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古典诗词对现代流行音乐的影响
我们知道古诗词属于高雅文化,现代流行歌曲则属于通俗文化,二者的区别很明显。所以将中国古典诗词与现代流行歌曲联系起来似乎有些与理不和。“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著名女歌手王菲、邓丽君等人倾情演唱苏轼著名的词《水调歌头》。还有歌曲《月满西楼》童丽、邓丽君等人演唱的李清照的词“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却上心头。”当我们听着这些朗朗上口的古诗词歌曲时又有一番别样的风情。不仅让我们体会到古代文人的诗意情怀,又让我们领略到现代流行音乐的魅力,给人以动人的现代感。
又比如演唱的《关山月》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也一度被翻唱。这些是流行歌曲还是古典诗词,古典诗词进入流行歌曲,是还原,是普及还是融合?不得不说这些创作的歌曲对于生活在现代的人来说,一方面是传承和发扬传统文化的很好的方式,另一方面也丰富了现代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
下面谈谈现代配乐古典诗词演唱的类型:
一是拟古型(还原型)、李叔同的《送别》,地道的长短句,用的是十九世纪美国作曲家奥德维的《梦见家和母亲》。 汉乐府民歌《上邪》在电视剧《还珠格格》中有呈现。这种创作还原了当时诗词内容中的场景、意境、情感等等。
二是普及型:主要是为了初学者更好地学习曾经有用外国歌曲配中国诗词的情况,如《小路》配《独坐敬亭山》,用《红河谷》配《夜泊秦淮》,但并不适合。但是却有一首特别适合的就是李叔同的《送别》,用的是十九世纪美国作曲家奥德维的《梦见家和母亲》。对于文学素养不高的人来说,流行歌曲成了他们认识诗的重要途径。曾经有过这样的事,一老师讲英国诗人威廉叶芝的名作《当你老了》时,用英文讲,学生没有反应,用中文,学生也不知道,当把中文译诗读出来,念到“多少人爱你青春欢畅的时辰,爱慕你的美丽、假意或真心”时,学生才恍然大悟,说这不是那首“水木年华”的歌吗?"多少人爱慕你年轻时的容颜,可是谁能承……
三是融合型:音乐的融合,作者并不拘泥于古曲,作曲家的才情尤其具有特殊的意义《淡淡幽情》邓丽君《绿蓑衣》杨小琳。总体而言,词较诗更易于进入流行歌坛,婉约词人的作品较豪放词人更受欢迎。词体参差不齐的句式更易于与现代流行音乐匹配。
融合型的最有可能进入流行歌坛。尤其是文字融合型:现代作者或沿袭、或取意像、或取意境而再度创作在音乐的融合中,作曲家的才情才有特殊的意义。如《新鸳鸯蝴蝶梦》以李白的《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为蓝本。原作抒发的是知识分子怀才不遇的抑郁,而黄安抒发的不求天长地久,但求曾经拥有的爱情观。不仅如此,还有从古典诗词中吸取元素来创作流行歌曲的作品。其中墨明棋妙乐团创作歌唱的一系列歌曲就很不错,例如《人面桃花》、《如梦令》、《临安初雨》、《镜花水月》,虽然很多没有直接演唱古诗词,而是利用古诗词的意境发挥及展开。
浅谈古典诗词对现代流行音乐的影响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