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聊斋志异》
明代文言短篇小说集
1、洪武年间瞿佑《剪灯新话》
2、永乐年间李昌祺《剪灯余话》
3、万历年间邵景瞻《觅灯因话》
第一节蒲松龄生平和创作
一、生平
蒲松龄,世称聊斋先生,淄川人。早有文名却屡试不第。31-32岁在江苏宝应县衙孙蕙处做幕僚。后一直在同邑名人毕际有家为塾师。71岁补为岁贡生。五年后病逝。
蒲松龄科场蹭蹬使他体验了科举弊端,在《聊斋》中写出生动的应试士子形象。
30多年农村教书生涯,使其有研习学问、搜集民间传说、写作聊斋故事的机会。
一年幕僚生活使他在南方开阔眼界,有机会接触社会各层,为塑造官僚豪绅和女性形象打下重要基础。
从小喜爱民间文学,喜好搜集奇闻异事,从中汲取艺术营养,是他善用奇幻故事反映现实的重要原因。
蒲松龄故居正房内有蒲松龄画像和郭沫若题写的楹联
传说蒲松龄当年在柳泉旁,以泉水设茶采风,收集素材以创作《聊斋志异》
邹弢《三借庐笔谈》载:
“见行者过,必强与语,搜奇说异,随人所知”。
蒲松龄酷爱柳泉,自号“柳泉居士”
姑妄言之姑听之,
豆棚瓜架雨如丝。
料应厌作人间语,
爱听秋坟鬼唱时。
渔洋老人题
志异书成共笑之,
布袍萧索鬓如丝。
十年颇得黄州梦,
冷雨寒灯夜话时。
蒲松龄和诗
二、蒲松龄创作:
蒲松龄除《聊斋》外还写诗1000多首,词500多首,文450 多篇,俚曲14首,戏曲3出及《日用俗字》《农桑经》等实用性杂著。大多收入路大荒编《蒲松龄集》和蒲松龄纪念馆编《聊斋佚文辑注》中。
三、《聊斋》版本:
手稿本:残存4卷237篇。
铸雪斋抄本:实存474篇。
青柯亭本:凡16卷431篇。乾隆31年刊刻。
“三会本”: 张友鹤会校、会注、会评本,共12卷,491篇,为较完备版本。
第二节《聊斋志异》思想内容
清代文学 聊斋志异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