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心莲高产技术
穿心莲高产栽培技术
概述
穿心莲,别名一见喜、揽核莲、圆锥须药草等。以全草供药用,有清热解毒、抗菌消炎、消肿止痛之功效。主治细菌性痢疾、尿路感染、急性扁桃体炎、肠炎、咽喉炎、肺炎和流行性感冒等症。外治化脓性中耳炎、外伤感染及疮疖肿毒等症。主产福建、广东、广西、安徽等省区。
一、生长习性
穿心莲喜温暖湿润气候,怕干旱,如果长时间干旱不浇水,则生长缓慢,叶子狭小,早开花,影响产量。种子最适宜温度25~30℃和较高的湿度,要有良好的通气条件。苗期怕高温,超过35℃,烈日暴晒,出现灼苗现象,故苗期注意遮荫,降低土壤温度。苗床通风,植株生长最适温度25~30℃,温度27℃左右有足够的雨水植株迅速生长,枝叶繁茂,当气温下降15~20℃,生长缓慢,0℃或霜冻植株枯萎。成株喜光,喜肥,在生长季节,多施氮肥,配合好浇水、排水是丰产的关键。在低温干旱、低洼地不易种植。对土壤要求不严,但以土层深厚,疏松肥沃,富含有机质的壤土或砂壤土为好。
二、形态特征
穿心莲为爵床科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株高30~90厘米。茎直立,方形,绿色或稍带紫红色,分枝交互对生,节稍膨大,茎极脆。单叶对生;叶片披针形,全缘。假聚伞的总状花序顶生或腋生组成圆锥花序;小梗方
形,苞片绿色;花冠白色或淡红色;二唇形,内有紫红色斑点;雄蕊2枚;雌蕊1枚,子房梭形,上位,多数胚珠。蒴果,梭形,绿色,成熟时浅色,室背开裂,果皮弯曲,弹出种子。种子多数,肾形,直径约1毫米,红棕色或浅色。花期9~10月,果期10~11月。
三、整地与施肥
选择肥沃、平坦、排灌方便、疏松的壤土、光照充足的土地种植,忌高燥。瘦地和过砂的地,也可在幼龄果树林行间种植。地选好后,要翻地作畦。加上排水道宽130~150cm,作药材用的地,施腐熟堆肥、人粪或氨水为基肥,施于行间开6~10cm 沟,每公顷15hm2用氨水75kg,水浇沟里,覆土整平。
四、育苗技术
一般用种子育苗移栽或直播和扦插繁殖方法。南方北方均用育苗移栽方法,直播早春温度低,出苗迟,产量低,不利于生长。但在北方育苗是采用育白薯秧的火炕方法育苗。播种3~4月,播前种子处理,方法比较多,用沙磨、温水浸和晒种等法。用沙子拌种,在水泥地上用砖头轻轻磨擦,至种皮失去光泽,蜡质层部分磨损即可,磨的太过易伤种子。用冷水或温水浸种12h,时间不能过长,否则易乱种。把种子晒3~4天,直接播或晒后再浸种。种子出苗的关键是合适的温度和湿度。育苗地要求秋收后深翻风化,育苗前两周施腐熟大粪作基肥,翻土和拌均匀,耙细、整平,作畦宽150cm左右。播前选晴天,育苗床深灌,待水渗后,撒一层过筛的细土,把种子播入,覆薄层细土以盖住种子为标准。上面再盖一层锯末或粉碎的树叶,保持土壤湿润,防止板结再盖薄膜,夜间盖草帘
或蒲席,保温。苗床管理:控制好温湿度,出苗前保持苗床湿润,表土不能干燥发白,因种子在苗床表面,如果干燥,新发出的小芽得不到水分,易枯干。如果表土干燥,上午9~10时,把薄膜揭开用喷壶在畦面洒水,一般浇3~4次水就出苗了。苗出齐后,洒水次数减少、防止猝倒病。苗床温度保持在25~30℃,温度过高,揭开薄膜,中午过高床面盖苇席。注意通风,先揭小缝,逐渐加大,温度达到17~20℃,出苗50%~70%时,揭开覆盖物,对苗进行锻炼,适当控制水分,
穿心莲高产技术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