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资源公报编制技术大纲.doc中国水资源公报编制技术大纲
文章标题:中国水资源公报编制技术大纲
发表作者:测验科发表时间:2009-5-15 15:20:33
(一)目的与意义
。定期向社会各界公告我国水资源情势、开发利用保护情况和重要水事活动,引起各级政府对水资源的关注,提高全民的节水、惜水、保护意识,是编发水资源公报的主要宗旨。
。所提供的信息,是各级政府决策和有关部门工作的重要依据;所积累的资料,是编制各级水资源综合规划和水中长期供求规划的基础。
(二)基本要求
,应考虑社会各界关注的主要水资源问题,兼顾水资源综合规划、水中长期供求规划所需基础资料的要求,全面调查统计来水、蓄水、用水、耗水、水质等有关资料,分析水资源变化情势及其开发利用和保护现状。并结合经济社会发展,分析用水指标及用水效率和效益,揭示水资源开发利用与经济社会发展、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
,应按流域分区和行政分区提出两套数据成果。从2003年度开始,水资源公报统一采用“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规定的分区体系,详见水利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2003年5月印发的《全国水资源分区(修订稿)》。各省、自治区可按地级行政区套水资源三级区编制,应按地级行政区套水资源二级区上报;各直辖市可按区(县)套水资源三级区编制,应按区(县)套水资源二级区填报(城市中心区可以合并)。
,应以收集利用有关部门已有资料为主,辅以必要的典型调查、观测试验和专题研究工作。人口、产值、产量采用统计主管部门的数据;水利工程、农田灌溉面积、林牧渔用水面积采用水行政主管部门的数据。来水、蓄水、用水、水质统计分析所需资料以水行政主管部门掌握的为主,并收集其他有关部门的资料进行补充。
,是反映水资源情势及开发利用状况的主要定量依据,是编制水资源公报的基础,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应按照规定的技术要求和项目含义,全面收集资料,按时逐项填报,不得随意改变表格形式或增减项目内容,更不可缺表漏项,以免影响流域和全国汇总。
、地表水资源量和水资源总量等多年平均值,均统一采用1956-2000年平均值。
(三)经济社会指标收集整理
,是分析现状用水水平和预测各项需水的基础数据,应及时收集、整理和分析。需要统计的主要指标包括人口、国内生产总值(GDP)、工业增加值、农田灌溉面积(包括有效灌溉和实灌面积)、林牧渔用水面积、牲畜头数等,并应结合用水分类的要求,对其中某些指标进一步划分为与用水项目对应的细目。
(乡村)人口分别统计。城镇人口按照2000年全国人口普查的统计口径,具体划分原则参阅国家统计局1999年发布的《关于统计上划分城乡的规定(试行)》。
。GDP按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分别统计。工业增加值是指工业总产值扣除中间投入后的余额,应按火(核)电工业、全部国有及规模以上(企业年销售收入达到或超过500万元)非国有一般工业和规模以下非国有工业等三类分别统计。水力发电用水属河道内用水,应将其增加值从工业增加值中扣除。
、用水面积统计。其中,将农田实灌面积划分为水田、水浇地和菜田,将林牧渔用水面积划分为林果灌溉、草场灌溉和鱼塘补水。水田指种植水稻为主的灌溉面积,水浇地指旱地的灌溉面积,菜田指专门用于蔬菜种植的灌溉面积,特别注意三者不能重复统计。临时抗旱点种的耕地不计入农田灌溉面积。
,均按年底存栏数统计。大牲畜包括牛、马、驴、骡和骆驼;小牲畜指猪和羊,但不包括鸡、鸭、鹅、兔等。
、自治区、直辖市按规定的表格形式和内容填报表1。
(四)来水分析计算
,以表示降水量的地区分布特征及其与正常年份的差别;计算各分区的年降水量,与上年及多年平均值相比较,以反映各地区降水量的动态变化;选择若干雨量代表站统计各月的降水量,并与多年平均月分配情况进行比较。技术要求如下:
(1)绘制等值线的底图大小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自行确定,上报图的尺寸可适当缩小。为了便于全国拼图,要求上报图中标明经纬度线(线距为20’),并在省界线附近加注有关点据资料。
(2)年降水量等值线图的线值要求为:25、50、200、400、600、800、1200、1600、2000、2400、3000、4000、5000毫米,各省级行政区在满足上报要求的前提下,可以自行
中国水资源公报编制技术大纲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