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山实习报告
庐山,山体呈椭圆形,典型的地垒式长段块山约25公里,宽约10公里,绵延的90余座山峰,犹如九叠屏风,屏蔽着江西的北大门。以雄、奇、险、秀闻名于世,素有“匡庐奇秀甲天下”之美誉,与鸡公山、北戴河、莫干山并称四大避暑胜地。巍峨挺拔的青峰秀峦、喷雪鸣雷的银泉飞瀑、瞬息万变的云海奇观、俊奇巧秀的园林建筑,一展庐山的无穷魅力。中国第一名山——庐山,坐落于江西北部九江境内,总面积302平方公里,山体面积282平方公里。
庐山是一座地垒式断块山,外险内秀。具有河流、湖泊、坡地、山峰等多种地貌。主峰——大汉阳峰,海拔1474米;庐山自古命名的山峰便有171座。群峰间散布冈岭26座,壑谷20条,岩洞16个,怪石22处。水流在河谷发育裂点,形成许多急流与瀑布,瀑布22处,溪涧18条,湖潭14处。著名的三叠泉瀑布,落差达155米。庐山奇特瑰丽的山水景观具有极高的科学价值和旅游观赏价值。
庐山生物资源丰富。%。高等植物近3000种,昆虫2000余种,鸟类170余种,兽类37种。山麓鄱阳湖候鸟保护区,是“鹤的王国”,有世界最大的白鹤群,被誉为中国的“第二座万里长城”。
一:实习地点:山西庐山
二:实习时间:-
三:实习目的:
(1)通过实习使同学实地观测庐山的自然地理概况,将自然地理相关的理论知识与野外实物相结合,培养学生野外实地的了解地质地貌的能力。
(2)观察庐山的构造地貌、河谷地貌和冰碛地貌等,学习使用罗盘和GPS设备。
(3)遥感图像、地形图判读
(4)学习庐山的植被分布特点以及人文地理特色等地理相关知识。
(5)理论联系实际,巩固、深化、扩大所学理论知识。
四:实习路线
合肥—九江大桥—剪刀峡—庐山抗战纪念碑—望江亭—小天池—北侧公路—驻地
—大校场U型谷—毛泽东故居—芦林湖—含鄱口—植物园—三宝树—黄龙潭—乌龙潭—驻地
—河南路—飞来石—九曲桥—锦绣谷—仙人洞—白居易草堂—芦林湖大桥—驻地
驻地-三叠泉-合肥
五:实习内容
七月八号:
剪刀峡:剪刀峡为一大断裂,走向为320°,周围有4条次生断裂,酷似剪刀状,故称为剪刀峡;主断层延伸很远,穿越公路一直向上。谷地由石英砂岩等构成,是罕见的第四纪冰川U形套谷。据李四光学说解释,这是由于冰川时期形成最初的U形谷,经流水冲刷、侵蚀,将两边河床上的岩石打磨、搬运后而形成的。
窖洼:是一个宽浅的凹地,开口向北,谷旁山坡平缓,高出谷地约百米。窖洼以北,河流深切,成为陡峭的剪刀峡峡谷,深切达500米左右,纵比降很大,自峡谷谷口到峡谷出口下降约700米。
关于窖洼、剪刀峡的成因即形成的主要动力问题,现存在两种观点:
,窖洼为当时储存冰雪的冰窖,即粒雪盆,剪刀峡先有冰川侵蚀作用形成U形谷,冰川后期受水流切割形成今日的地貌。主要证据是今日峡谷两旁有女儿城砂岩构成的零星台地。这些台地与昔日的冰窖和U形谷谷底高度相当,是昔日冰窖和冰川槽谷大的组成部分。另外在峡谷的谷口处有许多小湖,李四光认为是冰水湖经后期改造形成的。,并不完全是由冰川侵蚀造成的,主要证据是:既然两侧偶零星分布的台地,而台地又是过去冰窖的组成部分,那么地形上来讲,在狮子山以外就不应有这种台地的存在,但事实恰恰相反。
我认为剪刀峡的形成与构造因素有着很大的关系。此处是横向张断层经过的地方。在新构造运动中,庐山大幅度抬升,河流的溯源侵蚀能力较强,所以我认为剪刀峡主要是由于水流沿断裂下切侵蚀造成的。若认为是冰川造成的可能性很小,因为积雪区面积太小,且从现在峡谷里的地形来看,在交错面有山嘴交错存在,没有明显的冰蚀三角面。若用泥石流来解释又缺少蓄水区。在剪刀峡处观察西北方位,可以见到九江平原上,有成弧形延伸分布的低矮丘陵,李四光认识是中碛堤。这些都是关于庐山第四纪冰川作用的证据。
(2)庐山抗战纪念碑:1946年4月至9月,梁军长命令日俘在庐山小天池建造九十九军抗日阵亡纪念碑,一以雪国仇,二亦使日俘得以反省服罪。碑园入口离纪念碑约30公尺,有方形的双柱的石牌坊一座,横额“浩气长存”是军长梁汉明题写。自平地共有9级台阶。双柱的正面和后面都有对联一副“灵归庐岳,气壮天池”。“陆军第九十九军抗战阵亡将士纪念碑”碑身呈三角锥形,象征三民主义,顶上象一柄宝剑,直插云霄
。
(3) 望江亭: 位于小天池山南麓,由烈土纪念塔陵园经山路逶迤而进,数分钟后便可抵达,望江亭突兀在如宝塔层层堆垒的削壁危岩之上,与山镇牯岭隔剪刀峡遥遥相望,由此极目长江,犹如一条蜿蜓的银色缎带,从际冉冉飘来。望江亭外绝壁上,竖有铁槛,凭
庐山实习报告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