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教案
(一)知识脉络
本节教材采用归纳总结的方法引导学生探索元素的性质(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排布、原子半径以及主要化合价、原子得失电子能力)和原子结构的关系从而归纳出元素周期律,揭示元素周期律的实质;再在元素周期律的基础上引导他们发现周期表中元素排布的规律,认识元素周期表的结构,了解同周期、同主族元素原子结构的特点,为下一节学习同周期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预测同主族元素的性质奠定基础;同时,以铁元素为例,展示了元素周期表中能提供的有关元素的信息和金属与非金属的分区;最后以IIA族、VA族、过渡元素为例分析了同族元素结构与性质的异同。
(二)知识框架
原子最外电子排布变化
周期表的周期
表现为
归纳出
原子半径变化
周期表的族
元素周期表
元素周期律
元素化合价
变化
认识IIA VA过渡元素
(三)新教材的主要特点:
新教材通过对元素周期律的初探,利用图表(直方图、折线图)等方法分析、处理数据,增强了教材的启发性和探究性,注重学生的能力培养,如作图、处理数据能力、总结概括的能力,以及利用数据得出结论的意识。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原子半径、主要化合价的周期性变化,认识元素周期律。
,理解原子结构与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间的关系。
、VA族和过渡金属元素的某些性质和用途。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培养学生利用各种图表(直方图、折线图)分析、处理数据的能力。
、分析,培养学生学归纳、概括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交流能力。
,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并且掌握从大量的事实和数据中分析总结规律、透过现象看本质等科学抽象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能使学生初步树立“由量变到质变”、“客观事物都是相互联系和具有内部规律”“内因是事物变化的依据”等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能使学生认识到:人类对客观存在的事物的认识是随着社会和科学的发展不断发展的;任何科学的发现都需要长期不懈地努力,才能获得成功。
三、教学重点、难点
(一)知识上重点、难点
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二)方法上重点、难点
学会用图表等方法分析、处理数据,对数据和事实进行总结、概括从而得出结论。
四、教学准备
第1课时前,补充P11表格中所缺内容。
第2课时前,周期表一共有多少周期?多少族?分别有多少种元素?
第3课时前,查一查在周期表中同学们熟悉的元素,搜集它们的用途。
五、教学方法阅读探究讨论归纳法
六、课时安排 3课时
七、教学过程
第1课时
【新课导入】前面我们学习了原子的构成,它包括质子、中子、电子三部分,相同元素一定具有相同的质子数,如果我们按质子数从小到大把元素排列起来,每种元素就有一个序号,即原子序数,对原子序数为1-18的元素进行研究,有助于我们认识元素之间内在联系和变化的规律性。那么,原子序数为1-18号元素的核外电子排布、原子半径和元素的主要化合价随原子序数的变化是如何变化的?
【点评】利用质疑,引入新课题,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学生明确学习目的。
【板书】第二节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
一、元素周期律
【交流与研讨】(1)分组填写教材P11页表中所缺的内容;
(2)对表中各项内容进行比较、分析,寻找其中的规律。
【媒体展示】分组填写的表格
元素
符号
元素
名称
原子
序数
核外电
子排布
电子
层数
最外层电子数
原子半径
相对原
子质量
最高化合价
最低化合价
H
氢
1
1
1
1
+1
He
氦
2
2
1
2
--
0
Li
锂
3
2,1
2
1
+1
Be
铍
4
2,2
2
2
+2
B
硼
5
2,3
2
3
+3
C
碳
6
2,4
2
4
+4,-4
N
氮
7
2,5
2
5
+5,-3
O
氧
8
2,6
2
6
-2
F
氟
9
2,7
2
7
-1
Ne
氖
10
2,8
2
8
--
0
Na
钠
11
《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教案4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