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内动脉瘤栓塞的护理
颅内动脉瘤栓塞术后的护理
1、行心电监护,给予低流量氧气吸入,保持呼吸道通畅。
2、严密观察病人神志、瞳孔、血压、肢体感觉和运动情况并记录,与术前神经功能进行对照检查,了解有无异常变化。
3、严密观察股动脉伤口敷料情况,保留动脉鞘的防止意外拔鞘,拔鞘后按压局部伤口60分钟,盐袋加压6小时,穿刺侧肢体伸直不可弯曲8小时,制动6小时,遵医嘱观测双侧足背动脉搏动,每半小时一次,连续4次,密切观察患侧足背动脉皮肤温度及末梢血运情况。
4、对于行载瘤动脉闭塞的动脉瘤病人,术后早期要严格限制活动,防止球囊移位。卧床休息36~48小时,36小时内在监护室,限制体力活动1~2周。
5、由于手术本身或栓塞物质的刺激,病人可能出现较严重的头痛、呕吐,应让病人保持安静,可遵医嘱给予镇静剂和镇吐剂。
6、预防脑水肿:遵医嘱静脉滴注20%甘露醇,甘露醇不仅可脱水、降低颅内压,还可以增加脑血流量,保护脑组织。静脉滴注要快速,250ml甘露醇在20~30分钟内滴完,应避免渗出或漏出血管外。术后颅内压增高和原有高血压者应保持较高血压水平,以提高脑灌注压,满足患侧脑组织供血。
7、扩容:遵医嘱给予706代血浆静脉滴注,降低血液粘稠度,防止血栓形成,用多巴胺适当升高血压。尤其是载瘤动脉闭塞后病人的患侧半
球主要靠健侧颈内动脉和椎-基底动脉供血,局部血压较栓塞前显著降低。同时出血性休克导致血液浓缩、血细胞比容升高,高分子蛋白、脂蛋白的增多以及缺氧、组织pH降低,都可引起血液粘稠度升高。缺氧还可损伤内皮细胞,释放促血小板聚集因子,而引起血小板聚集,促进血液凝固性升高,容易形成微血栓。
8、扩张血管:遵医嘱正确应用尼莫地平静脉泵入,尼莫地平为钙离子拮抗剂,主要作用为扩张脑血管和增加脑供血,可有效地预防脑血管痉挛并发脑出血。用药期间注意观察不良反应,如血压下降、面部潮红、头痛、头晕、恶心、低热、多汗、皮疹等,并告知病人停药后症状均会很快消失。静脉给药时,使用配备的聚乙烯导管,注意避光。
9、术后1周应观察尿的变化,包括尿量、颜色、透明度及气味。因短时间内注射大量造影剂可能会导致肾负担加重,尿量减少,或引起肾功能不全。应根据医嘱给予适当补液,鼓励病人多饮水,以利造影剂的排泄。
10、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
1)动脉瘤破裂出血:是血管内栓塞术后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多因血压波动引起,应采取措施避免一切引发血压骤升的因素。术后使用心电监护仪持续监测血压24~72小时,每30分钟测量并记录血压变化。瘤体破裂早期表现为头痛、头晕、恶心、颈强直,出现上述情况须立即报告医师,并密切观察瞳孔,及时发现早期脑疝的征象,做好急诊开颅手术的各项准备工作。
2)脑血管痉挛:由于导管在脑血管内停留时间长,机械刺激易诱发脑血管痉挛。表现为一过性神经功能障碍,如头痛、短暂的意识障碍、肢体
瘫痪和麻木、失语。早期发现,及时处理。可避免脑缺血、缺氧而出现不可逆的神经功能障碍。每1小时观察病人神志、生命体征变化1次,同时注意有无语言、肢体运动障碍情况。为预防脑血管痉挛,术后给予尼莫地平静脉泵入。
3)脑梗死:是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多因瘤内血栓脱落或栓塞材料脱落栓塞血管引起,术后早期应严密观察病人的语言、运动和感觉功能的变化,经常与病人交流,嘱其回答简单问题
颅内动脉瘤栓塞的护理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