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规划(2001-2010年)
前 言
2000年春天,华北地区连续发生了多次沙尘暴或浮尘天气,频率之高,范围之广,强度之大是建国以来所罕见。党中央、国务院对此高度重视,国务院分别于2000年4月27日、5月26日、6月5日三次召开会议进行研究,5月12日至14日朱镕基总理考察了河北、内蒙古沙化严重地区,作出了加快防沙治沙步伐,特别是要加快北京及周边地区防沙治沙速度的重要指示。2000年10月,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进一步提出加强生态建设,遏制生态恶化,抓紧环京津生态圈工程建设。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精神和国务院领导同志关于防沙治沙工作的有关指示,遏制北京及周边地区土地沙化的趋势,改善京津周围生态环境,国家林业局会同农业部、水利部及京津冀晋内五省(区、市)人民政府共同组织编制了《2001—2010年环北京地区防沙治沙工程规划》。《规划》以《全国生态环境建设规划》为指导,根据北京及周边地区沙化土地分布的现状、扩展趋势和成因及治理的有利条件,采取荒山荒地荒(沙)营造林、退耕还林、营造农田(草场)林网,草地治理、禁牧舍饲、小型水利设施、水源工程、,以期2010年使治理区生态环境明显好转,风沙天气和沙尘暴天气明显减少,从总体上遏制项目区沙化土地的扩展趋势,使北京及周边地区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第一章 工程区基本情况
一、自然地理概况
工程建设区西起内蒙古的达茂旗,东至河北的平泉县,南起山西的代县,北至内蒙古的东乌珠穆沁旗,地理坐标为东经109°30′—119°20′,北纬38°50′—46°40′。范围涉及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及内蒙古等五省(自治区、直辖市)的75个县(旗、市、区)(详见附表1),。
(一)地形地貌
工程区地貌由平原、山地、高原三大部分组成。京津市区为海河平原的一部分,其西部、西北、北部被太行山北端、燕山山地西部环绕,山地外侧为内蒙古高原中部。其东部浑善达克沙地是锡林郭勒高平原的重要组成部分,沙漠化土地广布;西部乌兰察布高平原由阴山北麓的丘陵、地势平缓的凹陷地带及横贯东西的石质丘陵隆起带组成,境内多为干河床或古河道,无常年流水的河流。内蒙古高原中部从整体地势上看,呈由西向东逐渐倾斜下降的趋势。燕山山地和太行山地形起伏较大,最低处海拔仅几十米,最高处的雾灵山海拔2116米。
(二)气候
工程区气候区划颇为复杂,由南向北,由东向西包含暖温带半湿润大区,温带半湿润大区、温带半干旱大区、温带干旱大区、温带极干旱大区2个气候带5个气候大区。℃,但差异较大,℃,平原区的天津、℃和12℃。生长期平均145天,内蒙古的鄂尔多斯高原仅90天,位于海河平原的天津为217天。年降水量与经度关系密切,,东部平原地区的北京为595毫米,天津为536毫米。全年降水量分布不均,,占全年的65%。年蒸发量平均为2110毫米,。。内蒙古高原大风日数57天,以锡林郭勒高平原和乌兰察布高平原为最高,达80天以上,而且大风日数的70%出现在春季。
总体说来工程区气候干旱,热量偏低,多风。由于工程区地貌单元复杂,不同区域气候特点差异颇大。内蒙古高原地处中纬度内陆和接近内陆的地区,气候具有明显温带大陆性气候特点,冬季受蒙古高压气团的控制,寒潮频繁发生,年平均气温由东向西逐渐增加,而降水量由东向西逐渐减少,具有明显的干旱、半干旱气候特征,且多大风和沙尘暴天气,是京津地区风沙的主要来源,亦是生态治理的重点地区。燕山山地坡度大,地形雨较多,地表径流大,易造成水土流失。
(三)土壤
工程区的土壤在错综复杂的自然条件综合作用下,显示出种类繁多的复杂性。内蒙古高原地带性土壤以温带、暖温带条件下形成的黑钙土、栗钙土、棕钙土为主,栗钙土的分布占有绝对优势;燕山山地以石灰土、石质土为主。
(四)水资源
工程区水系分为内流和外流两大区系,以坝头为界,坝西为内流区,坝东和坝下属外流区。主要内流河有安固里河、大清沟。外流河有永定河、滦河、潮白河和辽河。,,,。
内蒙古干旱草原和浑善达克沙地地下水资源较丰富,埋藏浅,一般机井、民井的单位涌水量大于5 立方米/小时·米;河北省承德地区地表水较为丰富,但70%为过境水。,、。坝下
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规划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