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合同诈骗在司法中的认定 .doc论合同诈骗在司法中的认定
【目录】
内容摘要…………第1页
关键词……………第1页
一、合同诈骗罪的概念和构成特征……第2页
1、客体特征……第2页
2、客观特征……第2页
3、主体特征……第3页
4、主观特征……第3页
二、合同诈骗罪的司法认定……………第4页
(一)合同诈骗罪非法占有目的的认定第4页
1、行为人在签订合同时有无履约能力……………………第4页
2、行为人在签订和履行合同过程中有无诈骗行为………第5页
3、行为人在签订合同后有无履行合同的实际行为………第5页
4、行为人对取得财物的处置情况…第6页
5、行为人在违约后有无承担责任的表现…………………第6页
6、行为人未履行合同的原因………第6页
(二)一罪与数罪的认定………………第7页
1、牵连犯问题第7页
2、法条竟合问题……………………第7页
(三)关于连续诈骗行为同时涉及数种诈骗罪名的认定……第8页
(四)合同诈骗罪中共同犯罪形态的认定……………………第9页
4、行为人对取得财物的处置情况
若当事人没有履行义务或者只履行一部分合同,则当事人对其占有的他人财物的处置情况,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其当时的主观心理态度,不同的心理态度,对合同标的处置也必然有所不同。所以可以从行为人对他人财物的处置情况认定其主观上是否有“非法占有”的目的:(1)如果行为人将取得的财物全部或大部分用以挥霍,或者从事非法活动、偿还他人债务、携款逃匿、隐匿财物且拒不返还等,应认定为行为人有“非法占有”之故意,其行为构成合同诈骗罪。(2)如果行为人将取得的财物全部或者大部分用于合同的履行,即使客观上未能完全履行合同之全部义务,一般不以合同诈骗罪论。(3)如果行为人将取得的财物没有用于履行合同,而是用于其他合法的经营活动,只要在合同有效期限内将对方财物予以返还,应视为民事欺诈;当其没有履约行为时,应认定为合同诈骗罪。
5、行为人在违约后有无承担责任的表现
一般情况下,具有履行合同诚意的行为人,发现自己违约或者对方提出违约时,尽管从自身利益出发,可能提出辩解以减轻责任。但却不会逃避承担责任。当无可辩驳自己违约时,会有承担责任的表现。而利用合同进行诈骗的人在纠纷发生后,大多采用潜逃等方式进行逃避,使对方无法挽回自己的损失。但是,必须注意的是,对那些不得已外出躲债,或者在双方谈判时百般辩解否认违约的,不能一概认定为合同诈骗,应该结合其他客观因素作具体分析。
6、行为人未履行合同的原因
影响合同未履行的原因包括主客观两种情况。行为人在履行合同过程中享受了权利,而不愿意承担义务,表明合同未履行是由于行为人主观上造成的,从而说明行为人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应以合同诈骗罪论处。但是,如果合同当事人享受了权利,自己尽了最大努力去承担义务,只是由于客观上发生了使行为人无法预料的情况,导致合同无法得到全面履行,这种情况下,行为人不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应以合同纠纷处理。
(二) 一罪与数罪的认定
认定合同诈骗罪的罪数形态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牵连犯问题
从理论上讲合同诈骗罪属于纯正的欺诈犯罪,行为人实施合同诈骗罪必然要实行欺诈手段,而这种手段行为又可能触犯其他罪名,从而构成刑法理论上的牵连犯。比如行为人为虚构单位或冒用他人名义以及伪造作废的票据或者其他虚
论合同诈骗在司法中的认定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