Ê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2006 年第 20 卷第 7 期· 377 ·
胸大肌肌皮瓣修复口腔颌面部肿瘤切除后的缺损
李家锋1 邢树忠2 管海虹1 贺文鹏1 张红闯1
【关键词】胸大肌肌皮瓣口腔颌面部肿瘤缺损
中图分类号: R 782. 4 R 622. 1 文献标识码: B
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根治手术或肿瘤术后放射性束为蒂, 蒂长度按照锁骨中点下方到缺损区下端的距
骨髓炎导致的缺损, 尤其是大面积缺损, 造成患者颜面离。胸大肌皮瓣切取范围: 6 cm × 8 cm~ 7 cm × 16 cm。
部畸形以及语言、咀嚼、吞咽等功能障碍, 严重影响患游离移植1 例, 皮瓣为6 cm × 8 cm , 将胸肩峰动静脉与
者的生存质量。随着显微外科技术的提高, 各种带蒂和面动静脉吻合, 修复上颌缺损。带蒂移位8 例, 其中1 例
2
游离组织瓣被用来移位修复缺损。在众多组织瓣中, 胸折叠制备成双叶肌皮瓣, 修复重建颧面部皮肤与上腭
大肌肌皮瓣具有其独特的优越性, 被广泛应用于口腔黏膜洞穿性缺损, 远叶作衬里修复口腔上腭黏膜, 近叶
颌面部缺损的重建[1 ]。我们于 1999 年 8 月~ 2004 年作外层修复颧面部皮肤缺损。胸部供区潜行剥离或作
11 月, 应用带蒂或游离胸大肌肌皮瓣修复口腔颌面部附加切口后, 均可直接拉拢缝合。
组织缺损 9 例, 取得良好临床效果。报告如下。 1. 3 结果
术后7 例胸大肌肌皮瓣完全成活。1 例舌根鳞状细
1 临床资料胞癌切除后, 同侧下颌骨作保留髁状突升支后缘截断
1. 1 一般资料性切除+ 钛板重建, 残留骨端处皮瓣与口腔黏膜愈合
本组男7 例, 女2 例。年龄42~ 69 岁。患者术前均欠佳, 皮瓣边缘坏死, 但钛板未暴露, 经修剪、碘仿纱条
经病理诊断证实为恶性肿瘤。其中鳞状细胞癌6 例, 造填塞换药期愈合。另 1 例上颌骨肿瘤术后形成洞穿
釉细胞癌 1 例, 腺样囊性癌 1 例, 因颊部黏膜扁平苔癣性缺损, 胸大肌肌皮瓣折叠修复, 口内组织瓣愈合不
恶变, 术后放疗后 10 个月出现放射性骨髓炎, 并伴有良, 形成口鼻瘘。术后均获随访4 个月~ 3 年, 其中1 例
局部肿瘤复发 1 例。发病部位: 舌部 3 例, 下牙龈3 例, 1 年内由于舌癌向对侧颈部转移而死亡, 余8 例均生活
良好局部无复发。
扁桃体1 例, 上颌骨2 例。8 例原发性肿瘤TNM 临床分,
期: T 3N 1M 04 例, T 3N 0M 03 例, T 4N 1M 01 例。病程 1~ 3
个月。 2 讨论
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彻底根治的前提是修复重建
1. 2 手术方法
技术的提高。胸大肌肌皮瓣为轴型皮瓣, 血管相对固
本组术中 7 例行气管预防性切开, 以防窒息。舌、
定, 血供丰富, 有知名的胸肩峰动脉和胸外侧动脉, 既
下牙龈、扁桃体癌均行联合根治术, 包括下颌骨方块切
可作为带蒂皮瓣, 又可作为游离皮瓣进行血管吻合移
除、半侧切除、去除喙突保留下颌骨连续性的“L ”形切
植。多数情况下只需保留胸肩峰动脉就足以保证血供,
除或下颌骨截断性切除+ 钛板重建术。 1 例上颌骨
皮瓣切取过多时可保留胸外侧动脉, 成活率高。
胸大肌肌皮瓣修复口腔颌面部肿瘤切除后的缺损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