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喻经卷上
尊者僧伽斯那撰
萧齐天竺三藏求那毗地译
引言
闻如是:一时佛住王舍城,在鹊封竹园,与诸大比丘、菩萨摩诃萨,及
诸八部三万六千人俱。
是时会中有异学梵志五百人俱,从座而起,白佛言:“吾闻佛道洪深,
无能及者,故来归问。唯愿说之。”
佛言:“甚善!”
问曰:“天下为有为无?”
答曰:“亦有亦无。”
梵志曰:“如今有者,云何言无?如今无者,云何言有?”
答曰:“生者言有,死者言无。故说或有或无。”
问曰:“人从何生?”答曰“人从谷而生。”
问曰:“五谷从何而生?”
答曰:“五谷从四大火风而生。”
问曰:“四大火风从何而生?”
答曰:“四大火风从空而生。”
问曰:“空从何而生?”
答曰:“从无所有生。”
问曰:“无所有从何而生?”
答曰:“从自然生。”
问曰:“自然从何而生?”
答曰:“从泥洹而生。”
问曰:“泥洹从何而生?”
佛言:“汝今问事,何以尔深?泥洹者是不生不死法。”
问曰:“佛泥洹未?”
答曰:“我未泥洹。”
“若未泥洹,云何得知泥洹常乐?”
佛言:“我今问汝,天下众生为苦为乐?”
答曰:“众生甚苦。”
佛言:“云何名苦?”
答曰:“我见众生死时,苦痛难忍,故知死苦。”
佛言:“汝今不死,亦知死苦;我见十方诸佛不生不死,故知泥洹常乐。”
五百梵志心开意解,求受五戒,悟须陀洹果,复坐如故。
佛言:“汝等善听,今为汝广说众喻。”
愚人食盐喻
昔有愚人,至于他家,主人与食,嫌淡无味。主人闻已,更为益盐。
既得盐美,便自念言:“所以美者,缘有盐故。少有尚尔,况复多也?”
愚人无智,便空食盐。食已口爽,返为其患。
譬彼外道,闻节饮食可以得道,即便断食。或经七日,或十五日,徒自
困饿,无益于道。如彼愚人,以盐美故,而空食之,致令口爽,此亦复尔。
愚人集牛乳喻
昔有愚人,将会宾客,欲集牛乳,以拟供设,而作是念:“我今若预于
日日中取牛乳,牛乳渐多,卒无安处,或复酢败。不如即就牛腹盛之,待
临会时,当顿取。”
作是念已,便捉牸牛母子,各系异处。
却后一月,尔乃设会,迎置宾客,方牵牛来,欲取乳,而此牛乳即干
无有。时为众宾,或瞋或笑。
愚人亦尔。欲修布施,方言待我大有之时,然后顿施。未及聚顷,或为
县官、水火、盗贼之所侵夺,或卒命终,不及时施。彼亦如是。
以梨打破头喻
昔有愚人,头上无毛。时有一人,以梨打头,乃至二三,悉皆伤破。时
此愚人,默然忍受,不知避去。
傍人见已,而语之言:“何不避去?乃住受打,致使头破?”
愚人答言:“如彼人者, 慢恃力,痴无智慧。见我头上无有发毛,谓
为是石,以梨打我,头破乃尔!”
傍人语言:“汝自愚痴,云何名彼以为痴也?汝若不痴,为他所打,乃
至头破,不知逃避。”
比丘亦尔,不能具修信戒闻慧,但整威仪,以招利养,如彼愚人,被他
打头,不知避去,乃至伤破,反谓他痴。此比丘者亦复如是。
妇诈称死喻
昔有愚人,其妇端正,情甚爱重。妇无贞信,后于中间,共他交往,邪
淫心盛,欲逐旁夫,舍离己婿。于是密语一老母言:“我去之后,汝可赍一
死妇女尸,安著屋中。语我夫言,云我已死。”
老母于后伺其夫主不在之时,以一死尸置其家中。及其夫还,老母语言:
“汝妇已死。”
夫即往视,信是己妇。哀哭懊恼。大积薪油,烧取其骨,以囊盛之,昼
夜怀挟。
妇于后时,心厌傍夫,便还归家,语其夫言:“我是汝妻。”
夫答之言:“我妇久死,汝是阿谁?妄言我妇。”乃至二三,犹故不信。
如彼外道,闻他邪说,心生惑著,谓为真实,永不可改。虽闻正教,不
信受持。
渴见水喻
过去有人,痴无智慧,极渴须水,见热时焰,谓为是水,即便逐走,至
新头河。既至河所,对视不饮。
傍人语言:“汝患渴逐水,今至水所,何故不饮?”
愚人答言:“若可饮尽,我当饮之。此水极多,俱不可尽,是故不饮。”
尔时众人闻其此语,皆大嗤笑。
譬如外道,僻取其理。以己不能具持佛戒,遂便不受,致使将来无得道
分,流转生死。若彼愚人见水不饮,为时所笑,亦复如是。
子死欲停置家中喻
昔有愚人,养育七子。一子先死,时此愚人,见子既死,便欲停置于其
家中,自欲弃去。
傍人见已,而语之言:“生死道异,当速庄严,致于远处而殡葬之。云
何得留,自欲弃去?”
尔时愚人闻此语已,即自思念:“若不得留,要当葬者,须更杀一子,
停担两头,乃可胜致。”于是便更杀其一子而担负之,远葬林野。
时人见之,深生嗤笑,怪未曾有。
譬
《百喻经》古典著作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