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用人单位裁员操作指南.doc


文档分类:法律/法学 | 页数:约10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0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0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用人单位裁员操作指南
2015-05-26古城
当前随着国内经济形势的下滑,各大企业纷纷祭出“裁员”利器,以期缩减人工成本,应对经济“寒冬”。但裁员是一把双刃剑,企业裁员工作顺利,可以起到优化人力结构、缩减开支的作用,但如果操作不当极易引发群体性时间,如年初沃尔玛“撤店事件”所引发的员工强烈对抗警示企业慎用裁员,做好裁员操作。有鉴于此,笔者针对企业裁员操作,制定如下操作指南,以资对企业裁员作一指导。
一裁员风险分析
对裁员的风险分析需要结合裁员类型具体分析,从《劳动合同法》规定来看裁员分为四种形态:员工过错解除(劳动合同法第39条)、员工无过失性辞退(劳动合同法第40条)、经济性裁员(劳动合同法41条)、劳动合同终止(44条)。就这四种形态而言,其结果都是员工与单位之间的劳动关系消灭,但因提出的事由不同所引发的法律效果也有所不同。
就法律后果而言,规定很简单,裁员具有法定性,裁员补偿同样也具有法定性,除员工过错解除不需要支付经济补偿金外,无过失辞退、经济性裁员、终止的部分情形均需按照工作年限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金。如企业未能合法裁员,则需要向员工支付赔偿金,标准为经济补偿金的二倍。
裁员的补偿后果容易识别,但笔者在处理众多的裁员案件中,因企业操作不当造成的裁员赔偿金是企业应当关注的一个重点。如企业常用的经济性裁员方式,其本身规定了经济性裁员的操作流程:提前三十日向工会
或者全体职工说明情况提出裁减人员方案征求工会或全体职工意见报劳动行政部门备案公布裁员方案,如企业本身裁员流程存在疏漏,也容易被认定为非法裁员,承担赔偿金的责任。
综上所述,笔者提出裁员风险分析“四原则”即审慎原则、合理事由原则、程序合法原则、证据保留原则。《劳动合同法》采用倾斜性立法方式,对员工和单位解除合同采用不同的立法口径,员工可以无理由解除,而单位解除方式、解除事由、解除流程均设定了刚性要求,这就导致单位裁员“请神容易送神难”。因此实务中单位对裁员应该持审慎的态度,多用柔性裁员或者裁员替代方式,降低单位裁员风险;合理事由原则要求单位注意裁员的事由适用,《劳动合同法》按照不同的事由规定了不同的裁员方式,对不同类型的职工应按照不同的事由设定裁员。如员工违规、犯罪、兼职的按照《劳动合同法》第39条解除,员工不胜任工作、员工患病不能工作、重大情势变更的依据《劳动合同法》第40条解除;程序合
法原则将解除程序作为劳动合同解除的必要条件,如39条、40条的工会告知程序,如单位未依法通知工会,则构成违法解除;证据保留原则是基于单位诉讼举证责任提出的要求,一般来说,单位作出的解除行为采用举证责任倒置,需要单位对其解除行为进行举证。因此要求单位对解除证据予以保留,如员工违规解除的违规证据、解除通知书、送达证明均需要单位保留相关证据,以证明其解除行为的合法性。
二如何制定合理裁员方案
裁员方案的制定,笔者提出了“五步走”原则,即员工分类、事由区别、替代方案、补偿规定、风险监控。
1、员工分类。
裁员是企业处理员工最激烈的一种方式,这种方式会引发员工的对抗情绪,导致双方之间矛盾的激化,因此裁员方案的拟定需要以职工分类为前提,从员工类型、员工岗位、裁员预算多个角度对员工做出分类。笔
者据此提出“三批次”裁员的方针:
第一批次,短期工(合同期限不足

用人单位裁员操作指南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0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wz_198614
  • 文件大小22 KB
  • 时间2017-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