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钢筋翻样(梁)课件.ppt


文档分类:建筑/环境 | 页数:约21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21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21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该【钢筋翻样(梁)课件 】是由【yzhlya】上传分享,文档一共【21】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钢筋翻样(梁)课件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钢筋翻样培训
目录
1、梁平法图和结构说明;
2、梁构造说明;
3、梁钢筋下料长度计算;
4、梁钢筋翻样小结。
一、梁平法图和结构说明
根据下面例子分别对梁的平法图、结构、构造和翻样下料长度分别进行讲解!
例:已知某商务楼钢筋混凝土框架梁KL1的截面尺寸与配筋,见图一,共计3根。求各种钢筋下料长度。
为了对梁有全面清晰的了解,深入剖析梁钢筋计算原理,现用传统的正投影方法和剖面详图绘制梁钢筋详图,并将各种钢筋进行编号(图二、图三)
对照KL1框架梁尺寸与构造要求,绘制构件钢筋骨架和排列图(图四)
10、次梁侧面附加箍筋与框架梁箍筋没有考虑扣减,实际施工时可更据具体情况酌情处理。
11、悬臂梁为变截面,箍筋应缩尺(图五)。钢筋缩尺计算公式如下:
根据比例原理,每根箍筋的长短差数△:
三、梁钢筋下料长度计算
计算钢筋下料长度时,应根据单根钢筋翻样图尺寸,并考虑各项调整值。
1号筋为第一跨下部第一排受力纵筋,下料长度为:
(跨外长-2×保护层厚度)+2×弯折长度-2×弯曲调整值=(7600-2×50)+2×15×25-2×2×25=8150mm;
2号筋为第一跨下部第二排受力纵筋,下料长度为:
(跨外长-2×保护层厚度)+2×弯折长度-2×弯曲调整值-第二排缩减长度=(7600-2×50)+2×15×25-2×2×25-2×25=81050mm;
3号筋为第二跨下部受力纵筋,下料长度为:
跨净长+2×锚固长度=2600-600+2×32×25=3550mm;
4号筋为第三跨下部第一排受力纵筋,下料长度为:
(跨外长-2×保护层厚度)+2×弯折长度-2×弯曲调整值=(8600-2×50)+2×15×25-2×2×25=9150mm;
5号为第三跨下部第二排受力纵筋(直径25mm),下料长度为:
(跨外长-2×保护层厚度)+2×弯折长度-2×弯曲调整值-第二排缩减长度=(7600-2×50)+2×15×25-2×2×25-2×25=9050mm;
6号为第三跨下部第二排受力纵筋(直径22mm),下料长度为:
(跨外长-2×保护层厚度)+2×弯折长度-2×弯曲调整值-第二排缩减长度=(8600-2×50)+2×15×22-2×2×22-2×25=8972mm;
7号筋为悬臂跨下部纵筋,下料长度为:
跨净长+12×d-保护层=900+12×20-25=1115mm;
8、9号筋为梁上部通长筋,由于梁总长为19100mm,如施工可采用电焊通长布置,这里
考虑断开后单面焊接。
如通长配置,长度=19100-50-25=19025mm
8号筋利用定尺长度9m,扣除弯折长度和弯曲调整值就是它的水平长度:
定尺长度-弯折长度+弯曲调整值=9000-375+2×25=8675mm
同时也满足上部纵筋接头在跨中三分之一范围内连接的要求。
9号筋下料长度为:
梁总长-保护层厚度-8号筋水平长度+焊接长度+悬挑弯折长度-弯曲调整值=19100-50-25-8675+10×25+12×25-2×25=10850mm;
10号筋为第一跨端支座第一排负筋,下料长度为:
净跨1/3+支座宽-保护层厚度+弯折长度-弯曲调整值=(7000-600)/3+600-50+15×25-2×25=3008mm;
11号筋为第一跨端支座第二排负筋,下料长度为:
净跨1/4+支座宽-保护层厚度+弯折长度-弯曲调整值=(7000-600)/4+600-50+15×25-2×25=2475mm;
12号筋为第二跨端支座第一排负筋,下料长度为:
左净跨1/3+中间净跨+2×柱宽+右净跨1/3=(7000-600)/3+2000+2×600+(8000-600)/3=7800mm;
13号筋为第二跨第二排中间跨负筋,下料长度为:
左净跨1/4+中间净跨+2×柱宽+右净跨1/4=(7000-600)/4+2000+2×600+(8000-600)/4=6650mm;
14号筋为第三跨左支座第一排负筋,下料长度为:
第三净跨1/3+左锚固=(8000-600)/3+25×31=3242mm;
第一跨箍筋根数:
[(×梁高-50)/加密区间距+1]×2+非加密区长度/非加密区间距-1+次梁附加箍筋(6)=[(650×-50)/100+1]×2+(6400-650××2)/200-1+6=49根;
25号筋为第一跨内箍,下料长度:
箍筋采用大箍筋套小箍筋的形式,内箍筋水平段长度计算公式如下:
(梁宽-2×保护层厚度-主筋直径)/3+主筋直径+箍筋直径×2=(350-50-25)/3+25+10×2=137mm;
内箍筋、外周长+2×箍筋弯钩长度-3×弯曲调整值=(137+620)×2+2××10-3×2×10=1692mm;
26号筋为第二跨外箍,下料长度:
(320+470)×2+2××10-3×2×10=1758mm
第二跨箍筋根数:
2000/100+1=21根;
27号筋为第二跨内箍,下料长度:
(137+470)×2+2××10-3×2×10=1392mm;
28号筋为第三跨外箍,下料长度:
(320+720)×2+2××10-3×2×10=2258mm;
29号筋为第三跨内箍,下料长度:
(137+720)×2+2××10-3×2×10=1892mm
第三跨箍筋根数:
[(750×-50)/100+1]×2+(7400-750××2)/200-1+2×6=67根;
30~47号筋悬臂跨箍筋长度由于梁高变化,因此要先按公式算出箍筋高差△。
箍筋根数n=(900-100)/100+1=9根
箍筋高差△=(559-381)/(9-1)=22mm,每根箍筋下料长度计算结果列于表一。
48号筋为拉筋,下料长度:
梁宽-2×保护层厚度+2×弯钩+2×直径=350-15×2+2××6+2×6=475mm
拉筋个数:
∑[(净长-100)/(2倍非加密区间距×腰筋道数)]=6300/400×2+7300/400×2=68个;
49号筋为第二跨和第四跨拉筋,间距200mm,拉筋个数:
∑[(净长-100)/(2倍加密区间距×腰筋道数)]=1900/200×2+800/200×2=27个;
50号筋为吊筋,下料长度:
次梁宽度+2×50+(梁高-保护层厚度-高度缩减)×sin45°×2+2×平直段长度-4×弯曲调整值=250+100+(750-50-100)××2+2×20×20-4××20=1958mm
梁钢筋翻样明细见表一。

钢筋翻样(梁)课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21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yzhlya
  • 文件大小1.98 MB
  • 时间2023-0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