叠层橡胶支座-钢筋砼柱串联体系大变形下的稳定性研究
研究方向:结构振动控制
研究生:
导师:
硕士研究生开题报告
叠层橡胶支座-钢筋砼柱大变形下稳定性研究的课题意义
针对在有地下室的隔震结构中隔震支座串联于地下室钢筋砼柱顶部,为保证隔震支座-钢筋砼柱串联的系统安全性和可靠性,分别对橡胶支座大变形下的稳定性和钢筋砼柱在橡胶支座大变形下的稳定性的研究,根据橡胶支座和钢筋砼柱的变形协调条件,对整个系统的大变形稳定性进行理论分析、模拟和试验研究,通过理论、模拟和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得到该系在大震作用下的荷载与变形的变化关系,为隔震结构的设计提供有利的依据,对于其快速发展有着重要的实际意义。
叠层橡胶支座-钢筋砼柱串联系统的研究包括
叠层橡胶支座稳定性研究
地下室悬臂柱稳定性研究
隔震建筑形式
国外主要形式国内主要形式
国内的研究现状
文献[2]中周锡元等,最早对叠层橡胶隔震支座的稳定性进行理论分析,用等效均质柱模型对比了临界荷载及水平刚度的不同公式;又对文献[4]隔震橡胶支座水平刚度系数的实用计算方法进行了研究,提出两种简化的表达式,这其中没有考虑p—Δ效应。
文献[3]中唐家祥等,对橡胶隔震支座元件进行了较多的理论、试验研究和应用,并在其专著中介绍了橡胶隔震支座的稳定性。
国内的研究现状
文献[5]中周福霖等率先针对柱端夹层橡胶支座进行了试验研究,详细地研究了夹层橡胶隔震垫(铅芯与非铅芯)的回转刚性,给出了回转刚性与竖向压力及剪切变形的相关性能。同时还研究了橡胶垫在以恒定或变化回转角度发生剪切变形时的力学性能(含刚度及阻尼性能)的变化规律。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采用柱端隔在采用柱端隔震时,夹层橡胶隔震垫(铅芯与非铅芯)具有可靠的力学性能
国内的研究现状
文献[6]中周锡元等,基于Haringx 和Gent的近似理论, 建立了橡胶支座与RC柱串联系统的力学分析模型, 给出了串联系统中橡胶支座和RC柱各自的水平刚度与临界力计算公式,以及整个串联系统的水平刚度计算公式, 并对参数影响进行了初步分析,探讨了橡胶支座与RC柱或不同截面橡胶支座组合的串联隔震系统的临界荷载。
国内的研究现状
文献[8]中张敏政,孟庆利等,基于简化分析和动力实验,讨论了在隔震建筑设计中与叠层橡胶支座稳定性相关的问题。指出应考虑多个因素,合理确定隔震支座的设计竖向承载力和水平变位限值。另外,根据实测结果,指出准静力实验和动力实验对支座参数可能得出的不同估计,以及在水平地震输入下,隔震体系将发生竖向牵连振动。
文献[9]中刘文光、周福霖等详细地研究了夹层橡胶隔震支座的全刚性性能,同时还研究了夹层橡胶隔震支座的回转刚性,并给出了竖向压力及剪切变形对隔震支座回转刚性的影响结果。给出了隔震支座在高压缩应力作用下的丛本力学性能,研究结果显示在竖向压缩压力达到30MPa时,隔震支座仍可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
国内的研究现状
文献[11]中李慧等,对叠层橡胶支座与地下室柱串联体系动力稳定性进行了研究。探讨叠层橡胶支座与柱串联体系动力失稳特性。
文献[12]中杜永峰等,研究了橡胶支座与柱串联系统的动力稳定性分析,得到了半解析解法,并探讨了叠层橡胶支座与柱串联系统的动力稳定性及P-Δ效应失效条件。
国外的研究现状
国外研究工作主要围绕叠层橡胶支座本身的性能展开。文献[13] Haringx于上世纪40年代建立隔震装置的基本模型,Gent、Deham与Thomas等人的基于此模型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其采用的是小变形状态下的线弹性模型。
上世纪80年代以来,Kelly等人对叠层橡胶支座的稳定性作了较为系统的研究, Kelly和Simo [14]合作,较早利用有限元模型研究在轴向力逐渐增大时侧向力―位移受力性能的退化趋势。
土木工程硕士论文开题报告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