说明的仅仅是其中几个具体实施例,同时应该理解的是,本说明书应视为本申请原理的一个示例说明,且并不意欲将本申请限制于本文所示出的图样。[0036]在所示出的实施例中,上、下、左、右、前和后等方向指示是用于解释本申请中不同部件的结构和运动,这些方向指示是相对的。当部件处于图中所示的位置时,这些指示是恰当的。但是,如果元件位置的说明发生变化,那么这些方向指示也将会相应地发生变化。
如图I所示,根据本申请的一种电连接器属于一对板对板连接器3(电连接器),板对板连接器3包括一插座连接器I和一插头连接器
2。通过插座连接器I与插头连接器2之间的连接,板对板连接器3电连接于插座连接器I和插头连接器2各自所连接的板。
参考图2和图12来说明插座连接器I。插座连接器I是具有矩形棱柱状(矩形平行六面体)轮廓的元件。通过将插座接触件或接触端子61焊接于板91,插座连接器I安装在板91上,如后所述。在本说明书中,插座连接器I与插头连接器2对接的那一侧适当地称为“安装侧”或“上侧”,而与对接侧相对的那一侧适当地称为“下侧”。此外,插头连接器I安装在板上的那一侧称为“安装侧”。在图12中,所述上侧(对接侧)、所述下侧、以及所述安装侧分别由符号“US”、“LS”、以及“MS”表示。如从图12所认识到的,在本申请的插座连接器I中,所述上侧(对接侧)和所述下侧的表面垂直于所述安装侧的表面。然而,所述安·装侧的表面可以形成在所述下侧的表面上。在本说明书中,矩形棱柱状的插座连接器I延伸的方向(在图2中如Y表示的方向)适当地称为“纵向”,在与板91平行的平面上与所述纵向垂直的方向(在图2中如X表示的方向)适当地称为“横向”,而与所述纵向和所述横向均垂直的方向(在图2中如Z表示的方向)适当地称为“高度方向”。
插座连接器I具有一箱形的壳体11;多个插座接触件61,安装于壳体11;以及一对插座加强固定件51,从所述对接侧安装于壳
体11。所述多个插座接触件61包括两种类型的接触件,即第一插座接触件61a和第二插座接触件61b。
首先,参考图2到图6说明插座连接器I的壳体11。壳体11具有一对横壁12a、12b,沿纵向相互平行延伸;一对纵壁26a、26b,沿横向方向延伸且将横壁12a、12b的两端部相互连接;以及一底板17。底板17在壳体11的所述下侧延伸,以将横壁12a、12b连接并将纵壁26a、26b连接。横壁12a、12b、纵壁26a、26b、以及底板17在壳体11的中央部分处限定一空间13。插头连接器2的一部分插入到空间13中(于后说明)。分别附接插座加强固定件51的凹槽23a、23b分别形成于纵壁26a的上表面26Ua和纵壁26b的上表面26Ub。凹槽23a、23b分别在纵壁26a的一侧面26Sa和纵壁26b的一侧面26Sb上敞开。插座加强固定件51为用于增强或加强壳体11与板91之间连接或接合的固定装置(金属固定装置)。
如图5和图6所示,多个通孔18a穿过底板17形成,所述多个第一插座接触件61a插入到所述多个通孔18a中。首先,在内表面121a上形成沿高度方向延伸的同时以预定间隔距离相互隔开的多个纵槽20a。在相邻纵槽20a之间形成沿高度方向延伸的多个突起19a。换言之,所述多个纵槽20a和所述多个突起19a沿纵向方向交替布置。此外,所述多个纵槽20a贯穿底板17,以由此限定所述多个通孔18a。纵槽20a和通孔18a设置为沿高度方向连续。换言之,所述多个通孔
18a和所述多个突起19a沿纵向方向交替设置。一横槽(凹部)21形成在底板17的上表面17U(将空间13分隔的表面)上,横槽21在从底板17的上表面17U到下表面17E的方向上具有一预定深度。横槽21形成为沿布置所述多个通孔18a的方向延伸,从而横槽21设置成邻近于所述多个通孔18和所述多个突起19a。所述多个第一插座接触件61a插入到所述多个纵槽20a中。通孔18a使第一插座接触件61a插入其中并被固持。横槽21的横截面是矩形。[0042]此外,多个通孔18b穿过底板17形成同时沿纵向方向布置,所述多个第二插座接触件61b插入到所述多个通孔18b中。所述多个通孔18b邻近于横壁12b的内表面121b(限定空间13的表面)布置。多个纵槽20b沿高度方向延伸的同时以预定间隔距离相互隔开地形成在内表面121b上。沿高度方向延伸的多个突起19b在相邻纵槽20b之间形成。所述多个第二插座接触件61b插入到所述多个纵槽20b中。所述多个突起19b使所述多个第二插座接触件61b插入其中并被固持。所述多个纵槽20b贯穿底板17,以由此限定所述多个第二插座接触件61b的前端分别插入其中的所述多个通孔18b。
如图2和图4所示,多个突起19c设置于横壁12b的下表面12Bb,所述多个突起19c分别使所述多个第一插座接触件61a插入其中并被固持。凹部20c形成于两相邻突起19c之间,所述多个第一插座接触件61a插入到所述多个凹部20c

电连接器及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22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开心果
  • 文件大小29 KB
  • 时间2023-0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