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
第三编魏晋南北朝文学作品选
叶文举
第一章魏晋诗歌选讲
第三节两晋诗歌选讲
一、左思《咏史诗》(其二)
二、陶渊明《归园田居·少无适俗韵》
三、陶渊明《归园田居·种豆南山下》
四、陶渊明《饮酒·结庐在人境》
五、陶渊明《杂诗·忆我少壮时》
一、左思《咏史》(其二)
一)咏史诗的流变
1、《咏史》之题起源于东汉班固。
特点:班固《咏史》,在内容上,直书史实,“不过美其事而咏叹之也,概括本传,不加藻饰”(何焯《义门读书记》卷46),艺术上,“质木无文”(钟嵘《诗品》)。
2、至曹魏时,王粲、阮瑀、曹植等人已在咏史中开始咏叹一己之情。
特点:王粲、阮瑀《咏史诗》,曹植的《三良诗》,其内容已将咏史之中,融进诗人的怀抱,艺术上渐渐趋于藻饰。
一、左思《咏史》(其二)
一)咏史诗的流变
3、左思《咏史》八首则借写古人古事完全是为了抒发自己的怀抱。
特点:“造语奇伟,创格新特,错综震荡,逸气千古,遂为古今绝唱。”(《诗薮·外编》卷2)在西晋复古之诗风十分浓厚的风气下,是一组十分独特的作品。
一、左思《咏史》(其二)
二)层次分析
第一层(前四句):以比兴手法写松与苗地势之对比
一高一低,一茂盛一荏弱,而荏弱者占据高位,茂盛者反而身处涧底,鲜明的对比已透出内心的不平之气。
第二层(中间四句):以写实的手法揭露荒唐现实。
前两句直写现实:以“高位”与“下僚”,一高一低,一贵一贱,形成强烈对比,就揭露了一个惊心动魄的是非颠倒的现实。
一、左思《咏史》(其二)
二)层次分析
后两句向读者暗示了前四句的比兴内容(“高位”与“下僚”与一二句的“上”与“底”勾连,使诗情感一气贯注),同时勾连起下面咏史内容。
作者以愤怒的口吻,猛烈地抨击了不合理的门阀制度,诗句之外,博动着对自己怀才不遇的愤激之情。
一、左思《咏史》(其二)
二)层次分析
第三层(后四句):引用历史,正面评述。
用“藉旧业”,说明金张弟子世代为官并非才能出众,仅仅是托庇祖荫而已。这不仅揭露了以门阀选官是“由来非一朝”,而且通过史实的运用,扩大了诗歌内容,增强了诗对现实、对历史的批判性。同时也暗示了冯唐“白首不见招”的深层原因——正是门阀势力把握了朝政,才使出身寒微之士终身坎坷,壮志难酬。
目的:还是为了咏个人之情怀,历史的对比中,包含了诗人愤激的情绪,强烈的批判精神。
一、左思《咏史》(其二)
三)艺术
1、对举:“左思风力”的重要体现方式
对举能够造成一种张力,从而能够造成一种气势。在太康时代,左思的诗是最富有张力的,这与其使用对举方法不无关系。松与苗,世胄与英俊,金张子孙与白首冯唐,均形成对比。
1)比兴中的对举
效果:在对举中
左思《咏史诗》(其二)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