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高三地理复习
指导系列课件
07《高考地理综合复习指导》
一、定位问题
36.(36分)读图7,完成下列问题。(2007北京卷)
(1)描述图示地区
年降水量分布状况。
(6分)
(2)说明图中
河流的特征及成因。(10分)
(3)简述导致塔里木河流域荒漠化发展的人为原因。(6分)
(1)自天山山脉向其南北两侧递减。
(2)特征:多内流河和时令河,河流短小,流量季节变化大,有结冰期。
成因:深居内陆;降水量少,蒸发量大。以高山冰雪融水和山地降水补给为主,受气温、降水变化影响。
(3)水资源利用不当,过度樵采、过度开垦等。
(4)说明图中城市分布特点,简述城市化过程中需要关注的
问题。(8分)
(5)说出途经乌鲁木齐的铁路线在国际贸易中的作用。(6分)
(4)分布特点:城市多分布在河流沿岸(绿洲)和铁路沿线。
关注的问题:环境污染,交通拥挤,住房困难,失业人口增多等。
(5)使亚欧大陆交通更为便捷,贸易距离缩短,推进商品交换,促进国际贸易发展。
、乙两岛略图,其中甲岛地势低平。完成下列要求。
(1)按东、西半球划分,甲岛位于( )半球。甲岛周围的水域属于( )洋,乙岛周围的水域属于( )洋。
(2)两岛相比,实际面积较大的是( )岛。当乙岛的区时为6月9日6时,甲岛所在的时区的区时为6月( )日( )时。我国处在隆冬季节,甲岛盛行风向为( )风。
(3)乙岛主要是由( )(内或外)力作用形成的,地形以( )为主,地势特点是
( )。
(4)甲、乙两岛中,公路密度较低的是( )岛,导致该岛公路密度较低的主要自然原因是( )。
(5)判断甲岛最大城镇所在地,并在图上把该城镇的符合圈出来;并说明判断的理由。
答案:(1)西太平印度
(2)乙 8 15(下午3) 东南
(3)内山地(丘陵) 中间高,四周低(高差大,坡度陡)
(4)乙地形
(5)甲岛西侧中部交通线交点处为该岛
最大的城镇,如图。
理由:①位于环岛公路与横穿岛屿公路的交点(交通枢纽);②附近有机场;③地处海滨。
,最终流入内蒙古自治区境内。下图为“河西走廊弱水流域简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流域地处我国三大自然区的________区。
(2)弱水年总径流量为43亿立方米,在河西走廊绿洲农业灌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其径流量较为丰富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
(3)弱水下游流入甲、乙两湖,乙湖已于上世纪后期彻底干枯,成为沙尘暴的源地之一。造成这一结果的人为因素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国荒漠化防治的主要措施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分)
(4)请简要评价该流域所在自然区经济发展的自然条件(5分)。
:(16分)
(1)西北干旱与半干旱
(2)有较丰富的冰雪融水补给
(3)中上游用水过度(水资源利用不当) 过度农垦过度放牧过度樵采(植被破坏) 生物措施(植树种草等) 工程措施(设置沙障等)
(4)有利条件:矿产(能源)资源丰富;草场广布(草质优良);光照条件好。不利条件:气候干旱、水资源缺乏;生态环境脆弱。
读图,回答(3)~(4)小题
(3)说明燕京城城址选择的有利自然条件(13分)。
(4)说明燕京在区际联系中地理位置的重要性(7分)
答案:
(3)地形:位于山前冲积扇(平原)上,地形平坦。(3分)
土壤:肥沃,有利农耕,可生产城市必需的农副产品。(2分)
河流与水资源:有河流经过,提供城市、农业用水,(2分)以及可能的水(漕)运通道。(1分)
气候:西、北背靠群山,东南面向(华北)平原(海洋),(2分)可有效增加夏季(东南)风带来的降水,减弱冬季(西北)风的侵袭。(3分)
(4)位于几条古大道的交叉点,对外联系方便;(2分)东北可通东北平原;(1分)北可接内蒙古高原;(1分)西可联系黄土高原并进而联系大西北;(1分)南经华北平原可通东部平原地区,且东南离海较近。(2分)
2010届高三地理综合复习指导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